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冠礼
作者:李陆林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6016

到了傍晚时分,袁绍睡醒啦。不知是谁为我已准备好了水,袁绍见此洗了洗脸,走出房门,准备去看望姐姐她们。

典韦在门口已守卫多时了,见我出来了喜道“主公,你醒了”。

袁绍点头道“幸苦你了,我休息期间,府中可发生什么大事”。

典韦闻言猛醒道“禀告主公,方才太傅大人唤人传主公,说别有大事商议。我见主公高卧不起,遂让来人先回,说主公马上就到。韦自作主张,还请主公降罪”,说完就下跪请罪不已。

袁绍见此忙扶起典韦喜道“典韦如此,何罪之有?今后我之安危全系于将军一身”。

典韦见我如此颇为感动道“只要某家还有一口气在,绝不许任何人动主公分毫”。

闻此我欣喜不已,典韦如此从此我的安危无忧也。

袁绍心想叔父这么着急唤我,想必是为今日朝堂之事,于是我径直向郭嘉与文若的房间走去。

文若见我来了行礼道“不知主公驾到,有失远迎望主公恕罪?”。

袁绍刚想出言,郭嘉就笑道“文若兄,不必如此多礼,共为同窗好友不必拘泥礼节”。

袁绍闻言只得道“奉孝言之有理,我等私下朋友相交即可”。

文若笑道“奉孝还是那么放荡不羁,如不是幸遇主公,只怕汝不知死了多少回了”。

郭嘉也道“如果我之主公连这些事都容不下,那他就不值得嘉相随”,闻言我于文若俱点头不已。

文若道“不知主公到此有何要事?”。

袁绍知文若最重礼节,也就不勉强他了,遂将叔父招我之事告知他们,也将我的推测说出。

文若思考了一会道“主公之意,与我暗合”。

郭嘉也点点头,表示赞同。

袁绍见此开言道“既如此,汝等随我前去别意大事”郭嘉二人允诺。

是以,我们四人相偕向叔父府而去。到了府前,不必通禀。自有下人迎我等去见叔父,我们遂此人而去,不过一会儿,就来到了一颇为简陋的房间,想必是密室,门外自有几个侍卫守卫,如临大敌。

袁绍让典韦在门外守之,自己却与文若他们推门进去。见叔父与术弟俱在,自去行礼不已,众人也俱见了礼。

叔父见我带来两陌生人疑道“不知此二人为何?”。

袁绍介绍道“年长者是有王佐之才之称的荀?荀文若,另一位为鬼才郭嘉,此二人乃绍儿之心腹也”。

叔父闻言欣喜不已向文若道“不知汝叔近来可好?”。

文若道“家叔一切安好,有劳大人挂念”,我才知叔父与荀爽交好。

叔父又向郭嘉道“这位想必是有当世张良之称的郭奉孝吧”。

奉孝笑道“学生郭嘉拜见太傅大人”。

见奉孝毫不谦让的陈认,袁术大惊不已不想世间还有可比留侯之人。我与文若俱点点头。

叔父道“今日之事,汝等以为如何?”。

袁术闻言抢先道“朝廷如此不公,以我意莫如先俱有膏腴之地,凭我家四世三公之名,号令天下,以成万世之业也”,叔父与我闻此俱皱了皱眉头。

文若急道“不可,今汉室虽已衰微。然百足之虫死而不僵也”。

袁术见此不喜道“你算是什么东西,敢如此与我说话”。

叔父喝道“不可如此无礼,还不向文若道歉”。

袁术道“既然汝等只重一文士,那我当告退”,说完起身告辞而去,不理会叔父的话。

叔父见此叹了一口气,向荀?道“老夫教子无方,望文若莫怪”。

文若笑道“大人不必如此,公子不过一时之气话罢了”。

叔父道“文若所言极是,不知公有何策教我?”。

文若道“此非我之所长也,大人询问奉孝即可”。

郭嘉见此笑道“方才公子之言,虽有些狂妄,但还是有些道理的。以愚意看来现据有膏腴之地是对的,但不应是号令天下而是总揽英雄,广并土地,挟天子以令诸侯”,我与文若闻此点头不已。

叔父喜道“奉孝果然鬼才也”。

袁绍深怕叔父提及姐姐之事,遂向叔父道“如无事我等请告退”。

叔父道“既如此,你们回去吧。不过有一事我提前通知你们,明日我将为犬子举办冠礼,你等务必到来”。

袁绍与众人点头,遂告辞而去,向自己的府邸走去。

走着走着,我问文若道“不知我弟如何?”。

郭嘉笑道“不过冢中枯骨罢了”。

文若与我听此俱大笑不已。

不过一会儿,便到家了。我告别文若他们,径直向后院走去。来到了后院,见众女相处的还算融洽,喜道“我回来了”。

众女见我回来了,俱喜悦不已,于是我就与她们在一起谈笑了起来,在谈笑中我发现不知怎的,宁儿总是不时的盯着我看,我并没有在意。不知不觉一天过去了,众女俱告辞而去。我也回到了自己的房间不提。

次日,醒来自是秀儿与兰儿服侍我起来,待我漱洗后,知会了她们一声,叫上郭嘉他们向叔父府而去。

没过多久,就来到了府前。袁术见我来了刚想开言,后见文若在我身后,颇为不喜哼了一声,并不理我。见此我叹了一口气,心想袁术如此记仇如何能成大事。

正想之见,忽一熟悉的声音传来。

“本初兄,别来无恙”。

袁绍转眼看去只见许攸与张邈等一众洛阳好友一起而来,许攸见我回来了喜道。

袁绍道“多日不见子远,子远依旧风采照人呀”,说完大笑不已。

许攸看了看文若与郭嘉道“不知此二人何人也?”。

袁绍遂将他们彼此各自介绍了一番,各人叙礼毕。

刚想进去,就听一笑声道“今日,喝酒算我一份如何?”。

众人寻目看去只见曹操满脸微笑而来,张邈自将曹操介绍给众人。

袁绍应道“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于是众人一起向宴堂走去。

众人各随意的坐着,郭嘉与文若坐在一起喝酒谈天,我与曹操,许攸,张邈围坐在一起各叙洛阳旧事。

不过一会儿,叔父与王允,皇甫嵩等大臣一起到来。我们见此赶紧行礼不已,袁术也跟在后边,礼毕众人就坐。

叔父起来道“感谢众位能参加小儿的加冠之礼,老夫不胜荣幸,今日不醉不归”。

众人俱道好声一片,一时觥筹交错,众人纷纷大喝不已。

正喝之间,忽一声高叫道“名士许邵到”。

众人听此俱议论纷纷,不知他为何来此。许攸也惊讶不已,转目向厅门口看去。

只见一身着破衣的清瘦男子高笑而来道“吾今冒昧打扰,还请勿怪?”。

叔父笑道“许公此来,吾顿敢蓬荜生辉呀”,急将上座让与他,他也不谦虚自坐下豪饮起来。

袁绍见此,大惊不已,不知他乃何人竟让叔父如此。曹操见此遂向我介绍不已,原来此人不是别人,正是历史上评价曹操‘子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也’的许邵。

众人见是许邵纷纷向前祝酒不已,希望能得到他的一句评价,得以扬名。许邵自是独酌而已,并不理踩众人,众人见此俱失望而散。

曹操见此举酒来到他的面前道“谯郡曹操见过先生”。

许邵闻言,看了看曹操一眼,眼睛忽亮了起来道“汝此生必遇三丑人,第一丑可舍身就汝之性命,二丑必使汝损兵折将,三丑会让汝痛失领土,将军且小心提防”。

闻此我大惊不已,深感古人之能不可小视也。许邵的评语与历史相符也。

曹操不以为然道“谢公指教,不知公对我评价如何?”。

许邵平静道“子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也”,满座闻言大惊不已。

曹操大笑一声道“不知公对我的好友袁本初评价如何?”。

许邵道“可叫本初过来,待我一观”。

于是,曹操过来招呼我前去。我初时不肯,怎奈众人相劝,只好去见许邵。

在众人羡慕与期待的目光中,我来到了许邵的跟前。

许邵仔细看了我一下,满脸骇然不已。惊道“因卓而起,逢荣必折。遇佳而生,见云必盛。攸走而败,庶来而兴。香气东来,火融下凡,天下可定。天妒英才,廉颇老矣,三才聚首,归去有期”,说完吐血而亡。

见此,众人吃惊不已。

许攸悲叫道“父亲,父亲”,我才知原来许攸乃许邵之子也。

是以,众人不欢而散,谁也没将许邵的话放在心上,直到后来众人才明白他话中的意思。

许攸,自去安葬他父亲的尸首,我与郭嘉他们也回自己的府邸不提。

。。。。。。。。。

许劭字子将,汝南平舆(今河南平舆)人。东汉末年著名的人物评论家。据说他每月都要对当时人物进行一次品评,人称为“月旦评”。曾经评价曹操为“君清平之奸贼,乱世之英雄”。

刘繇幕僚。少峻名节,好人伦,多所赏识。若樊子昭、和阳士者,并显名于世。故天下言拔士者,咸称许、郭。初为郡功曹,太守徐?甚敬之。陈蕃丧妻还葬,乡人毕至,而邵独不往。曹操微时,常卑辞厚礼,求为己目。劭鄙其人而不肯对,操乃伺隙胁劭,劭不得已,曰:“君清平之奸贼,乱世之英雄。”操大悦而去。劭从祖敬,敬子训,训子相,并为三公,相以能谄事宦官,故自致台司封侯,数遣请劭。劭恶其薄行,终不候之。与从兄靖不睦,时议以此少之。初,劭与靖俱有高名,好共核论乡党人物,每月辄更其品题,故汝南俗有“月旦评”焉。司空杨彪辟,举方正、敦朴,征,皆不就。乃南到广陵。徐州刺史陶谦礼之甚厚,劭不自安。遂复投扬州刺史刘繇于曲阿。乃孙策平吴,劭与繇南奔豫章而卒。时年四十六。兄虔亦知名,汝南人称平舆渊有二龙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