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各国餐馆也很多
作者:毕胜福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4810

15、各国餐馆也很多

在美国除了大量的中餐馆,还有很多其他国家的餐馆。我们先后光顾过的有:韩国餐馆、越南餐馆、墨西哥餐馆、日本餐馆、法国餐馆、意大利餐馆等等。其中韩国店形式新颖、风味独特,印象较深。我们要了一种每人10美元的套餐,服务人员先上六个韩国各式泡菜,味道可口,用料不同,样式各异,令你眼花缭乱。然后是沙锅豆腐,锅里的汤是滚开的,服务员给每一位客人送上来一只生鸡蛋,让客人自己把鸡蛋打在沙锅里,一会儿鸡蛋就熟了,很好玩,很好看,并且也很好吃。

在美国,有很多越南餐馆,因为越南人的饮食习惯与中国饮食比较接近,因而很受华人的欢迎。开餐馆的越南人大多是越南战争结束后来美国的。1975年4月31日,北越军队攻入西贡,在此一周之前美**队及其侨民,连同70万越南人,紧急撤离了越南南方,这也是现如今,在美国也有大量的越南人的原因,其中相当一部分是越南华侨。他们的就业方向,与华人类似,所以有许多越南餐馆。

越南餐馆当然是越南人开的,但是开中餐馆的不一定都是华人,也有越南人。越南人开的超市也叫“中国超市”或叫“香港超市”,我们在奥斯汀就去过一家越南人开的中餐馆“天虹酒家”,菜品的名称、做法都与中餐馆相同

在美国,越南餐馆主食有各种炒饭、米粉、河粉。我记得国内几十年前,生活非常清苦,平常能吃上一次炒米饭可不容易。只有在“六一”儿童节时,学校组织郊游活动,要带午饭,才能吃上一回。也只是用一点点的葱花在锅里爆一下,加上些酱油,炒过就好了,那时候我觉得是最好吃的饭。

我在美国探亲旅行期间,在餐馆可是吃过了许多不同的炒饭。有位朋友是餐馆的厨师,他告诉我,在美国中餐馆里卖的炒米饭,一份炒饭要加十几种配料炒制,炒出来的米饭当然也很好吃,在美国是很受华人欢迎的,很多美国人也喜欢吃。我们吃过的就有鸡蛋炒饭、青椒炒饭、蟹肉炒饭等多个品种。

米粉与河粉,可能都是以大米为原料制成的,米粉类似于我们中国北方人吃的粉条,是中国南方人熟悉的食品,与中国国内各地流行的过桥米线差不多,原料、做法,口味没有什么大的区别,可能更细一点。河粉比较宽一些,吃法也有煮好后炒制和拌制两种。炒河粉类似于炒米饭,加各种配料和蔬菜,也可用煮过的河粉,加上黄瓜条、生菜丝、西红柿片,或牛肉、或炒制的花生米沫,拌一下吃,类似于我们北方人吃的凉面。

越南餐馆的牛肉汤也不错,牛肉加各种调料煮好之后,汤里再加上柠檬汁,放上越南人常用的香料树叶,香气四溢,口味独特。越南餐馆中也有生吃蔬菜的习惯,豆芽菜、生菜,放上些调料梢司,或甜、或酸,即可食用,估计也是为了迎合美国人的口味,改造过的越南菜,还有与中餐馆类似的春卷,是用面皮将菜馅卷在里面,放在油锅中炸熟,菜馅主要是类似卷心菜,切丝,加了一些肉糜,1美元可买二个,在奥斯汀的许多中餐馆里也有这种春卷。

对墨西哥店印象也很深,我们与儿子的四个同学一块去圣安东尼奥玩,参观城市地下河步行街,这是这座城市独有的风光。中午我们选了一家墨西哥餐馆,七个人各自选了不同的套餐,我们一家三个人,只选吃过的,名称比较熟识的套餐,当然没有什么不适之感。而几个刚到美国的同学,他们要尝尝鲜,点了一些莫名其妙的墨西哥套餐,结果口味奇特,难以下咽,因此下决心永远不再吃墨西哥餐,可见不好吃到什么程度。不过墨西哥餐馆的面饼与中国的火勺有一些相似,就是更薄一些,刚出炉的也很好吃。

我们在奥斯汀居住时,第一次搬到新家,吃过晚饭后,我与儿子出门去散步。我们看到附近的拐角处,有一家餐馆《武藏野》,三个大大的汉字横挂在楼的前面,我知道这是一家日本餐馆,我马上想起来,在《走遍美国》的旅游指南书上,介绍德克萨斯州奥斯汀的旅游时,专门介绍了这家店。这本书对在美国旅游时的交通、住宿、购物、用餐及风景点有详细介绍,是很厚的一本书,我们一有空就翻阅,而且到美国各地游览前都要事先根据这本书,详细研究,制定计划。因为这本书是日本人编的,所以对日本餐馆格外照顾,予以详细介绍、推荐。我们早知道有这样一家餐馆,但是不知道在哪里,今天无意中被我们碰到,似乎有些“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的意思。

《武藏野》就在我们眼前了,饭店门口插着许多类似中国古代的战旗,挂着古典的大灯笼,还有古代的战车,很有些古战场的味道,显示了“武”和“野”的含义。门柱上写着汉字“龙门客栈”四个大字,进门后,看到室内是日式装修,很暗,但是每个餐桌上方有吊灯,可自己控制灯光亮度。老板身着日本和服,像京剧《红灯记》里日本宪兵队长“鸠山”穿的一样,餐馆的waiter(招待)也是日本人,他们身穿白色服务装,用日本式的礼节,欢迎客人时,弯腰90度鞠躬施礼就是“点头哈腰”。这里的菜品是日式的,价格昂贵,因为我们是饭后散步,自然也就没有品尝。在我们来美国的日本航空公司的飞机上,已多次见识过标准的日餐,突出风味,海鲜为主,选料精细,搭配合理,感觉不错。

在美国,法国饮食也很受欢迎,著名的法式大餐包括:巴黎龙虾,马赛鱼羹,鹅肝牛排,红酒山鸡,鸡肝牛排,蜗牛。

牡蛎、蜗牛、鹅肝,并称“法餐三宝”。牡蛎营养丰富,含有18种氨基酸,多种微量元素,其中碘的含量比牛奶高200倍,铁的含量为牛奶的21倍,牡蛎也是天然的保健品。我国的“本草纲目”里也有记载说,“多食(牡蛎)能细活皮肤,补肾壮阳,并能治虚,解毒。”中国古代的《食经》中也说:“牡蛎肉治夜不眠,治意不定。”

现代医学认为牡蛎有八大保健功能,滋补强壮、润肺补肾、宁心安神、益智健脑、益胃生津、强筋健骨、细肤美颜、延年益寿。中国宋代大文豪苏轼称,“南方之牡蛎,北方之熊掌”。在西方,法国人有生食牡蛎的习惯,法王路易十四的餐桌上常常少不了牡蛎。

据说蜗牛营养价值也很高,高蛋白、低脂肪,有清热、解毒、消肿等功效,还可以调节血压、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吃蜗牛,还有美容作用。有人认为蜗牛、鱼翅、干贝、鲍鱼是世界四大名菜,据说法国人一年要吃掉6万吨蜗牛肉,需要30万吨的蜗牛。

法式菜肴,讲究半生半熟,如牛排、羊腿都是以半熟鲜嫩为特点,烧野鸭也是六成熟即可食用。海味的吃法则是更为特别,吃生蚝是一大特点,加些柠檬汁即可。蚝,中国人称为牡蛎,大连人俗称海蛎子,而生吃的蚝,对鲜度的要求极高。在法国餐馆用餐,点菜聚餐者,蜗牛、田鸡腿、牡蛎缺一不可,喝着波尔多红葡萄酒,别有风味。

Italian Food ,享誉世界的意大利美食,在美国也很盛行。意大利的菜肴要求口味美,还要求嗅觉、视觉和触觉的美。有著名的罗马烤羊、帕尔马火腿、那布勒斯海鲜、佛罗伦萨的牛排。

在纽约与唐人街一街之隔的意大利街上的许多中小餐馆也有手风琴、小提琴现场演奏。到这里就餐,气氛祥和、环境优美,使人身心愉悦。与旁边的唐人街上的脏乱差,形成显明的对照。

意大利街上餐馆的桌子、阳伞都摆在大街两侧的人行道上。服务人员身穿色彩艳丽的欧式服装,设施也比唐人街的中餐馆干净、整洁。啤酒、葡萄酒及各式意大利食品应有尽有,令人目不暇接。著名的意大利空心面和比萨饼是主要的食品,许多中国人知道,意大利的美食、时装、歌剧、足球,享誉世界。

在美国的华人子女也愿意吃一种名叫“麦克罗尼”的意大利空心面。面条是空心的,圆形的粗细像铅笔杆,还有更细一些的,细的像铅笔芯。把面条斜着切成一寸左右长的段,煮好以后加上红红的番茄酱。我们吃着感觉不怎么样,只是觉得挺硬的,有咬头,味道酸酸的。

意大利面食举世闻名,花色品种繁多,中国和意大利之间有两种食品的发明上有争议,一种是面条,一种是皮萨饼,意大利的面条不同形状、粗细、长短、颜色,有100多种。

关于“比萨饼”的传说是:马克•波罗从中国回到意大利后,请亲朋好友来品尝中国馅饼,他事先请了一位那布勒斯的大厨,告诉了他中国馅饼的制作方法,大厨在制作过程中,忘记了如何放馅,就把准备好的馅摊在面饼上烤制,来宾都说好吃,这位大厨回到那布勒斯,如法炮制,形成了如今流行全世界的意大利那布勒斯比萨饼。

意大利的比萨饼是我们较熟识的食品了,在美国也常吃,主要是因为方便。有人说是意大利人把中国人的馅饼敞开来做,结果就成了比萨饼。有许多种配料,有许多种口味。

1、肉食类: 火腿加元葱等。2、海鲜类 : 尤鱼加金枪鱼等。

3、牛肉类: 牛肉加元葱等。4、蔬菜类 : 青椒加番茄等。

5、水果类: 菠萝加玉米粒等。

而“麦当劳”和“肯德基”店,多年以前就来到了中国,在中国见到的与美国见到的,外部招牌是大致一样。只是在美国,店更敞亮、更宽大,但顾客都很少。店里设施,所售食品与服务方式也差不多。吃的也是炸鸡块、炸薯条,一个三明治、一杯酸辣汤,我们在纽约玩时,中午就在大街拐角处的麦当劳店吃一顿,每人7美元 。

我记得在国内时,吃过一次肯德基,那是在1996年,我在48中学任教,担任高三班主任,儿子当时是在清华大学读书。高考结束后,正是炎热的夏季,学校组织高三毕业班的教师去北京旅游,我便顺便去看了儿子,我与儿子在北海公园的“肯德基店”用餐。**附近的北海公园里是人山人海,拥挤不堪。我与儿子各自买了一份肯德基的“上校套餐”,每人20多块钱,两块炸鸡,一个汉堡包,一杯果汁,一包炸薯条,可能就是这些了,我们竟然没有吃饱,这是肯德基给我们的第一印象。</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