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渤海
作者:李陆林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3874

自宴会过去已经十天了,袁绍与众人业已准备停当,随时可以出发上任。回想这过去的日子也没发生什么事,不过是陪陪众女,或是与孟德他们谈古讽今,对月饮酒罢了。值得一提的是许攸扶柩回老家,我与众人自然相送一番。让我感到诧异的是与我们交谈时,许攸看不出有一点悲伤,我不禁心想恐怕是他对于他的父亲没有多少感情吧。自到后来才明白他的深意,他是将悲痛放在心中,去独自品尝那份悲痛与哀伤。

这天,袁绍见天气晴朗是个好日子,遂吩咐了众人一声准备出发,自己却向叔父去辞行。到了叔父的府邸,叔父好像已经知道我的来意,细细的嘱咐了我一番,就让我回去了。

从叔父那回来之后,众人已经准备好了。舅母与慈母一辆马车,众女分乘两辆,余众各骑马而行。自有大军一路护卫在旁,因为我手下军士俱是外郡兵士,又加之对我心中佩服,是以相随而行。

没过多久,就来到孟德防守的城门,抬眼看去孟德正与张邈相谈甚欢。

见我领大军而来,曹操问道“不知本初兄如此,是否是去上任?”。

袁绍道“不瞒孟德绍确实去上任”。

曹操道“即去就职,本初又何必如此匆忙?不等我等为君送行,而独自离去”。

袁绍笑道“孟德好意我心领了,绍此去为国效力,又何送焉?”。

张邈闻此在一旁道“本初之言,甚合我意。我也为此才不告而别”。

曹操道“既然相遇,那我就为二兄送行一场,一全朋友之情”。

袁绍与张邈俱称善,是以在城门前对饮起来。

早有军士将随行所带之酒,拿出来献出。众人俱下马,各饮了几杯。酒过三巡,正是离别之时。众人上马,朝城门而去。张邈随后而行,曹操自送到城门口。

张邈要朝南去,我需北上。我们必须在此分别,俱感哀伤不已。

曹操忽见袁绍所乘之马颇为雄壮,隧惊道“本初所乘之马莫非千里马乎?”。

袁绍知他见气氛沉闷,故意如此说。遂笑道“此马名为赤兔,的确是千里良驹也”。

张邈称道“唯有此马才能匹配公之勇略”。

袁绍道“不当公之所赞,此马与我无缘。其主久后必现”。

二人听此俱惊异不已,曹操道“不知其主何人?”,我闻此只是笑了笑,并不言语。

张邈道“今日离别,怎能无诗相衬?”。

曹操也道“孟卓所言既是,本初诗才名满天下,操自愧不如。望展大才以为留念”。

袁绍闻此自不可避免,遂高吟道“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

刚吟完,众人就叫好声一片。

袁绍见此向他二人拱拱手道“绍告辞了,二位保重”,说完就招呼众人起行。

别了曹操他们,走了大约七天的路程。我们就来到了有天下第一雄关之称的虎牢关,也就是当年三英大战吕布之时的虎牢。

只见城垣高大,护城壕纵深宽广。城墙全有巨石砌成,坚固耸立。城楼上甲士林立,果然不愧是虎贲之士。

见此黄忠感叹道“虎牢果然天下险关也”,张辽,徐晃他们闻言俱点头不已。

太史慈更是说道“如此险关,要破之恐怕需十万雄兵不可”。

郭嘉不以为然笑道“虎牢虽是雄关,要破之何须十万”。

子义他们经过这一段时间的相处,已经越来越佩服奉孝之智了。

闻听此言,子义疑道“不知奉孝有何高见?”。

众人也一脸好奇的看向郭嘉,袁绍见此满意的点点头,荀?也捋了捋胡须欣慰不已。

郭嘉不慌不忙道“此关虽险,然左右无附城,乃一孤关也。只需派兵围住城池,待城中兵匮粮绝之时,此关必破,此乃下计也。如守关之将无能,可诈城或诈降必破之,此乃中计也。上计可不战而屈人之兵,传檄而定”。

黄忠闻言叹曰“我不如也”,众将除典韦外俱钦佩不已。自此郭嘉真正意义上成为我军的头号谋士,众将闻令无不景从。

见过了虎牢的险峻之后,袁绍一行人便朝渤海马不停蹄而去。途径河内,朝歌,邺郡等。这期间,袁绍一行人没有去这些城里逛逛,只因琰儿从小到大从来没走过这么远的路。水土不服,病了。袁绍见此也失去了游玩的兴趣,在马车上好好的照顾琰儿。众人见此都没说什么,只是向渤海而去,过了大约两月我们便看到了渤海的城墙。

渤海,顾名思义,近临大海之意。大致相当于现在的秦皇岛,城墙虽没有虎牢的高大险峻。但也算是颇具规模。毕竟渤海靠近北方,这一带时不时有蛮夷入侵。固城以抵御侵略。

来到了城门前,将皇帝的圣旨与朝廷的文牒给防守的将领看了一看,他便马上打开城门放我们进去。不用袁绍吩咐,张辽,徐晃,臧霸,管亥四将自领军士去安营扎寨。黄忠与太史慈跟随我们,典韦和陈到率数百侍卫护卫我们一行人向太守府而去。

没过多久我们便来到了太守府前,完成了一应程序之后,我们便入住太守府了。

黄忠与子义自去安顿自己的亲人不提,郭嘉与文若颇感劳累告诉了我一声下去休息了。陈到自率护卫防守府门,王越去打理府邸的一切日常事情,典韦护卫在我的身旁。我招呼众女向后院走去,众女见到了府邸一一下车不提。琰儿病还没好,不能下车行走。我只好抱着她向后院而去,惹得众女一片羡慕声。

琰儿见此颇为不好意思道“大哥,你放下琰儿吧,琰儿自己能走”。

袁绍道“琰儿听话,你病还没好清。不便行走,还是让我抱你进去吧”。

琰儿闻言点点头,幸福道“大哥对琰儿真是太好了”,说完就一脸陶醉的躺在我的怀中,希望此路通向天的尽头,我永远不要停下来。

来到了后院,姐姐安排好了众女之后,嘱咐我好好照顾琰儿一下,自去下去休息了。众女见此也纷纷下去休息不提,倒是宁儿临走之时,看我的目光太过复杂,深沉,让我无法明白她的心意。

我把琰儿抱入房中,放在床上,细细的为琰儿盖好被褥,自己却坐在床前守候她。可能是太累了,不知什么时候琰儿早已睡熟很久了。

###

渤海郡:西汉置郡。在今天河北省、辽宁省的渤海海湾沿岸一带。??粟末部为主体所建,先称振国(震国)。唐玄宗册封大祚荣为渤海郡王、忽汗州都督,遂名渤海。渤海地跨乌苏里江两岸。公元926年,为契丹所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