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7章 立储
作者:其水潺潺      更新:2019-08-06 22:42      字数:3501

秦氏轻拭眼角,吸了吸鼻子,侧过脸还是不看他,段嬷嬷赶紧冲李淳茜使了个眼色,比划了着嘴型道:茶~

李淳业了然,慌忙膝行到几案旁捧了盏茶过来,双手恭敬的递给秦氏,还没张口,秦氏冷冷道:

“免了吧,如今你也是堂堂的亲王,在外面呼风唤雨,耳朵里听不得‘不’字。

我哪敢受你的礼,想来是我不配,若你是托生在皇后肚子里,要什么有什么,还要我画蛇添足干什么!

这话说出来直戳人肺管子,让李淳茜既难受又惊慌,他喃喃道:

“没有阿姨哪来的儿子,就是我七老八十,老的牙齿掉了走不动道了,只要想着阿姨我就什么都不怕了,阿姨……”

“你生气打我骂我都行,就是别说这种话,儿子……无地自容了……”

听着儿子是真心实意的悔过了,再加上有段嬷嬷在一旁帮腔,三说两说,秦氏的心就软了。

翻开这一篇,李淳茜亲自服侍生母洗了把脸,母子俩重新坐下说话,秦氏呷了口茶,道:“方才你进门时脸色不大好,可是跟王家谈的不满意?”

李淳茜本来进宫请安就是要说这事的,结果却扯的老远,他点点头,满脸凝重道:

“是,我跟新章侯说希望得到王家的支持,为此我可以许以丰厚的回报……”

“但他没有给我一个明确的答复,含含糊糊的绕过去了,那日阿兄也在,我想,他跟我的目的都是一样,王家要么就是在我们之间二选一,要么就是谁也不选,只忠于父亲。”

“可我担心的是,母亲那边的态度……”

秦氏越听眉头皱的越紧,“那你有没有想过要是王家选了二郎怎么办?若是他们不选,却把这些事告诉了你父亲……”

“这一点阿姨不用着急!”李淳茜打断秦氏的话,肯定道:

“我当时只是那么一说,没有留下纸墨或信物,就是我不怕传了出去,王家也会怕,若选了阿兄,恐怕以后会因此事起嫌隙,若选了父亲,又要被父亲疑心,如此麻烦,不如隐瞒下来!”

“阿姨或许不知,王家虽是母亲的外家,可母亲无子,他们将来的处境尴尬,凡事留一线,才是他们立足的办法!”

这么一说秦氏就放心了,不过皇后那边……

她耷拉下嘴角,目光阴森道:“曹氏那个贱人,把皇后供的比菩萨还高,生不了儿子,就去巴结皇后,讨好那些王太妃,仗着自己得了三分脸色,真以为自己是太子妃了!”

“指甲盖大小的事都要显摆一下,生怕别人不知道她贤良淑德!”

李淳茜知道秦氏说的是高平王府的太妃独子病逝,只留了个刚满十岁的孙儿承爵。

某日王太妃感染风寒,曹芳蕤拉着申王妃提着大包小包就上门探望去了,还给老人家尝汤喂药,说什么李淳业小时候得过高平王的照顾……

天知道那不过是李淳业下马的时候高平王扶了一把,这也算什么大恩大德?

可曹芳蕤做的坦坦荡荡。

王太妃病愈之后,渐渐的京城里就流传起这位燕王妃的贤良,不多久又有许多溢美之词越传越广,连李晖知道后都说了句‘乃我李家贤妇’的话。

这么一比较,秦氏对裴氏又恨上了三分,不就怀个身孕,至于天天躺床上吗?

若当初知道她是个举不起的棒槌,不如就娶了秦家的侄女,好歹跟自己是一条心的。

“阿姨,我现在最担心的就是母亲会偏向阿兄那边,人心都是肉长的,二嫂日日讨好母亲,母亲若是被她说服了,那可如何是好!”

李淳茜忧心忡忡的道,秦氏眼皮子一跳,这着实是件棘手的事,不过她迅速想到了主意,安抚儿子道:

“我儿莫慌,你一个大男人,不好对付她一个女人,皇后那边我来解决,你只管盯着李淳业,如今他复了爵,朝中也不是没人支持,可不能让他更进一步!”

“若是皇后和王家偏向那边,咱们再计划就是了!”

“成事在天,谋事在人,你做好自己的事,在你父亲面前多多表现,选孺人一事是我失策了。”

“皇后想卖我一个面子,却没想到你父亲生这么大的气,还把皇后也责备了一顿。”

“想来,皇后现在打的主意是两边都交好,虽然不知道以后如何,可现在这样也好,等你媳妇生了,就让她也去宣微殿多多走动……”

“最好能给曹氏使个绊子,让她丢脸、摔跟头,怎么都好!”

李淳茜不住应是,现在,也只能这么着了。

临走前秦氏嘱咐他道:“这几日你不要四处走动,就在家守着裴氏,孩子才是最重要的,可千万不能有什么闪失!”

李淳业心里有那么一丁点不舒服,可他是再也不敢表现出来更不敢说出来,只胡乱的点头。

还道:“我已经跟一些大臣联络过了,只要裴氏生下的是男孩,就会奏请父亲立储……”

秦氏脸上总算是露出了笑容,双手合十捧在胸前道:“阿弥陀佛,肯定是男孩!”

……

随着裴氏生产的一日日临近,不说许王府和宋国公府,就是燕王府、楚王府、寿安公主府、南陵公主府、荣国公府等等都在暗中等待。

就是那街头小儿都知道陛下将近半百,总算是要当祖父了。

可真不容易~

四月十六的时候,裴氏发动了,十三个时辰后,李淳茜亲自入宫向父亲报喜,裴氏产下了一个男孩……

虽过程有些波折,但总算是有惊无险,诞下了许王府的嫡长子。

这是李晖的长孙,也是关于立储一事的关键点,许王妃生下了长子长孙,且许王人品好、行事沉稳,虽是弟弟,可比他兄长强的不是一点半点。

因此许王府办过满月宴后,就有不少大臣一面祝贺一面明示暗示李晖该立太子了。

思政殿内,郑良泽、高琦等人盘坐在蒲垫上,看着李晖漫不经心的一边翻开奏折一边嘀咕道:“河南府、赵州、渝州、凤翔府、苏州、松州……”

念到松州,李晖停顿了一下。

高琦既想笑又不敢笑,毕竟李晖的脸色看起来不像是高兴。

等他念完了,高琦才忍不住道:“陛下,外放的官员都为储位忧心,京城里都快乱成一锅粥了,这可如何是好?”

昨日是朔望日,李晖要上朝视察,聆听百官述绩。

就在宣政殿里,由御史牵头,率先抛出了请立储君的引子,李晖还没说话,大臣们已经吵得口沫横飞了。

立太子是必须的,可李晖很明显的问题是不知道立谁,大臣们就是为这个吵的。

一共分为三拨,支持立长的占三成、支持立贤的占四成、保持观望的占三成。

后面两个不算,单说立长和立贤,立长的无非是说自古以来礼法如此,有嫡立嫡,无嫡立长,这才是保持江山稳固的最佳办法。

而且燕王如今改过了,办的事也漂漂亮亮,让人挑不出错来。

若立他为太子,陛下还好好的,多教导几年就是了,再不济还有那么多太傅太师呢,还怕燕王走歪路?

支持立贤的呢,便反驳说许王从小打到是大家是有目共睹的。

他刻苦读书的时候燕王在风花雪月,上战场的时候燕王在儿女情长,接手重任的时候燕王家事都理不清,燕王如何同他相比?

自古高位有德者居之,燕王虽是兄长,可没有那个本事就该让贤!

原来的东宫党自然是保持观望那边的,抄着手抱着笏板躲在一边看热闹。

直到宣政殿的屋顶差些被掀翻,臣工们觉得吵得口水都干了也没用,还是该李晖表个态。

甚至还有几位须发皆白、弯腰驼背的大臣瞪着眼虎着脸,作出一副陛下今日必须给个说法的模样。

李晖毫不慌张,听够了看够了,把袖子一举,坐在龙椅上放声大哭,谁劝都不好使。

哭什么?哭他那苦命早逝的大儿……

这下文武百官目瞪口呆,多说一句李晖就哭的更厉害,然后就没人敢说了,这事也就过去了。

但谁都知道,这只是一时的妥协,只要李晖一日不立太子,大周上上下下就不会安宁。

郑良泽扶须道:“陛下,臣知道其实陛下对于储君心中早已有数,可臣不得不讨这个嫌多句嘴,这件事拖得越久,影响就会越大!”

“若是被一些包藏祸心的人拿去做文章,无论对朝廷还是天下,都不是一件好事。”

“还是请陛下早日做决断吧!”

无论如何,跟随自己几十年的忠臣的话,李晖还是要听一听的。

他长长的叹了口气,先前那幅不屑的表情消失,换做了欲言又止。

郑良泽等人知道他有话要说,静静的等他开口。

李晖站起身背着手踱来踱去半晌,才缓缓道:“二郎三郎都不错,然我心中最属意的储君……是六郎……”

对高琦来说此话如平地一声雷,震得他目瞪口呆。

而郑良泽与沈季平相视一望,虽感到震惊但也不至于像高琦那般。

“陛……陛下……”高琦结结巴巴的开口道:

“六皇子至今还未封爵,而且也并未去朝堂观政,他做太子……合适吗?”

李晖不满的瞥了他一眼,冲冲的回道:“除了这些,你告诉我他哪里不好!”

高琦悻悻的闭了嘴,他不过就那么一说嘛,陛下生气干什么~

以前那么多御史指责燕王时,也没见他上火嘛~

虽然手心手背都是肉,可手心的肉要厚一些,啧啧,陛下也不能免俗。

沈季平一张脸看不出什么表情,他先是打起了圆场,道:“六皇子天资聪颖且纯善至仁,这都是陛下教导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