第十四章 泰山贼
作者:李陆林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4838

次日,袁绍吩咐点军启行,孔融等自送到城门外。临行前,我自嘱咐孔融将慈母接回北海,孔融许诺不已。

于是全军晓行夜宿,向徐州进发。一路上,文若自和子仲相谈甚欢。袁绍见此心中高兴不已,以为得糜氏相助为时不远矣。不想后来发生之事,大出我之意料,不过也在情理之中。

不过十五日,全军便来到了徐州。远远的都可以看到徐州城的女墙了。袁绍便让糜竺先去通报,自己随后便到。子仲领命而去,袁绍自率众人随后而去。

来到了徐州城下,刺史陶谦已领众人出城相迎了。我与诸将见此都下了马,众军止步不已。

子仲引着一中年男子向我介绍道“此徐州刺史也”,又向陶谦道“此乃袁绍袁将军”。袁绍与陶谦各自见了礼,也将众人一一介绍一番。

见行毕,陶谦引着众人向刺史府走去,宴席已备好了。酒过三巡,袁绍以目示意荀

文若见此会意道“不知刺史大人,贼寇现在何地?”。

?豹狠声道“此贼原是黄巾余党,张角死后,他们啸聚山林。今见我徐州有可趁之机,遂进犯大汉城池,现已攻占鲁国,任城等城。以臧霸为首,据泰山之地。号‘泰山贼’,意欲攻占萧关,下邳,进而坐领徐州”。

糜竺闻言惊道“我才走不过一月,不想泰山贼寇已如此嚣张了。”。

陶谦拱手向我道“袁将军如能平此贼寇,我当上表天子,表赠汝为徐州牧”。

此话一出,满座大惊。

糜竺谏道“大人领徐州多年,有恩德加于百姓,今日怎生离去之意?”。

众人纷纷相劝。

我见此道“自古无信义不立,我本受子仲相邀,救援徐州。岂能作此无义之举,如君等见疑,我自告退”。说完起身就要告辞而去。

?豹道“刺史大人刚才不过戏言尔,袁公勿怪”。

陶谦也道“方才老夫失礼了,将军勿怪”。

郭嘉趁机道“强宾不压主,待破泰山贼寇后却在理会”。

众人俱称善,是以宴会喜气洋洋,众人欢喜而散。

次日,知会陶谦一声,我自率所部人马出发。除文若外余从皆丛,曹豹送一千‘丹阳兵’相助。我知此乃徐州精兵,称谢不已。遂让徐晃统领之,糜竺更助粮草一千担。

辞别众人,向泰山进发,一路无话。

不过八日,便来到了泰山脚下。张辽等自去安营不在话下。忽一信风骤起,吹折中军大旗,见此兵士大惊不已。

袁绍也惊道“此何兆也?”。

奉孝笑道“此不主别事,必主今夜有人劫营。主公须早作准备”。

袁绍闻言点点头,遂吩咐全军虚扎营寨,余众四面埋伏。吩咐毕,袁绍自和郭嘉凭高而望而待来敌。

却说,臧霸日日使人往山下探听消息,今日探子报山下有千余人马住扎,打‘袁’字旗号。臧霸闻此知有官军讨伐,急召集各头领商议此事。不过一会,众头领皆至,自有小卒将此事告知众人,闻我军前来都大惊不已。

臧霸道“今袁绍领兵到此,众位以为如何?”。

吴敦、尹礼俱道“袁公名播海内,兵精将勇。愚意不如降之,求免本身之罪”。

话刚落音,昌?就喝道“不可,不可。我等受主公厚恩,今主虽亡,但旧义难忘。况主公尸骨未寒,我等怎可去降仇人?如再言降者,休怪吾不念兄弟之情了。”。

孙观闻此劝道“我有一言请众兄弟静听,我等投身黄巾多为不得已而。岂可终老于此?死后有何面目复见我等之先祖乎?今袁绍怀王霸之才,展四方之志。以我观之久后必成大事,我等何不投之,以求封侯拜爵之功乎”。吴敦、尹礼俱称善,独昌?不肯。彼此争论不已。

见此,臧霸叹道“是战,是降。现在说来还为时过早,如降之。也必需让官军知我等之能力,否则彼必不会以我为意。现袁军扎营于山脚,今夜必无准备,我等此去劫营,必挫官军锐气”,众人称善。于是臧霸兵分四路而进,吴敦、尹礼一路。昌?、孙观各一路,自己领一路。约定入夜便出发。

是夜,月不甚明,正是劫营的大好时机。四路大军,人衔口,马衔枚。浩浩荡荡向官军大营杀去,一路上无甚抵抗。直入中军大帐,贼军自以为得计,喜悦不已。忽一声炮响,火光四起,伏兵尽出。见此,臧霸知中计了,急叫退军。泰山寇纷纷夺路而逃。吴敦、尹礼正行之间,不想黄忠从旁杀出。一刀劈死吴敦,尹礼刚想逃时,早被黄忠一箭射中背后,翻身落马而死。自有军士收拾尸首不提。昌?、孙观正逃之间,忽遇张辽、徐晃。四人便交战于一起,量他两人怎敌张辽、徐晃。不过三会合,便被斩于马下。二人自去收罗降兵不已。

再说,臧霸领一军。正行之间,忽火光四起。一将手持大铁戟纵马而来,起视之原来是典韦奉命而来。

见敌军到,典韦喝道“贼将休走,速速下马受降,免我动手”。

忽一喊声道“来者莫**韦大哥吗?”。

“汝何人怎识我面?”典韦惊道。

臧霸道“典大哥,我臧霸呀”。

典韦闻言急下马道“原来是宣高,请下马相见”。

臧霸也下了马,二人俱见了礼。原来典韦流落江湖时,多结识江湖豪杰,是以得识臧霸。叙说彼此情谊,也知今各为其主。

过了一会儿,典韦开言道“绿林非英雄安身之所,我主乃当世英雄,宣高可于我一起辅佐之”。

臧霸沉吟了一会道“愿从兄之言”。闻此,典韦喜悦不已。自领臧霸去见袁绍不提。

却说袁绍与郭嘉凭高而望,知我军大胜。遂下令收兵回营,路上自逢众将。知斩杀四将。回营之后,点集兵将。独独缺少了典韦,闻此我大惊不已。刚想叫张辽去接应典韦,忽报典韦将军回来了,还擒得泰山贼首。袁绍闻听此言,大喜不已。忽叫典韦入帐。

不一会儿,典韦于臧霸同入。并将前事告之。我闻言喜道“今得宣高,大事谐也”。

众将俱称贺不已。

忽臧霸道“主公,霸有二愿不知公肯从否?”。

我道“不管何愿,吾俱准不已”。

臧霸称谢道“一愿主公让我收殓众兄弟之身厚葬之,二愿回山招降余部同为主公效命,不知可否?”。我允之,臧霸告退而去,约明日午时必回。

张辽、徐晃进曰:“臧霸此去必不还也?”。

我道“宣高忠义,必不会失言的”。典韦点头不已,郭嘉笑了笑而散。

第二日,中午时分。臧霸果率众而归,众人称善不已。俱知我有识人之明,自此泰山贼便灰飞烟灭了。

。。。。。。。。。。。。。。。。。。。。。。。。。。

臧霸字宣高。父亲臧戒曾任华县狱掾,其间因依据国法,不肯听从泰山太守凭私欲杀人。

太守因而大怒,令将臧戒收监并送到太守府去,其时监送者约有百余人之多。臧霸当时十八岁,闻讯后便引领从客数十人于费县西山道中半途截劫,夺救亲父,监送者见状,均惧而不敢动,臧霸便与父亲亡命奔逃于东海,而臧霸亦开始以勇壮闻名于世。

黄巾起义时,臧霸从属陶谦,击破贼众,拜为骑都尉。后来臧霸收兵于徐州,与吴敦、尹礼等聚合军众,臧霸为统帅,屯于开阳一带,自成一方霸主。吕布被擒后,追随曹操,获得了很高的待遇,多有战功,太祖之在兖州,以徐翕、毛晖为将。兖州乱,翕、晖皆叛。后兖州定,翕、晖亡命投霸。太祖语刘备,令语霸送二人首。

霸谓备曰:“霸所以能自立者,以不为此也。霸受公生全之恩,不敢违命。然王霸之君可以义告,愿将军为之辞。”备以霸言白太祖,太祖叹息,谓霸曰:“此古人之事而君能行之,孤之愿也。”乃皆以翕、晖为郡守。时太祖方与袁绍相拒,而霸数以精兵入青州,故太祖得专事绍,不以东方为念。太祖破袁谭于南皮,霸等会贺。霸因求遣子弟及诸将父兄家属诣邺,太祖曰:“诸君忠孝,岂复在是!昔萧何遣子弟入侍,而高祖不拒,耿纯焚室舆榇以从,而光武不逆,吾将何以易之哉!”东州扰攘,霸等执义征暴,清定海岱,功莫大焉,皆封列侯。霸为都亭侯,加威虏将军。又与于禁讨昌?,与夏侯渊讨黄巾馀贼徐和等,有功,迁徐州刺史。

数次讨伐孙权,吴国名将韩当,亦曾是其手下败将。后来曹操去世,青州兵和臧霸旧部以为天下将乱,都擅自逃离军伍。

曹丕继位,臧霸对都督曹休说:“国家未肯听霸耳!若假霸步骑万人,必能横行江表。”曹休把情况向曹丕汇报,曹丕却担心多给了臧霸兵的话,又像青州兵或者臧霸旧部那样擅自逃走,于是只是精神上给予支撑,实际上不给兵。后来又趁臧霸来朝时夺了臧霸的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