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探望顾氏
作者:竹隐歌      更新:2019-07-22 16:27      字数:3645

路上琅嬛和她说起她昏睡这两天的事情,出了这样的事,各门阀贵族免不了要派人来关心关心、送些礼品,顾清歌紧张地问她京中有没有传出什么消息。

琅嬛见她神情颇为严肃,斟酌着说:“许是……许是钰世子为着姑娘受了伤,姑娘怕有人说三道四?倒是没有的,便是对外,嘉王府也没有放出钰世子受伤的消息,怕叫派那些刺客来的人趁虚而入。”

“除此以外,就没有了?”顾清歌追问,“有没有传出什么对顾家不利的消息?”

琅嬛摇头,“没有,时人都同情姑娘的遭遇,怎么会有什么对顾家不利的消息传出来呢?”

竟然没有?顾清歌不但没有松了这口气,反而如临大敌。

原以为她会武功的消息要传得满城风雨了,没想到对方却按兵不动,着实叫她摸不透心思,如此耐得住性子的人,不是城府太深等待时机,就是如云岚猜的那样……八成是皇帝掌握了消息。如果是这样,她岂不是步步危机了……

顾清歌不免暗自神伤,旧时代的女子就是这样,若是生在平民农户家,便要遭受极为不平等的重男轻女的待遇,从小在家帮着带孩子、干活,到了能生养的年纪就草草嫁个人换上几斗米,又不免要侍奉婆家人,接连几胎动物一样地生养,若生的下来还好,若是难产早产,谁又会管女子的死活?多半是草席一卷埋了再娶一个便是。生完了少不得还要下地干活,为一年的赋税忙活,谁管你年纪小不小、伤身不伤身,只有在家里由着公婆丈夫打骂、任劳任怨地相夫教子过完悲戚的一生,恐怕到头来也不知道自己活一辈子是为了什么,早早地被岁月摧残了去。这还算好的,若是碰上势利一些又或是分外贫穷的人家,便要被卖到教坊勾栏,尊严被人随意践踏。她还算幸运的,重生一次便投生到了当朝相爷的家里,吃穿用度样样都是上等,十指不沾阳春水,将来就算不得已嫁了人,好歹不用像穷人家那样饱受风寒,但是这样表面上花团锦簇的生活实际上却是对人的另一种方式的残害,高府深衙里无论男女老少,从小都有一颗提防他人的心,明争暗斗、家族纷争、门阀相残自不必说,天子脚下一朝时运不济,揣摩错了圣意因此牵连全族获罪的人又有多少?这锦衣华服的位置却不是那样好坐的,在这京城里,能天天睡个踏实觉的又有几人?

顾清歌怀着重重的心思去见了顾氏,顾氏见她表情沉郁,以为她是担心自己的身体,便强打精神宽慰她了几句。顾清歌见她得知女儿无事,虽然精神头是好了些,但是短短两天便看出了清减,心里暗暗思忖会不会是这次的事情给顾氏埋下了病根,毕竟女儿被刺杀、死里逃生这样的事情,对一个母亲的打击可谓是致命的。

顾婧妍连着咳嗽了好几声,顾清歌不敢懈怠,嘱咐顾氏一定要好好调养身子,却没有提起奚钰受伤的事。顾清歌现在看里里外外的人都朝奚钰一边倒,认为奚钰对她好,他们二人的亲事便一定要成了,全然没有人问她愿不愿意,便怀着私心觉得她还是少在长辈面前提奚钰吧,省得别人觉得她对奚钰有意。

一会儿又想,顾婧妍现在身体明显不大好了,似乎和顾运鸿的关系也不怎么和谐,大夫也说了以后不能受刺激,她若是真的嫁了,顾氏留在这里会不会受二房的气呢?她要不要趁着现在还不晚,把二房给……

顾清歌打了个冷战,她才穿过来几天,竟然就有了这样的想法,这个时代,当真是会吃人的。

先观察一段时间再说吧……她不能变成那种心肠歹毒的人,决不能。可顾氏也不能在二房手上出事。

顾婧妍不知道她的心思,两人又闲话了一会儿,说到二房的事,“顾彤那天回来,听说你半路出事了,也是吓得不轻,八成是后怕,想到若是与你一同乘车回府,性命攸关的会不会是她?郑姨娘是个聪明的人,料想这件事牵扯甚多,那晚之后就对外称顾彤有些受了惊吓,有心将她关在探梅阁,不让她掺和这件事——顾彤那自作聪明的性子你也是知道的。”

顾清歌喝了一口茶,接着顾氏的话问:“然后如何?她辜负了郑姨娘的一番心思?”

顾氏微微笑道:“也不知道她怎么想的,第二天就趁着你父亲下朝回来的当口巴巴儿地去告状,说你在清凉宴上随意面见外男,并且和景王独处了好一阵时候,对奚钰倒是一直冷落,又说你拒了奚钰和云岚一同回来,拂嘉王府的面子云云。想是觉得过上几天,清凉宴上的事淡了,再去告状就不是那么回事了?不去借机踩踩你却又觉得心里憋着一口气难受得很。”

“父亲怎么说?”

“你出了这样的事,惊吓发烧,连着两天昏迷不醒,你父亲当天就被皇上召见去询问相关细节,哪有工夫听她告那些闲状?就算听进去了,你人才死里逃生,又昏睡着,难道还能罚你起来抄书跪祠堂不成?前天下朝的时候听说你祖父逮着你父亲,特特狠命训了一顿,斥他一把年纪却行事不稳,不是交些靠不住的朋友就是轻易树敌,平时在家也偏心得厉害,险些害了亲生女儿的性命。”

在一旁侍奉顾氏的沛真听了,也忍不住打趣道:“老爷心情正差得厉害,彤姑娘偏偏不知好歹地往上撞,编排了大小姐,自己又能得着什么好儿呢?反而被老爷训斥,说她无事生非,未出阁的姑娘家嘴里胡言乱语些甚么东西,不成气候,连着说了许多重话,竟是把气撒在了二姑娘身上,这不,现在被罚在探梅阁抄经呢,连带着郑姨娘也受了冷落,老爷这几天也没有心情去她房里了。”

琅嬛也说:“说起来,昨天下午郑姨娘倒是遣人送了些补品到零濛院来,我们清点了一下,倒是些实打实的好药材,不是些打发人的沫子根须,人参、当归甚么的,不过一直放着没给姑娘用罢了——二房送来的东西,夫人和姑娘不说怎么处置,我们也是不敢随便用的。”

顾氏微笑着点头,深觉琅嬛虽然年纪小,但行事却还是挺靠得住的,可以培养培养,以后长大了更稳重些,跟着顾清歌陪嫁出去也未尝不可。

借着这次闲谈,顾清歌倒是想起了一些琐事——她曾祖父是有开国功勋在身的,人还在世时开国皇帝亲封了侯位,是谓“北镇侯”,世袭罔替,并御赐了如今北镇侯府的宅子。顾清歌的曾祖父去世后,她祖父顾廷承袭侯位,而后官至相国,皇帝又赐了丞相府。唯独到了她父亲顾运鸿这一代,像是应了“富不过三代”这说法,纨绔子弟有什么毛病,顾运鸿年轻的时候都有。不思进取也就罢了,偏偏上了年纪痴迷起传统规训,愈发的迂腐,在官途上无大作为,到现在也不过是个秘书丞。顾廷不甚喜欢他,偏喜欢顾清歌的姑母,她这位姑母嫁人后不久,顾廷也跟着搬离了侯府,索性分家到丞相府去住了,省得看着他这恨铁不成钢的儿子生闲气。

不过虽然如此,顾廷一直以来对顾清歌倒是不错。顾清歌回忆了一下这具身体的一些记忆,感觉她和她这位祖父的关系尚可。

顾清歌又在顾氏这里逗留了一会儿,用了午饭,母女二人互相关照了一些事情,她便起身离开了。顾氏要休息,她也有事情要做。刚才顾清歌看过了御医给顾氏开的调养身体的方子,想着正好这几天零濛院药材成灾,宫中送了好些来,各门阀又送了不少,她自己是吃不了的,回到零濛院后就让琅嬛和涤月挑了一些药方上有的成色好一些的药材送到顾氏那边去。

回到零濛院后,一进院门涤月就迎上来,手里拿着一件薄薄的衫子,嘴里嗔道:“说是去夫人那里看一看,一看就是一个多时辰,姑娘才要好一些,你也不知道照看着给她披上件衫子。”

琅嬛接过衫子回道:“是是是,这次确实是我的纰漏,还请姑娘恕罪。我这般粗心大意,以后可得继续劳涤月姐姐多多费心了。”

顾清歌正热得慌,大中午的直冒汗,便拂了衫子道:“哪里就那么柔弱了,我倒是觉得我强壮得很。你们过来,我要问你们一些事情。”

涤月和琅嬛不知她要问什么,两相对视了一眼,便跟着进了屋把门关好,等着顾清歌开口。

顾清歌自顾自倒了杯水,问道:“我问你们,二房那里一向很富裕么?”

“这……”涤月没想到她会问这个,疑惑着说,“现在侯府主母还是夫人,一切账目都要从夫人那里走的,二房领的月银再多也不会比夫人领的多。姑娘突然问这个,是怎么了?”

“既然如此,琅嬛说的那些上好的药品,二房是哪来的?”

琅嬛方恍然大悟,“确实,这两天二房送来不少上好的药材,虽说郑姨娘面子上会做事,可也得有钱让她往里贴才行……”

涤月想道:“郑姨娘有个哥哥在朝中做官,会不会是他给郑姨娘的贴补?”

顾清歌问:“这位郑大人做的什么官?”

这回涤月挠了挠头道:“这奴婢就不知道了,姑娘问我府中的事我还能详细答出一二,外面的事就……不过姑娘若是想知道,涤月今日就让人去打听。”

琅嬛却思忖着说:“郑姨娘的哥哥好像在朝中是朝奉郎,大约六七品的样子,与散官无异,虽然不像是能拿这些补贴郑姨娘的人,但是……若真要拿的话还是能拿出来的吧。”

顾清歌继续问:“郑大人以前也经常拿些华贵东西补贴郑姨娘么?”

琅嬛这回肯定地摇摇头,“不曾。”

这个顾琅嬛……很是不简单啊。她年纪小,看似愚笨老实,其实心思比涤月细得多,不仅是府中诸事,甚至连问她朝堂中事她也能答出来。奚钰说可以相信她,奚钰的判断是否可信?可若是琅嬛真是眼线,又何必对她全盘托出她知道的事,让顾清歌来起疑呢?她到底是什么人,她曾经的养父骆先生又是什么人?

也难怪以前的顾清歌会对她起疑了。

顾清歌留了个心眼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