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3章 在职培训
作者:清色的回忆      更新:2019-08-20 13:05      字数:2239

253、在职培训

早上么,每天都一样,一家人坐在一起吃个饭,然后开始各忙各的。

今天刘顺主动提出来送刘清清去桃镇,“阿耶,不顺路啊。”刘顺要去的地方跟刘清清几近相反。

“没关系。”

他说没关系就没关系吧,随他。

政变这件事刚过去没多久,镇上的客商还不多,大多是本地上在自娱自乐。

到河边货栈时竟然有力工在装船,最近真的很少有人在桃镇发货。

刘清清急忙催马过去看是哪家在发货。

小二见是清郎来了,很狗腿地跑过来,“郎君,昨天就有货进库,今天又有三家发货的,都是进中都的。所有手续都办完了。”

刘清清点头表示可以,那小二就颠颠跑了。

刘顺头一次见刘清清做事,觉得她不但心中有数,更是明白自己在做什么。

只得清了一下嗓子,问道:“樱筑那里所需的钱钞不是在你外祖那里拿的吧。”不问,就是表示老子知道这个事。

“我赚的,给我娘花。让她过个好日子,能安生一天是一天。”刘清清的眼睛跟着力工们的身影转,这句回话根本就没过脑子,但也是她的真心话,好日子,谁不愿意过。

刘顺呆了半天,只得“哦”了一声。

“阿耶你快走吧,你的那些个小兄弟还在等你呢。若是去晚了,怕是他们该担心了。”行镖的人跟平常人总是不一样,江湖上有朋友也会有敌人,所以让他早些去也有她的道理。

码头上那艘大船比前年刘顺见过的要大多了,停靠在岸边如同一只世怪,不但庞大还给人一种压迫感。

就在他打马准备小跑时,刘清清转过头看着他说了一句让他到死都不能忘的话:“阿耶,我现在就是没了家族也能过得很好。可我更希望有一个视我如珠如宝的家族,小孩子们都应该受到一样的重视,每个人都能过上衣食无忧的生活。”

那是信奉共产主义的前世,这里可是封建社会大厦国,可是刘清清就是看不惯大家长了不起的偏心眼,你以为你是谁,老娘能自力更生,用得着你们来收刮我。

大白马已经得了主人的指令,在刘清清说话的同时小跑起来,所以刘清清这声音并不大的宣言只随着桃镇运河边的微风吹进了刘顺的耳朵里。

原来她想的事是这样的,呵,他恐怕是说服不了老宅的那两们老人,但他可以尽最大努力做到。

山上小院的地下钱库里还装着半库的钱钞和不少金子,张氏今天又下去看了一遍,她一边数钱一边哭,女儿这么努力地做事怕就是苦了她的弟弟跟妹妹,她或许是已经嫌她这人没有用了吧。

各怀心事的夫妻二人度过了心事重重的上午。

下午刘顺接了一单买卖,要他亲自去押一趟镖,还是去的岭南道。

张氏下午开始做衣裳,那些个来做工的娘子们早就来了,人家都忙了一上午都是陶氏在张罗,还有跟陶氏相熟的人也想来做工,也被陶氏请了来试工,张氏都让陶氏做主。

下午的时候她是想开了,她也没有能耐帮自己的女儿,那就多做点活吧,反正只要是能帮上刘清清的就是好的。

海全宴在桃镇这里打开了名头,镇上有不少大家族要订餐。席掌柜接待了这些人,也言明在店里订酒席是什么价,专门买海鲜是什么价。

那船海鲜只是刘清清试水的海货,真有人来订就是专门贩卖海鲜了。

刘清清打算在每条去东海的船上找了可信的人带硝,然后进了海鲜用冰冰上再运回来。哪知席掌柜却不同意她的作法,不如在东海那里建自家的冰库,有专人守着,沿岸也有冰库,这样有利于制冰的保密工作。

细思量也是这个道理,所以她就按席掌柜的说的做了,按比例配好用量,沿岸在信件交换站建冰库。

这样一来,一艘船不但可以运货,还可以捎信与运海鲜,船老大的工作量加大了,还不能把这些东西混到一起弄脏了货。可是工钱却高了不少,祁大郎那里又有三个有经验的船老大投奔过来。

刘清清觉得这样总是挖自家人的墙角不是长久之计,就让这些有经验的船老大给小子们上课。

都是些不识字的人,哪里会讲课,刘清清就找了书记跟着,让这些船老长去讲,专人整理。

原来就跟船学习的小子们在课堂上也识得了几个字,好歹会拿笔写字了。

放学了还找刘清清说话,“东家,你出钱让我识字,你不是亏了么?”

“东家,咱们不上船上工你可是会亏钱的。”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的,说得都是实在话。刘清清只是笑着听着。

末了,她问这些小子一句:“如果你们不好好学,等这些大师傅老了我用谁?你们识些字,我上船的货你们都知道是什么,看上些的字就用,不容易被人骗,你们也省事我也省事,不是好事么?”

大家一想,是这个理。

“你们虽然不是卖身给我的奴隶,可是却签了做工的契约,是要一辈子给我做工的,我用的人没有才华,不识字哪能让那些大商家看得起。我就是要让他们看看,我船上的一个小子都会写字,让他们来我这里运货都是给他们脸了。”

她这话一出口全体寂静,这些小子们再加上现有的船头都被刘家清郎的魄力吓到了。

人家花钱来咱们这里运货,还是咱们给他们脸了,不是咱们求着他们来着。

你这心挺野啊!

后来就连现任的船头都开始学字、识字,不能让徒弟超过了师傅,一时间船运队里的学习气氛高涨。

祁大郎听说从他这里走的船头竟然去了刘清清那里识字,他都要疯了。

他只知道三弟的买卖做得顺风顺水,哪里想得到他用的人这么不靠谱,还教那些个大老粗识字,他是不是疯了?

被祁大郎认为有病的刘清清才不管这些,每次有他们家的船靠岸,她都要让船老大把船上的货物单子拿出来一边念给她听一边卸货。

直到这个习惯传到了中都祁三郎那里,有一天他自小认识的一个船老大一边给他卸货一边给他念货单,他才惊了一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