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在美国发给《青年参考》编辑…
作者:毕胜福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3561

2、到美国后往国内发出的第二封信――致《青年参考》报编辑部

这是我住在美国新泽西州爱迪生市时,发给国内《青年参考》报的编辑部的又一封信。在前一封信中,囿于初来乍到美国这个世界最发达的国家,对一切感到新奇、陌生,当时有些观察、看法、说法不够准确,例如《住中产阶级家庭 看“**”生活》一文,就是由于那时候是最初看到美国中产阶级家庭的富裕生活,大为震惊,感到不可思义,难以想象所致。

我们看到一个普通的美国中产阶级华人家庭,夫妻两人工作,三个孩子上学,家里有三辆轿车,车库里还有五辆运动自行车,每人一辆。全家住着两层三百平方米的别墅小楼,地面楼梯都是地毯。前院后院,加起来有半个足球场大,院子里的仓库中有大、中、小,三台割草机,修剪自家的草坪用。此外,院子里有自动喷灌设备,定期给草坪浇水。整个别墅,楼上、楼下共有十几个房间,每个孩子有自己的睡房,孩子们还有专门的学习室、玩具室,父母有单独的工作室。

这座别墅里有四套卫生间,专人专用,互不交叉,每天每人洗澡后上床,内衣、内裤、衬衣、袜子,一天一换,洗衣机、烘干机、洗碗机,样样俱全。男女主人和孩子分别有自己的衣帽间,每人上百件的外套、衬衣挂在那里,像国内的服装店一样。每个人有几十顶帽子,只是装饰品。食品柜也有好几个,一个家庭,三个孩子的儿童小食品比国内我们小区小卖店的还丰富。两个大型冰箱里储备有各种食品,一个月也吃不完。家人想吃什么就去买什么,根本不考虑价格。孩子放学之后,每周五次去室内游泳馆练习游泳,每周还有一次去钢琴老师家学琴。

物质极大丰富,生活随心所欲,使我真感到有些“**”的味道。因为在上世纪六十年代,我在国内上中学时,《政治》教科书中对“**”的描述就是这样的:物质极大丰富,公民是各尽所能,按需分配。所以在这里,我用了《住中产阶级家庭 看“**”生活》的标题,是当时心情的真实反映。

现在的中国,改革开放二十多年,人民生活也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相当数量的城乡人民过上了“小康”生活,但是发展仍是不平衡的,仍然有许多穷乡僻壤,有许多贫困人口。而且医疗的高收费,教育的高收费和过高的城市房价,也使很多工薪阶层感到负担沉重。所以总体来看,当前中国人民的实际生活与美国中产阶级仍有十分巨大的差距,因为美国那里是“大康”。当然美国人也不都是中产阶级,也仍然有相对的贫困人口,也有许多社会问题需要解决,我在另外的文章中将有表述。

这封信里的内容,同样记录了当时的观察与感觉,附记于此,信中所提到的文章题目,将在后面陆续呈现给读者朋友。

《青年参考》报编辑部:

我是贵报的热心读者,多年来一直关注着每一期的报纸,尤其关注本报关于中美关系,美国社会的各种新闻报道与分析,中国留学生赴美的签证,在美国的学习、工作等内容。因为我儿子1999年清华大学毕业时,即考取了美国大学的研究生奖学金,于当年8月17日离京赴美。从那一天起,我更加关注本报了。由儿子的邀请,我们夫妇于今年9月22日赴美探亲,至今正好一个月了。一个月来,在美所见所闻,感想很多,顺手写下了几篇,可看作现场报导。如:

1、《二十五小时沈阳签证记》

2、《万里云海隔不断 一夜飞到美利坚》或《十七小时飞跃太平洋》

3、《住中产阶级家庭 看“**”生活》

4、《我学会了开割草机》

5、《夜不闭户 路不拾遗》

6、《我所看到的美国中文学校》

7、《爱迪生城市漫步――寻找爱迪生纪念塔》

8、《纽约――曼哈顿之行》

9、《普林斯顿大学游记――寻找爱因斯坦故居》

10、《大西洋赌城游记》

11、《中美物价比较》

12、《美国中产阶级家庭的子女教育》

13、《家门口看机械化伐木》

14、《在新泽西看纽约中文电视》

15、《美国人家庭收入和衣食住行娱》

16、《发现支票被盗用》

17、《天上掉下来的官司》

18、《两个早已统一的两岸家庭 之一》

19、《两个早已统一的两岸家庭 之二》

20、《真正的马路天使――美国的中小学生》

21、《我在美国看电视》

22、《世界上第一台电脑的诞生地――宾西法尼亚大学》

23、《我跟房东学装修 美国人怎样盖房子》

以上写的是我的一些旅美见闻、及观察与思考,我们本想早些时候去美国首都华盛顿 D.C.参观游览,也有去波士顿参观旅行的计划,因为前些日子在美国首都华盛顿D.C. 连续发生的枪击事件,使我们推迟了这些行程。

对于贵报感兴趣的内容,我们将以E-mail 发送,这会又快又好。只是我们夫妇都是接近六十岁的人,电脑打字速度慢,因为内容太多,不能都让儿子打,影响他的工作。所以很想事先知道你们对哪些内容感兴趣,我们可及时发送,估计一周发一篇或二篇是可以的,可作为美国之行现场直播的系列报导。

我们在美国落地签证的时间是六个月,日后我们可能去南方的达拉斯、休斯顿、奥斯汀参观游览,还将去美国西海岸的洛杉矶,如果有机会,我们还可能去西雅图、芝加哥。总之我们的“野心”很大,准备东、西、南、北,游遍美国。

先写到这里,望回信。

谢谢!

《青年参考》报的热心读者:毕胜福

(此后,《青年参考》先后采用发表了我的28篇文章,相关信息在《青年参考》电子版、“谷歌”、“百度”上都可以搜索查询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