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五章阮玉考中秀才3
作者:糖糖小六子      更新:2019-10-03 20:38      字数:2273

“夫人,今儿个就在我们家吃饭吧。”夏泠烟还不知道赵马氏的儿子也考中了秀才,就挽留道。

不过,这满院子的人,又该怎么办,总不能将她们都赶走吧,也不知道阮玉去哪里了,但愿阿玉已经去买菜了。

赵马氏想了一会,便决定在这里吃一顿饭再回去,她也想知道这些人所认为的比方员外家还要丰盛的饭菜到底是什么样的。

反正,她家到晚上才会请别人吃饭,且也不会像阮玉这里人这么多。

算了,这些都让阮玉去发愁吧。

“娘,夫人,我们去偏厅坐一坐吧,这里太挤了。”夏泠烟走到秋氏跟前道。

“也好。”秋氏也同意了夏泠烟的提议,她想起了之前见到阮玉的时候,他身后跟着几个陌生人,想来是阮玉请来帮忙的,如此,她也就不去凑这个热闹了。

赵马氏一边跟着夏泠烟一边瞧着这个院子,心中惊叹不已。

如果这院子里没有那么多人,那肯定是一道靓丽的风景,就连她曾去过的县令府上都比不上这里。

这应该是她们屏山县最好看的一座院子了吧。

不过,她家的院子是不可能整成这个样子的,且她家的院子也没这么大。

除了放着杂物,还养了一些鸡鸭与猪,光这些已经占了许多地方。

“烟儿,阿玉怎么想着要去考秀才了?他是不是打算以后要去做官?”秋氏边走边问夏泠烟。

她想到了家里的老三,虽然还在私塾教书,但他每天回来都努力的读书。

老三打算走仕途,这让她心里很不安,虽然做官能光宗耀祖,可官场是那么好混的吗?

没见赵县令一家都被抄家了吗?

老三这样直的性子,只会得罪人,若是老三真的得罪了那个权贵,他还有活路吗?

“阿玉应该不是要去做官,只是考个秀才比较方便一些。”夏泠烟也不确定,不过,以阮玉这种闷葫芦,她还真想不出他做官的场面。

要不是因为之前她被冤枉成为杀人犯,阮玉估计连去考秀才都不会去的吧。

想到赵婷夏泠烟有些心塞,赵县令已经被抄家了这么久,县里还没有新的县令,也不知道下一位县令是谁。

不过,王爷他们已经搬到县城好一阵子了,他们还在千枫镇一处靠江的地方建了一处庄园。

那规模,好像就跟行宫差不多了,莫不是王爷他们打算搬到千枫镇来住?

若真是这样,他们县的下一位县令应该不会像赵县令这般腐败吧。

想这么多干什么呢,她又不是自己开铺子,也就不存在得罪谁了。

连之前的胭脂铺子,她都送给公主研究了,也幸好公主对这个很感兴趣。

她还记得当王爷知道长公主接收了她的胭脂铺子之后,那双眼睛死死地盯着她,好似在埋怨她不应该将这个铺子丢给他媳妇,让他们之间能相处的时间更少了。

可看着李晴洛非常喜欢研究鲜花怎么制作胭脂,王爷也只能恨恨地瞪着夏泠烟,却不敢真的不让李晴洛接触胭脂铺子。

夏泠烟只要一想起余越之前看她的眼神,就狠狠地打了一个冷颤,她真的是在作死呀。

也幸好长公主及时拉走了余越,让她逃过了一劫。

“阿绪那个孩子也考了秀才?他不是没读过书吗?”秋氏想到之前赵马氏说阿玉的妹夫也考中了秀才,不由得问。

她之前见过那个孩子,听说没娶阿草之前,他们家都穷得快吃不上饭了。

那他之前肯定没有读过什么书。

就算他从认识阿草开始就重新读书,那也才多久呀。

就这样还能考上秀才,那这秀才是有多好考?

可一想到今年也才有三个考中了秀才,那就不存在好考了。

这阿玉与阿绪是得多聪明才能考中。

秋氏心中隐隐担忧,女婿太聪明了,要是烟儿以后不能握住阿玉的心,又该怎么办,她的烟儿可是有些蠢蠢的。

“嗯,阿绪以前家里也是很不错的,那时他也在镇上读书,还是我们镇上的小神童呢,要不是后来家里发生了事,他早就可以中举了。”夏泠烟道。

在她看来,云净绪可是比她三哥还要聪明,三哥虽然也是读书的料子,可他更喜欢千枫镇的日子,所以,三哥只考了秀才就不想再考下去了。

而云净绪不同,他刚读书那会,就已经在私塾里闻名了,就算他家中发生了巨变之后,他依旧没有放弃读书,要不是因为读书,云净绪也不会这么穷。

他能看上秀才也是夏泠烟意料之中的事,除非他没有去考。

“这阿绪真是有出息了,阿草能嫁给他也算是有福了。”秋氏感慨。

她之前还担心阿草年纪太大了不好嫁出去,她还想着要给她寻一位相公呢。

只是,还没待她看好哪家的男人合适阿草,她就已经与云净绪定下了亲事。

当时,她还在感叹云净绪命好呢,毕竟云净绪那么穷,而阿草还是一个那么好的女孩子,云净绪还真配不上阿草。

如今看来,这阿草的眼光还真好,一眼就相中了这么一个有能耐的男人。

就连她都看走眼了,没把云净绪当成一个可以依靠的男人。

赵马氏也暗暗听着秋氏与夏泠烟的话,再一次嫉妒了,她也有两个女儿,也都出嫁了,可她两个女儿都嫁得很一般。

女儿嫁的那两家虽然碍于她男人是千枫镇的镇长不敢磋磨自己的女儿,可也是因为他们从她男人这里得了许多好处才会给自己的女儿一些好脸色。

就算如此,女儿在婆家也没有她们没出嫁之前过得那么滋润。

每每想到自家的两个女儿,赵马氏就心塞不已,她怎么就让女儿嫁了那样的人家呢?

虽然女儿嫁的人家都算得上是有钱的人家,可这有钱的人家就喜欢寻花问柳,就她那个大女婿,就经常流连镇子上的青楼。

二女儿也过得不算太好,只因为出嫁了三年只生的一个女儿,没有儿子,让婆家总是看得不顺眼。

唉,这都是命啊!要不是她男人是镇长,她女儿只会过得更差,就说二女儿的妯娌,是一个农村的。

让她婆婆磋磨得哟,她都看不下去了。

可若不是因为有了挡在女儿面前,她儿女也会跟她妯娌一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