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回嫪毐叛乱车裂灭族囚母萯阳陈尸宫阙
作者:老边      更新:2020-03-04 21:25      字数:7377

第一0六回嫪毐叛乱车裂灭族

囚母萯阳陈尸宫阙

话说长信侯嫪毐闻知秦王政已知自己并非阉宦,意欲缉拿自己,便召集亲信商议,准备兴兵围攻祈年宫,杀秦王政,谋权传位。然后,命亲信各自归去准备叛乱。

嫪毐知今夜太后赵姬居于大郑宫中,为得到太后赵姬之玉玺,便在夜深人静之时,悄悄地来到大郑宫拜见。宫中的内侍、宫女们见是长信侯嫪毐,没有人敢阻拦,任其进入。太后赵姬这几日为秦王政“冠礼”之事,有些劳累已经睡下,忽见嫪毐到来,多日不见甚是欢喜。可是,当嫪毐来到寝宫却是到身叩拜,痛哭不止。太后赵姬不知出了何事,连忙上前将其扶起说:“何事如此痛哭乎?”嫪毐抽泣着,将与颜泄争吵之事,颜泄如何向秦王政告发自己之事述说一番。然后又说:“故臣深夜到此再见太后一面,若待明日,恐永无相见之日矣!”

太后赵姬闻听嫪毐之言大惊失色,多年来,自己与嫪毐之事,唯恐秦王政知道,才躲避于雍城,而今事情败露,不但嫪毐性命难保,自己也是罪责难逃。一时之间,心中慌乱,不知该如何是好,便说:“若依君之意当如何?”嫪毐擦了一把眼泪说:“若依臣之计,今乘桓齮兵马未到,太后可传懿旨,征调宫中侍卫,攻祈年宫,杀掉秦王政,方能保太后与臣相安无事矣!”太后赵姬闻听,嫪毐意欲杀死自己的儿子秦王政,心中不忍,不乐地说:“吾儿刚刚亲政岂能杀之,不可也!”嫪毐闻听,知自己语言有失,便退一步说:“太后所言甚是也。秦王政虽不可杀,但可使其退位,传于你我之子也。”太后赵姬听罢,觉得若能如此亦可。嫪毐见太后赵姬仍有些犹豫,便催促说:“事情紧急,不可犹豫也。太后之子,何人为王,太后皆无忧矣!”太后赵姬只好将玉玺交于嫪毐,嘱咐说:“君当量力而行之,必保吾政儿之安也。”嫪毐叩拜接过太后赵姬的玉玺而离去。

嫪毐回到长信侯府,伪作秦王政御书,加盖太后赵姬玉玺,遍召宫中侍卫、甲士,以及府中的宾客、舍人,有数千之众。嫪毐托言说:“因祈年宫内有贼,臣奉大王、太后旨意,前往缉拿,望众将士同心协力矣!”众侍卫、甲士并不知真假,皆随其围攻祈年宫。

此时虽已深夜,但秦王政为太后赵姬与嫪毐之事心中烦恼,待明日擒拿嫪毐后,太后不知该如何让处理,还没有入睡。忽然闻听祈年宫外大乱,不知出了何事。这时内侍来报说:“祈年宫外有数千侍卫、甲士,及长信侯的宾客、舍人在围攻祈年宫。宫中侍卫紧闭宫门全力防守,请示大王当如何?”秦王政闻听大惊,必是有人走漏消息,连忙命一名内侍,从秘密通道出宫传旨,命戍守雍城的左丞相昌平君与昌文君率领将士前来祈年宫救驾。然后,亲自登上高台指挥宫中侍卫据守祈年宫。

当秦王政登上高台,向下观望,只见围攻祈年宫者,多是宫中侍卫、甲士,以及嫪毐的宾客、舍人,知必是长信侯嫪毐蛊惑作乱,便高声对众侍卫、甲士说:“寡人在此,众位何故围祈年宫惊驾耶?”围攻祈年宫的侍卫、甲士闻听,抬头观看,在高台灯光之下站立者,果然是秦王政。为首的一位小将军回答说:“臣等奉长信侯之命,言祈年宫中有贼,大王危矣,故前来救驾也。”秦王政闻听大怒说:“尔等皆受骗上当尚且不知也,寡人在祈年宫居之,何言贼乎?所谓贼者,乃长信侯也,尔等当击之。”众侍卫、甲士闻听如梦方醒,于是,大多侍卫、甲士反身迎击嫪毐的宾客、舍人,相持不下。

正在这时,左丞相昌平君与昌文君率领的雍城兵马到来。秦王政见此,在高台之上高声说:“有生擒嫪毐者,赏赐黄金百镒;杀死嫪毐而献首者,赏赐黄金五十镒;斩杀逆党一首者,赐爵一级;舆隶及下贱者,赏格皆同矣!”众将士及侍卫、甲士,在昌平君与昌文君的指挥下,皆拼死奋战,很快将嫪毐的宾客、舍人,及跟随反叛的阉宦,杀得打败。雍城中的庶民百姓,被战乱吵醒,纷纷出门观望,闻知长信侯嫪毐作乱,皆愤之,助秦军平乱。嫪毐见此,知事不可成,便率宾客、舍人,及亲信阉宦败退,从东门杀出意欲逃往赵国。

当嫪毐率众逃到半路,正好同桓齮与颜泄率领前来平乱的大军相遇,便企图避之,可是已经来不及了。颜泄知嫪毐已经先下手,不知秦王政生死如何,甚是焦急,便对桓齮说:“将军,擒拿叛贼嫪毐,正在此时也!”桓齮本来就憎恨嫪毐。其不过是一阉宦,无尺寸之功,却在朝中横行霸道,而封长信侯。如今又反叛作乱,岂能容之。立即传令将士,将嫪毐众人包围起来。此时嫪毐手下的宾客、舍人,及亲信阉宦不过千余人,哪里是桓齮数万大军的对手,很快就死伤殆尽,嫪毐是束手就擒。桓齮与颜泄便押解着嫪毐等死党回到雍城,拜见秦王政。

秦王政见桓齮生擒嫪毐,甚是欢喜,命将其押入死牢,严刑审问。嫪毐受刑不过,便如实招供。秦王政立即命人将卫尉竭、内史肆、佐弋竭、中大夫令齐等二十余位依附于嫪毐的朝中大臣,缉拿归案。然后,亲自带领侍卫前往太后赵姬所居的大郑宫搜查,果然搜出嫪毐与太后赵姬所生二子,大者不过三四岁,小者不过一二岁。秦王政见此,立即命内侍将二子置于布囊之中杀之。太后赵姬见此情景,只有暗自心痛二子,不敢出面说情,眼见二子在布囊之中被刺死,血流满地,不得不躲进内宫闭门痛哭。

秦王政对太后赵姬毫不理会,斩杀二子后,便率众侍卫愤愤离开大郑宫。当秦王政回到祈年宫,便传旨:灭嫪毐三族,将其车裂与雍城东门之外;将内史肆、佐弋竭、卫尉竭、中大夫令齐等二十余依附于嫪毐的大臣,皆于雍城东门外枭首示众;凡跟随嫪毐叛乱者,皆处死;没有参与嫪毐叛乱的宾客、舍人等皆迁往遥远的蜀地。一时之间,只见雍城东门外,是数千人头落地,血流成河;被迁往蜀地的有四千余家,数万之众。

秦王政处理完这些事后,仍是余怒未消,尤其是对自己的母亲太后赵姬。自己自幼与母亲在赵国相依为命,过着东躲xc的日子,饱尝人间的苦难。如今身为秦王,本应该使其安享富贵,可是,竟然与嫪毐私通生子,还合谋杀害自己,谋权传位,岂能不怒乎?可是,虽知太后赵姬有罪,但如何处置,一时也拿不定主意。毕竟是自己相依为命、共患难的母亲,总不能杀之。秦王政思来想去,唯有削去太后赵姬的俸禄,幽禁于雍城中偏僻的萯阳宫中。

自此,太后赵姬被从大郑宫迁出,移居与萯阳宫。秦王政为防意外,命三百侍卫日夜看守萯阳宫,不管任何人不得擅自出入。太后赵姬的饮食衣物,皆有专人送入。这下可苦了太后赵姬,每日在萯阳宫中,如同囚犯一般,心中是万分悲伤,悔不该当初贪恋私情,依附于嫪毐,才到如此地步。

秦王政平定嫪毐之乱后,厚赏平乱中的有功之臣,昌平君、昌文君、太卜、颜泄、桓齮等皆受到了赏赐,并加封桓齮为将军。然后,设宴款待众将士。在酒宴之上,当人们谈及嫪毐何以诈施腐刑而入宫之事时,便有人说:“嫪毐曾为文信侯吕不韦之舍人,与其有关也。嫪毐入宫,亦长信侯吕不韦举荐矣。”秦王政闻听不语,却记恨在心。

再说在秦都咸阳守国的文信侯吕不韦,闻知嫪毐叛乱被平定,将其车裂,灭三族,铲除了自己的对手,心中欢喜。可是,后来又得知,秦王政不顾母子之情,将太后赵姬幽禁于雍城萯阳宫,心里又有一些不安起来。这是因为,嫪毐入宫与太后赵姬私通,由自己举荐,有连坐之罪。

不久,秦王政由雍城返回咸阳,吕不韦率咸阳群臣迎于咸阳郊外。当吕不韦拜见秦王政时,只见秦王政对自己不理不睬,甚是冷淡。吕不韦心中惊惧,唯恐秦王政加罪自己,因此是处处小心谨慎,不敢再妄言朝政。

此次,秦王政完成“冠礼”回到咸阳后,开始全面执掌朝政,不管大小事情,皆亲自决断,吕不韦虽仍是丞相,但其权力,已与一般大臣无二。吕不韦见此,唯恐获罪,便称病请假,呆在家中不再入朝议政。

就在秦国嫪毐叛乱之时,楚国也出了乱子。原来楚考烈王熊完还是太子时,在黄歇的陪伴下在秦国为质。在父亲楚顷襄王病危之时,在黄歇的帮助下,逃回楚国。楚顷襄王故去之后,继承了王位,便以黄歇为令尹,封以淮北地,为春申君,后来,改封江东吴地。

楚考烈王在春申君黄歇的辅佐下,采取了和秦的政策,很少有战事,国内尚安定。后来,几次伐鲁国,并于秦昭襄王五十一年(前256年)灭掉鲁国,迁鲁君于莒。由此看来,楚考烈王将楚国治理的还算不错。

可是,事情总是有不如愿的地方。楚考烈王继承王位之后,后、妃、姬、妾虽然不少,却没能生出儿子。黄歇对这件事非常犯愁,便到处寻找宜于生儿子的女人进献给楚考烈王。虽然进献了不少女人,仍是始终没能生出儿子。这时,赵国有一位叫李园的,他有个妹妹叫李嫣嫣,美若天仙。李园便欲凭借妹妹的美貌求取富贵。于是李园带着他的妹妹来到楚国,打算把他的妹妹进献给楚考烈王。可是,当听说楚考烈王不宜于生育儿子,恐怕时间长了不能得到宠幸。李园便想借助春申君黄歇的势力,求取富贵。于是,李园寻找机会,做了春申君黄歇的侍从。

不久,李园请假回家,故意延误了返回的时间。当回到令尹府后,去拜见黄歇。黄歇问其迟到的原因,李园回答说:“齐王派使臣来求娶吾妹,由于陪那位使臣饮酒,所以延误了返回之时间也。”黄歇闻听李园有一位美若天仙了的妹妹,很感兴趣,便问道:“齐王既然有意迎娶,可送聘礼乎?”李园回答说:“聘礼尚未送之。”黄歇又说:“如此说来未定也,可否让吾一观乎?”李园回答说:“主公观之可也。”于是,李园就把他的妹妹李嫣嫣带到令尹府拜见春申君黄歇。黄歇一看,李嫣嫣确实美貌无比,不由得心动。李园见此便说:“既然主公喜欢,可献之如何?”黄歇闻听心中欢喜,便满口应允。于是,李园将妹妹李嫣嫣献给春申君黄歇,并立即得到黄歇的宠幸。

后来,李园知道了他的妹妹怀了身孕,就同他妹妹商量了下一步的计划。对李嫣嫣说:“妹与春申君已有身孕,莫若使春申君将妹献于楚考烈王。若日后生子,被立为太子,可承楚王之位,妹乃王太后也。”李嫣嫣闻听心中欢喜,便满口应允。

于是,李嫣嫣找了个机会对春申君黄歇说:“楚王尊重宠信君,即使兄弟亦不如也。今君任楚之令尹已经二十余年,可是大王无子,如果楚王寿终之后,将要改立其他兄弟即位。如此楚改立国君后,就会各自使原来所亲信之人显贵起来,而君何以长久得到宠信乎?不仅如此,君身处尊位,执掌政事多年,对楚王之兄弟们难免有失礼之处。楚王兄弟果真立为国君,君殃祸将至矣,何以保住令尹之位,及江东封地乎?今妾知与君已怀身孕,而外人无人知晓也。君宠幸妾时间甚短,如果凭君之尊贵,将妾进献给楚王,楚王必定宠幸妾矣。妾若赖上天保佑而生子,日后就是君之子为楚王也,楚为君所有矣。如此,与君身遭殃祸相比,何为上乎?”黄歇闻听,觉得所言甚是,便依其意,将李嫣嫣悄悄送出家门,严密地安排在一个郊外的住所,便入宫对楚考烈王说:“臣门下李园有一妹,美若天仙,意欲进献给大王也。”楚考烈王闻知黄歇又来进献美女,心中欢喜,立即传旨,将李嫣嫣召入宫中相见,果然是美若天仙。

李嫣嫣入宫后,当夜就受到楚考烈王的宠幸。于是,后来果然生了个儿子,取名为熊悍,楚考烈王立其为太子,又封李嫣嫣为王后。由此,楚考烈王开始器重李园,使李园参与朝政。

说来也怪,自从李嫣嫣入宫生了熊悍之后,不久楚考烈王的妃子亦怀孕生下一子,取名叫熊负刍。就在楚考烈王临终前的几个月,又使王后李嫣嫣怀孕,还没等此子出生,楚考烈王便一命呜呼了,这个遗腹子出生之后,取名为熊犹,就是后来即位仅二个月的楚哀王。

李园把妹妹李嫣嫣送进宫里,封为王后,生的儿子立为太子后,担心黄歇说漏秘密,便暗中豢养了刺客,意欲杀死黄歇来灭口。秦王政九年(前238年),楚考烈王病重,危在旦夕。这时,有一位名叫朱英的,来令尹府拜见春申君黄歇,并对黄歇说:“世上有不期而至之福,亦有有不期而至之祸也。今君处在生死无常之世,事喜怒无常之君,亦遇不期而至的人矣。”黄歇闻听不解其意,便问道:“何为不期而至之福乎?”朱英回答说:“君任楚之令尹二十余年,虽名义上是令尹,而实乃楚王也。今楚考烈王病重,危在旦夕,日后故去,君必辅佐年幼之太子即位,而代其执掌国政,如同伊尹、周公也。待新君长大后,再将王权交之,如此,就是君南面称王而据有楚国也。这就是不期而至之福矣。”黄歇又问道:“何为不期而至之祸乎?”朱英回答道:“李园不执掌国政,便是君之仇人。其不管兵事,却豢养刺客为时已久矣。若楚考烈王一旦故去,李园必抢先入宫夺权,并杀君以灭口也。这就是不期而至之祸矣。”黄歇接着问道:“何为不期而至之人乎?”朱英回答说:“君可使吾为郎中。一旦楚考烈王故去,李园必定抢先入宫,吾可替君杀李园也,君危难解也。这就是不期而至之人矣。”黄歇听罢,不以为然地说:“先生欲求富贵,不可如此也。吾知李园乃懦弱之人,多受吾之恩惠,关系甚好,岂能到如此地步哉!”朱英见黄歇不肯听信自己的良言,便告辞悄悄地离开令尹府。朱英唯恐祸患殃及自身,很快就逃离了楚国,隐居起来。

此后十七天,楚考烈王去世,在位二十五年。李园果然乘机抢先入宫,并在棘门埋伏下刺客。春申君黄歇没有一点准备,便前往棘门吊唁楚考烈王。当黄歇来到棘门时,李园豢养的刺便从两侧夹住,刺杀了黄歇,并斩下黄歇之头,扔于棘门之外。李园又派自己的亲信,将春申君家满门抄斩。然后,李园便拥立李嫣嫣所生的,年仅五岁的太子熊悍即位,是为楚幽王,尊李嫣嫣为太后,由李园代替黄歇为令尹,执掌朝政。

再说秦王政自从平定嫪毐之乱,幽禁太后赵姬之后,在秦国上下引起了很大的轰动,特别是对幽禁太后赵姬一事,人们觉得太后赵姬虽有过失,但秦王政处理的有些过激,有失孝道。又加上这年天灾,夏四月天降大雪格外寒冷,一些贫困庶民百姓,多有冻死。人们是议论纷纷:“上天降灾于秦,必是大王幽禁太后,有违孝道,触上天之怒也!”这时,秦大夫陈忠闻知此言,暗自思量:“天灾不可测也,未必与大王幽禁太后有关,但可乘此时机,劝谏大王解除对太后的幽禁,将太后接回咸阳使母子团聚,已尽孝道,而顺应民心矣。”

第二天早朝,陈忠便向秦王政进谏说:“天下之人,无无母之子也。今太后被幽禁于雍城甚孤也,大王何不乘此时机,将太后迎归咸阳,使母子团聚,以尽孝道,平天下庶民百姓之怨矣!”而此时秦王政对太后赵姬与嫪毐私通生子,又怂恿嫪毐作乱之事的愤恨未消。当闻听陈忠之言不由得大怒说:“汝乃何人,竟敢枉议寡人之家事哉!”陈忠解释说:“大王息怒也。臣以为,天降灾祸,庶民百姓多有议论,大王若能将太后接归咸阳,以尽孝道,可遮天下人之耳目矣。”秦王政闻听更怒说:“此乃寡人私事,休要多言,莫非不怕死乎?”陈忠还想争辩,只见秦王政拍案大怒,立即命武士将陈忠拉下去,剥去衣服,置于蒺藜之上,将其锤杀之,又将陈忠的尸首陈列于宫阙之下。然后,又命人在旁边立一木牌,上面写道:“若再有以太后之事来谏者,视此!”

群臣见秦王政如此残暴的对待陈忠,心中皆有不平,再者秦王政若是如此下去,必失去民心,秦一统天下之势,将功归一篑。因此,一些忠臣志士冒死劝谏。秦王政不听半点劝谏,凡事来劝谏者,皆杀之。不过二十几日,在宫阙之下陈尸二十七具。

这时,齐王建自从即位以来,已有二十七八年,与秦立盟和好,互不征战,当闻知秦遭天灾,夏日降雪,便携厚礼来到咸阳拜见秦王政表示慰问。而此时的赵悼襄王闻听秦国内乱,不知秦国有何变故,便意欲探听虚实,便也借故携厚礼来到咸阳朝拜,以示慰问。

秦王政闻知齐、赵二王到来,为了表示自己的宽宏,在大殿设宴款待二王。当酒宴尽欢而散之时,齐、赵二王来到宫阙之下,见到陈列的尸体有二十多具,不由得惊恐万分,便问及左右侍从说:“如此之众,所犯何罪,而陈于宫阙之下乎?”那侍从见四周无人,便悄声的将事情的原因简述一番。齐、赵二王听罢亦觉毛骨悚然,暗自为这些忠臣志士叹息说:“秦王如此不孝,何以治国耶?”然后,悄然各自归去。

此时,齐国沧州有一名士,名叫茅焦,正游于咸阳。当茅焦来到客栈投宿之时,闻知人们议论此事后,气愤至极,对众人说:“子囚母,天地反覆也,岂有此理,何以为王乎?”众人闻听连忙劝阻说:“先生勿愤,若被秦王知晓,乃杀头之罪矣!”而茅焦仍是气愤的说:“如此不孝,做人尚且不足,何以为秦之王乎!”然后,又对客栈的主人说:“待吾吃过晚饭后,多烧一些热水,吾沐浴之后,休息一夜,待明日入咸阳宫,劝谏秦王,看其能奈我何?”那位客栈主人闻听大惊,便劝阻说:“先生万万不可也。秦王性格孤僻,残暴至极,已有二十七忠臣志士,因入谏言而死,皆陈于宫阙之下,以警示之。先生非秦之臣,何必自寻死路乎!”茅焦闻听毫不介意的说:“人生于天地之间,以孝为先,何况秦王乎!吾愿为天下人而死矣!”客栈主人见其不听劝阻,暗自好笑:“这位茅焦,虽为天下名士,却如此之愚,白白送死,不可效法也。”

第二日,五更之时,茅焦穿好衣服,梳洗已毕,便欲前往咸阳宫劝谏秦王政。客栈主人见其果然入宫劝谏,知其必死,心中不忍,上前拉住茅焦的衣袖好言劝阻说:“此行乃性命攸关,望先生三思也!”茅焦却推开客栈主人的手说:“勿在劝阻也,吾去意已决也。”说罢甩袖而去。与茅焦同室而居的另外几人,见茅焦孤身而去,知其必死无疑,便暗中将茅焦留下的衣物平分了,各自离去。

当茅焦来到宫阙之下,见那二十七位秦臣的尸体仍陈于此,便上前伏尸大声疾呼说:“臣齐客茅焦来此,愿上谏大王也!”内侍见此便上前斥责说:“汝乃何人竟敢伏尸呼叫也!”茅焦对内侍说:“吾乃茅焦,有要事入谏大王,还望通禀之。”那内侍说:“先生欲谏何事?非为太后之事,方敢通禀也。”茅焦闻听大怒说:“吾正是为此事而来,请速速通禀,如若不然,吾自闯宫而入之!”那内侍无奈,只好入宫通禀。

此时,秦王政也已经起床梳洗,忽闻内侍来报说:“有人在宫阙之下,伏尸狂呼,意欲为太后之事上谏大王也。”秦王政闻听大怒说:“如此狂徒!尔等可使其观宫阙之下积尸乎?入谏者必死矣!”那内侍退出,来到宫阙之下对茅焦说:“先生可见,宫阙之下死者累累,谏者必死矣!望先生退之。”茅焦却微微一笑说:“吾闻知天上有二十八宿,降生于人间,皆为正人也。今死者已有二十七人,尚缺一人。常言说:‘古今圣贤虽无死。’故吾愿一死,以满其二十八宿矣!”那内侍见茅焦慷慨陈词,毫不畏死,深感钦佩,便再次回宫报知秦王政。

秦王政闻听更怒说:“如此狂徒,既不惧死,寡人岂能使其全尸于宫阙之下,为满二十八宿乎!”然后传旨,命内侍在大殿之上准备鼎镬,将茅焦带到大殿之上烹之。

欲知茅焦性命如何,且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