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六章:粮食涨价
作者:血腥凯撒      更新:2019-08-08 06:28      字数:2124

退朝之后,顾长晏再次被皇帝留了下来,皇帝率先去了御书房,李景荣则是留下来将顾长晏带进了书房之中。

进了书房,李景荣退回到皇帝的身后,顾长晏则是站在御书房内,躬身拱手行礼。

“儿臣见过父皇。”

“无需多礼。”皇帝说道:“方才你在朝堂上说的,朕都听进去了,朕想问问你,你当真是如此想的?”

“正是。”顾长晏大大方方的承认道:“如今江州水患,几乎整个江州境内都受了灾,现如今最先商讨的,并不是那些子虚乌有的罪名,而是要如何救治百姓,治理水患,等一切过去之后,这些琐碎的事情若是有人感兴趣,那就让他们去操办就是。”

皇帝闻言,脸上露出笑容:“很好,不过既然朕将郢都城关于水患流言的事情交给你,你就好好处理,莫要让朕失望。”

“儿臣遵旨。”顾长晏应声道。

郢都城这边还是轻松的,除却传的遍地都是的流言,也就没有别的事情了,或许户部调拨钱粮的时候需要跟顾长晏打一声招呼,郢都城这边,是需要从国库之中调拨物资,运送到江州去的。

郢都离着江州说远也不远,说近还真不近,若是直接运送粮食的话,虽然国库能够调度出一些粮食,但是仍旧是数量有限,而且路途之上,粮食的消耗也是要算进去的。

江州水患,一些商人也见到了发财的机会,江州附近州县的粮食纷纷涨了价钱,连带着郢都城这边的粮食价钱都上涨了一些,户部若是调拨钱财出来由官家出面购买粮食的话,耗费也是不少。

对于灾民来说,现在的日子很难过,但是对于一些黑心的商人来说,这可是个发财的机会。

这几天,顾长晏因为粮食价钱上涨的缘故忙的焦头烂额,皇帝将郢都城之中关于江州水患的事情交付给了他来处理,那么调拨钱粮,救援江州的事情一部分自然也就落在了顾长晏的身上。

而现在的陈寒清,却是过的潇洒自在。

城中的流言她也听说了,但是江州即便是有水患,也跟她扯不上关系,一来她人不在江州,手底下在江州也没有什么生意,而来,她也没做粮食买卖,自然跟她毫无联系。

城门失火,也殃及不了陈寒清这条海鱼。

倒是李嗣延最近没动静了,估计是在府上忙活着自己粮食铺的事儿吧,李家家大业大,在粮商的行列之中自然也有涉及,现在城中官府也在到处收购粮食准备由军队送往江州,因此,这件事儿李家也搀和进去了。

作为商人,周围的粮食都涨价,这肯定是粮商们商议一致的结果,李家也不能避免,若是李家特立独行,将来在商人圈子里,很难再吃的开,被众人排挤是一定的了。

而且涨价这种事,对于李家人来说,作为商人,也是喜闻乐见,毕竟涨了价,他们就能赚到钱。

李嗣延的良心虽然有点儿疼,但是毕竟是商人的身份,他也是无可奈何。

且不说外头的粮商联合涨价,便是现如今李嗣延的府上,不就住着一位李家的长辈吗?这件事李嗣延还没来得及插手,这位长辈就跟外面的那些粮商见过面,拍过板了。

李嗣延想要挽回,也已经来不及了。

到了晚上,小橘从外头回来,大厅里已经准备好了饭菜,陈寒清与小橘还有小橘的父母坐在一起吃晚饭,小橘提起了这回事。

“小姐,听说江州那边的水灾还挺严重的呢,说是已经有流民背井离乡,朝着郢都这边来了。”

历来遭受了灾难的百姓,心中有存有一丝希望,那就是到别处的大城镇去,还能寻找到一线生机,整个西楚,还有比郢都城更热闹繁华的地方吗?若是活着到了郢都城,即便是砸街上要饭,都要比在受灾的地方等着官府放粮救济来的滋润的多,所以,从江州到郢都城,路上可以见到不少流民。

小橘在外头以商人的身份穿梭在郢都的各个阶层之中,自然消息比陈寒清要灵通的多,因此,到了晚上吃饭的时候,小橘会把自己在外头听到的消息都告诉陈寒清。

“流民到郢都城啊。”陈寒清皱了皱眉头:“他们能到这边才有鬼呢。”

那些流民估计走到半路的时候,就会被当地的官府拦截下来,这郢都城是什么地方,西楚国都,天子脚下,放那些流民过来作甚?影响市容市貌?这郢都城之中西域的商人聚集的最是多,流民一进成,影响的就是西楚的颜面,皇帝脸上挂不住,所以肯定会诏令各个州郡官府尽力救济流民,拦截流民往郢都城这个方向来。

小橘虽然出身左相府,曾经是左相府的小丫头,家里穷是穷了些,但是还真没感受过天灾人祸,所以在这方面,小橘还是比较单纯的,考虑不到这么多。

陈寒清就不一样了,没有亲身经历过,但是看的听的多了,自然知道这当中的门道。

“小姐的意思是,这些流民到不了郢都,会死在半路上?”小橘问道。

“我可没这么说,倒不会这么惨烈,死在半路上什么的太严重,现在郢都城不是已经有一批粮食运送出去了吗?到了沿途若是遇到流民,肯定会在半路上拦截下来的,让他们在当地安家落户,甚至是遣送回江州,不会让他们到郢都城来。”陈寒清说道:“所以说来,江州的水灾,跟咱们没什么关系。”

“小姐,这说是没关系,但是府上采买的人回来说,整个郢都城的粮食铺里的粮食都涨价了,而且从现在看来,还会继续涨价下去呢。”小橘的父亲说道。

“涨了多少?”陈寒清说道。

“已经上涨了三成了,连李家粮行都涨了。”

“李家也跟着凑热闹,这不是明晃晃的跟朝廷对着干吗?李家家大业大目标也大,是打算跟朝廷翻脸还是怎么着?”陈寒清皱眉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