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章 提醒
作者:其水潺潺      更新:2019-08-06 22:41      字数:3411

看着儿子脸上不安、好奇、谨慎的表情,李晖心中却是松了口气,这个儿子虽然前些日子把他气的够呛,但幸好,现在知道用心了。

李晖想了想,站起身对李淳业道:“跟我来!”

李淳业不明所以,只得跟了上去,李晖背着手走到书房,拿过书案上的两封奏表递给儿子:“这是三郎和四郎的奏表,你先看看。”

“是!”

李淳业双手接过,快速的浏览过去,然后低着头默默沉思,李晖也不着急,坐在书案后的交椅上,“你觉得他们写的怎么样?”

李淳业再翻看了一番,组织了下语言,道:“三郎把设立节度使的利与弊都列了出来,条理清晰,句句实在,他是持赞同意见的……”

“至于四郎,他写的比较模糊,也是赞同的。”

李淳业一口气把自己的发现都说了出来,只见父亲点了点头,脸上依旧平静如常,他道:“你觉得他们说的跟你说的谁更有道理?”

这个……李淳业犯了难,要认真讲他觉得赞同不赞同都有道理,脑子里的念头一旦形成,要想更改可就不容易,他还是坚持自己的意见。

“儿子请教过许多人,每个人说的都不一样,但儿子思来想去,还是觉得不能轻易的设立节度使,从眼下来看,这个办法最能解决问题,但做事不能只看眼前,我们要为以后考虑!”

“各地节度使只掌兵权,若设立过多,岂不就对京城形成威胁,父亲英明治国,却难保有人心存不轨!”

此话一出,殿内安静的连呼吸声都不可闻,吴敏心跳如擂,他悄悄打量李淳业,却只见他表情认真,只是很单纯的说出自己的想法和担忧。

他有些着急,忍不住为李淳业担忧,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李晖才是皇帝,这个天下都是他的,有功有过皆有他来承担。

既然皇帝英明,那又何来乱臣贼子?

李淳业说这些话,倒有些不中听了……

然而李晖并像吴敏想象中那般生气发怒,他手指很有规律的敲击着书案,片刻后,才开口道:“你能想到这一步,为父实在很欣慰……”

这是许久以来,父亲第一次夸他,李淳业心中激动不已,又听父亲继续道:

“你所说的有几分道理,但却没有想到,如果我们不先把眼前的问题解决了,谈何以后?”

此时李晖的声音十分温和,“每一种制度的存在都是有利有弊,设立节度使确实弊端很大,但现在对朝廷而言,它很有必要,灵州地处西北,你再想想看,西北现在最要紧的是什么?”

李淳业苦苦思索着,西北……节度使……后突厥汉国!

他双眸一亮,微张着嘴恍然大悟,在武宗时期,东突厥汉国和薛延陀时常发生战事,后来大周灭了薛延陀,东突厥上表归顺。

但这些年,东突厥内乱不止,景宏五年分裂为十六个小部落。

其中一个姓勒尔穆的部落异军突起,以横扫姿态陆续收服了十来个部落,并在东突厥旧都立国,称为后突厥汉国。

后突厥汉国恰好就在灵州的北方,如果父亲是为了考虑边境防御,那设立节度使的理由就无法不赞同了……

李淳业想明白了这一茬,就为自己刚才的据理力争而感到脸红,到底是资历浅薄,许多事情,他都无法考虑全面,才在父亲面前大言不惭起来。

然而李晖的表现很是宽容,他本就没有指望儿子突然就开了窍,二郎毕竟才十几岁,年轻人说错了没关系,多多学习磨砺就行了。

“今日你们三兄弟的意见我都知道了,包括三郎和四郎,我都会跟他们解释,你们要学习的地方还有很多,我让你们去观政,就是让你们了解自己的不足并且改正,今日你就做的很好……”

李淳业听见这些话雀跃不已,吴长史说的果然有道理,父亲果真如他所说,对自己的请教没有生气,父亲,终究还是关心他的……

“父亲,从前是儿子不长进惹你生气,从今以后,我一定努力学习,再不让父亲操心了!”

李淳业无比认真的表达了自己的决心,李晖满意的点点头:“你能这样想最好不过了,明年曹氏进门,过几年你也要做父亲了,我只跟你说一句话,凡事三思而后行!”

听见父亲说起这些事,李淳业有些脸红的埋下头,喃喃道:“儿子知道了。”

李晖嘴角微微扬起,端起了案上的水盏,温声嘱咐:“既然进宫了,就去给你母亲和阿姨问个安,还有,淑妃有些不舒服,你也去问候一声才是!”

“是!父亲没有吩咐的话,儿子这就去。”

“去吧!”李晖冲他挥挥手。

李淳业恭敬的磕了个头,退了出去,看着他挺拔俊秀的身影,吴敏笑了笑,收回目光却发现李晖正盯着手里的水盏出神。

他不由的疑惑,“大家,怎么了?”

李晖看了他一眼,却问了一句很奇怪的话:“你说,我要不要给曹闻挪个位置……”

澜清院里,高氏坐在上首,笑眯眯的看着李淳业,柔声道:

“你难得来一趟,庶母没什么好东西可招待你,记得你不爱吃茶,恰好我才得了一瓮百花蜜,煮了蜜水你尝尝看!”

“是!”

李淳业拱手做了一揖,端起蜜水先是欣赏琉璃盏,然后才细细品尝,“果然好喝!”

高氏笑了起来,“既然喜欢就给你带上一些,只是我得的不多,你别嫌弃。”

李淳业忙摆手表示不敢当,“儿是来给庶母请安的,饮过蜜水也就罢了,如何还能带走呢……”

“你来看我也是一片心意,就别客气了……”高氏温柔的摇头。

为难片刻后,李淳业有些不好意思的道谢,“既如此,儿多谢庶母。”

虽然屋里站着几个宫人,但李淳业平时没有过多的跟后廷的庶母接触,因此说了些话后,他就不知该说些什么了。

这个时候,他深深的觉得娶妻是一件多重要的事,有了妻子,就能替他应酬这些女人间的事了……

高氏也看出了他有些局促,想了想,缓缓道:“我娘家有一个远房侄儿,他今年十九岁,娶的妻子就姓曹,跟你未过门的王妃是堂姐妹……”

李淳业有些惊讶的看着高氏,不明白她是什么意思。

“我那个侄媳妇知书达理,模样儿好,性格更好,阖家没有不喜欢她的,听闻他们曹家长辈很是开明,家里养的女孩儿跟男孩儿一样读书识字,另外还要培养女红、厨艺。”

“所以说,你那位王妃也必定是个妙人儿,虽说未见过面,但你是个翩翩君子,她是个娉婷淑女,你们一定会相敬如宾的!”

原来高氏是这个意思,她知道李淳业惹怒李晖,也把原本一门好亲事弄没了后,现在的这个未过门的燕王妃曹氏,她的家世在京城里都排不上号。

李淳业毕竟是年轻人,若是没个豁达的心胸可能臊的连门都不敢出,就比如他现在的样子,高氏就觉得跟以前神采飞扬的李二郎判若两人。

听了高氏的话,李淳业先是迷茫,然后就是感激,高氏这么说,也就是告诉他,曹家娘子也是个好女孩,让他不要为此纠结或者抱怨。

“庶母的话儿都记住了,父亲已经册封了曹氏,明年她就是燕王府的女主人,儿跟她一定会和睦相处的!”

高氏笑着点头:“这就好。”

……

回到燕王府,李淳业把马缰绳递给了侍从,王小虎跟着他进了门,花木葱笼的廊坊下,顾七娘带着侍女正在逗喳喳叫的黄鹂鸟。

余光瞥见李淳业的身影,她眼中闪着喜悦的光芒,快步迎了上去,屈膝行礼道:“二郎,你回来啦!”

李淳业伸手扶起她,带着亲昵的责备道:“怎么站在风口上,在等我吗?”

“是啊!”

顾七娘乖顺的点头,“妾今天在湖里泛舟,钓了一条小鱼,想跟你说,可等了好久,都不见你回来……”

她微微嘟起嘴,李淳业歉然一笑:“今天出了宫后有事去三郎那里一趟,所以回来晚了……”

“是这样啊~”

顾七娘嫣然一笑,上前挽住他的胳膊,“那咱们去看那条小鱼好不好?它是红色的,像一团游动的火一样漂亮!”

李淳业闻言,脸上的笑意淡了下来,他想起今日父亲和高庶母的话,不由得停下了脚步,顾七娘不明所以回头看着他:“怎么了?”

“七娘,今天我不能陪你了……”

“你有事要做吗?”顾七娘十分失望。

李淳业不忍见她露出如此表情,充满歉意的握住她的手道:“你也知道,这段时间我在观政,父亲也时不时要考校,我的确有事要做,所以不能陪着你了……”

从宫里出来后,李淳业一直在想今天三郎的奏表,若不是亲眼所见,他都不敢相信那是弟弟所写。

难怪人人都说他舍本逐末,正是在认真学习的年纪却一头扎进了风花雪月里。

三郎只比他小一岁,现在却已经在展露锋芒了,他要是还不加把劲,就真的只能眼睁睁看着机会飞走了。

虽是这么想,但他心中仍旧是喜欢着七娘的,这件事情里她没有任何错,只是渐渐的他也想明白了,无规矩不成方圆,现在曹氏是他的未婚妻,她虽还未过门,自己也要为她留几分颜面。

不然整个王府都知道他宠爱七娘,曹氏进了门又该如何自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