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大炼钢铁
作者:西关湄珲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830

妈妈手稿

1958年,我升入初中三年级,全国上下进入大跃进时代。报纸上天天放卫星,某某地方粮食亩产千斤啦,某某地方种了个大番薯一个就有50多斤啦,诸如此类的新闻多得很。街道两旁随处可见大标语。

广州和全国其他城市一样,掀起了大炼钢铁的热潮。街道居委会动员街坊们,把家里能拿来炼钢的铜铁之类物品都捐出来,为社会主义建设添砖加瓦。记得当时祖父捐了一只真材实料的黄铜面盆,还受到表扬。

我在读的中学也开始炼钢,只上半天课,剩下的时间学生们到处搜罗废铜烂铁,全部堆在操场上。老师和高年级的学生用砖头砌了几个土高炉,用煤生火,就开始炼钢了。

具体的流程和操作方法我不太懂,只记得老师分配我们初三学生拉风箱,风箱是用木头做的,里面不知什么构造,横卧着放在土高炉的炉口前,只要用手拉着把手,来回地拉推,象拉手风琴似的,风就会鼓入炉内,只见炉火在风力的作用下冲起阵阵烈焰,噼噼啪啪作响,炉火熊熊,夜晚更为壮观。

拉风箱这活儿很累,女同学只拉二十多下就不行了,男同学也是一身大汗,学生们轮流上阵,差不多就换人。老师说,炼钢过程中火力要保持够大,故此风箱停不得。

土高炉炼出来的钢有多少,怎么处置,我不是太清楚,只记得过了一两个月后就不炼了,土高炉也拆掉了,上课也恢复为全天。

后来班主任悄悄告诉我们几个比较口密的同学,炼出来的钢质量不合格,没有用,废物一堆,我们都白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