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二章
作者:江源浩淼      更新:2019-08-16 19:39      字数:2485

太子笑吟吟地说:“当真!事成后,本宫把这个倾世绝色送给你。”

但是贤王随即眉头紧皱起来,犹疑起来,不好意思地摸了摸鼻子:“容许本王慢慢细想!”

开疆辟土和削藩都是帝皇必须要做的大事。

楚皇做太子的时候已经扶助先帝不断深入改革,励精图治。当上楚皇之后连续十年征战,不断开疆辟土。

但是当时的征战必须得到各地藩王出兵支持。楚皇要必须起带头作用,大部分军费开支都是由楚国中央支出。为了激励藩王的踊跃参加,还要分享战利成果。

有时候各地藩王带兵攻陷了城池,就趁机在城里面里面刮一笔油水,把城里面的库房珍宝据为己有。还把一部分壮丁、美女绑回去藩国做了自己的奴棣。这样就可以增加了藩王们的收入。

等到楚皇的中央大军来接受城池时候,剩下的是都是一个个稀巴烂的空城、死城。楚皇还要年年出巨资重建城市。

楚国的资金被耗尽了就没钱征兵、养兵、打造优良兵器。所以楚皇、楚后比任何一个藩王、王妃还要勤俭节约。

藩王们越来越有钱不断征兵、置办兵器,势力越来越大,尾大不断,毅然成为现今楚国的最大内部隐患。

逐步削藩是必须进行的。而且要在他们不知不觉情况下逐一击破。否则各地藩王用苏秦合纵方式对/抗楚国中/央,到时候楚皇被藩王们联手换下来了。

太子第一个就拿贤王开刀。原因是他在所有藩王里面势力最大,不臣之心超然若揭。

贤王在封地内年年私下征兵,根据楚皇派出的探子回报,粗略估计他拥兵数目已经大大超出三十万。还没包括他偏妃娘家的兵力大约也有十来万。

相比之下,楚皇年年征战,最难打的地方都是由楚皇亲自去打,军队、兵器损耗严重,现在只有二十万大军。而且又没有充足的钱去扩充军队。

倘若贤王娶了若容郡主,加上若容郡主二十万大军,就六十万了。楚皇就要变成第二个周天子,最后被各地诸侯吞并了。

当初贤王求楚皇赐婚若容郡主时候,正在太子与紫玉新婚燕尔时候,本来太子根本不想谈论娶正妃的事来令紫玉伤心。

奈何局势不受自己控制,自己纳了玉姬得罪所有大臣权贵,人人担心太子被越国美人蒙蔽,以后变成外戚专权就是越国专权。严重动摇楚国宗亲贵族地位。

人人都要上书废太子。在这么紧迫的浪潮下,如果太子不娶若容郡主,那么若容也不可能一辈子不嫁人,首选就是势力最大,名声最好的贤王。

贤王娶了若容,得到若容娘家支持。到时候楚皇如果坚决不肯废太子,就会引起战祸,千千万万无辜百姓就会卷入内战,受牵连。

太子想也不想立刻也争着请婚了,导致现在与紫玉的关系越来越恶劣。这个罪魁祸首就是贤王。

如果他不是有不臣之心,就算他娶若容也没所谓。

可是贤王年年招兵买马,兵权实在过大,又年年虚报兵力数目,又经常暗中收买京中官员,又曾经试图拉太子下马,很明显是有不轨企图了。

太子把太子妃用在自己身上的麝香用在他身上,效果是有,但是狐狸还在犹豫不决。

即使一时答应了,回去冷静下来也可能反悔。所以一定火上加油要让他下定决心去做。

对付亲弟弟这件事对于贤王来说是说不难。但是他有自己的顾虑。

贵族间互相换美姬妾玩玩,或者用姬妾来做下注的筹码或者赐给下属,这些只是风花雪月的小事。只要双方没意见就没问题了,不会影响名声。

但是现在太子要他对自己亲弟下狠手,那就是同室操戈。他一向重视自己名声、德行,人前人后谦谦君子模样,德比圣人。肯定不肯这样败坏自己名声。

太子只能加上自己的不烂之舌了。“难道你忘了你父皇和庶母怎样对你?”

这件事是他心里面的一根刺,只是他尽量不回忆过去,不去碰触那根刺,就当过去烟消云散了。两人继续维持着兄友弟恭、乐也融融的表像上。

自家人最了解自家人的家事,太子看到他强隐的面孔,继续火上浇油道:“当年你父王偏宠侧室,差点要废了正妻来扶侧室来做正室。还几次上书父皇要把你世子之位废了改为你弟弟李成孝担任。”

贤王心里的痛处正被太子刺中要害。就像在骨上刮开皮肉那样,血淋淋的痛。永生永世都无法忘记父王的偏心。

贤王闭上眼,压抑着心中的怒火,回忆起过去点点滴滴,儿时,父王十分偏宠侧室,以致侧室爬过正妻头上,经常无理取闹地欺负生母与自己。

不单这样,父王爱屋及乌,偏爱弟弟,多次想把废了自己生母,把偏房扶正做正妻,企图把弟弟变成嫡子,让本来就是嫡子的自己变成庶子。

但是藩王的正室是先帝御赐的,不可以废。所以母亲才能稳住地位不倒,但是两母子活得十分艰苦。

楚国的爵位是沿袭古老的继承制。封王的嫡长子呈交给皇帝就可以册封为世子可以继承父亲爵位和封地藩国。其余的儿子也会根据宗法制度获得一些下一级的爵位和官职。

宗室法制十分严明,爵位由正妻的嫡长子继承。除非正妻和嫡长子犯了罪行,或者德行上有亏才可以废了正妻,和废嫡长子立幼子。

所以嫡长子李成贤从小李成贤从小就生活得战战兢兢,如履薄冰,总是担心自己做错什么事就被父王抓住把柄上报朝廷废了自己世子之位。

所以日日规行矩步,对人温文尔雅,修身自律,一副谦谦君子,才德过人的样子,而且在外名声甚好,毫无过错缺点可挑。

所以父王临死前也无法改变既定的事实。爵位最后由嫡长子继承,弟弟李成孝得了一个郡王称号。

贤王从小就狠狠下决心,以后长大后要报仇雪恨。

但是父王到死前都心心念念牵挂着弟弟和庶母,对着面前的正妻与自己一点点牵挂的心都没有,就像自己不是亲生一样。

死前还逼迫着自己立誓要善待亲弟弟李成孝一家人,让李成孝当上封地上的户部大臣。

弟弟虽然没有封地和藩国,但有一份丰厚俸禄,而且总管自己封地上的户部,职权很大。收入肥得流油,日子比贤王过得还滋味。贤王对此一直耿耿于怀。

太子瞄了他一眼,哀叹道:“你的父王被庶母迷惑心智,让你生母一辈子郁郁寡欢,终日以泪洗面。你的弟弟也是抢了你的父爱,令你生活得胆战心惊。我都很替堂兄你不值。”

太子顿了顿:“私仇可以不算了,现在讲公事。你弟弟明知道你不敢对付他,就在你的藩地里公然违反国法,贪污受贿、鱼肉百姓,就连没有出过京城的百姓都知道他的财富早就是楚国第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