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 悲痛
作者:其水潺潺      更新:2019-08-06 22:41      字数:3539

景宏四年,国泰民安,风调雨顺,但这却是一个让整个长安城都陷入悲伤的年份。

正月里,寿安公主抱着刚出生的女儿陪在皇后的身边,笑语晏晏的提起该给大郎选太子妃啦!

此时的大郎继承了父母仁慈、开朗、贤明、宽容的性格,今年十五岁的他已经在参与朝政了。

大郎无疑是李晖和王氏的骄傲,承载着父母的希冀、臣民的期盼,他就是这个国家的希望与未来。

面对长姐提出的婚姻大事,他微微红了脸,虽然已通人事,但对于未来的妻子,大郎心里还是带着几分雀跃。

一旁的阿木却听得眼睛一亮,大声嚷道:“我要有嫂子了吗?”

在座诸人闻言哄堂大笑,大郎伸手一把捂住阿木的嘴,瞪着眼睛警告他:“别胡诌,快闭嘴吧!”

“阿兄都十五岁了,也该娶嫂嫂生孩子让我做叔父了!”

阿木掰开兄长的手很不高兴。

这下众人笑的更大声了,见皇后和公主笑的前俯后仰,蓁娘放下了心,冲阿木笑骂道:“你从哪里学会的这些话,娶嫂嫂也不是你该管的事!”

阿木撇嘴,皇后擦了擦眼角的泪水笑道:“二郎说的有道理,大郎也该娶媳妇让我和阿郎享享福了……”

皇后的话一出,长安城里的勋贵之家都兴奋起来,有些脑子活泛的人已经备好重礼去新阳县主府上走动了。

找路子的、奉承李晖的、还有巴结皇后的,所有人都梦想着皇太子妃的宝座落在自家头上。

不说太子妃是未来的皇后,光是看李晖夫妇二人对李绮的重视,这个位置落在谁家女儿的头上,那可就是前途无量了。

对于宫外的喧闹,李晖跟皇后商议后,对儿媳妇的人选只有四个重点:家风修洁、人品优良、贤良淑德、娉婷秀雅。

这倒是宗室挑选媳妇的统一标准,西京和东都共有世家勋贵上百个氏族。

这些家族的小娘子多达上千人,其中佼佼者多不胜数,要在这么多人中挑选一个太子妃,实在是需要时间。

为大郎挑选太子妃是出了正月后摆在皇后面前的头等大事,她在宫里举办了十来次宴席,虽然借口繁多,但目的只有一个,就是挑选合适的太子妃人选。

蓁娘作为妃妾也跟在皇后身边陪坐,她见到这些水灵灵的小娘子后心里不住赞叹。

“……像一朵朵娇花似得,礼仪举止无一不优美合适,我看着个个都不错!”

阿木听了这话扭捏起来,几番欲言又止,蓁娘看见颇觉奇怪,问他怎么了。

阿木嘟囔了几句,有些不好意思道:“阿姨,以后我娶媳妇不用这么大排场,我自己挑可以吗?”

“什么?”

蓁娘愣了片刻,等反应过来后笑的肚子痛,“你想得美!你以为这是选衣裳,哪件顺眼穿哪件!”

“这是娶妇,我们不能只看外表,还得看她父母是怎样的人品,她是个什么样的女子,这都得打听清楚才能去求亲……”

阿木闻言有些不高兴,“是我娶媳妇,当然要我喜欢才行,又不是你跟她过日子……”

蓁娘被他的歪理弄得又好气又好笑,她点了点阿木皱起的眉头,柔声道:“你忘了我跟你说过什么了吗?”

“从你出生起,未来的一切就已经安排好了,阿木,作为一个皇子,你有很多责任要承担,你可以任性,但一定要明白,你任性的范围是有限的!”

阿木听生母又讲起了大道理,心中有些抗拒,便张嘴辩解道:“那如果我喜欢什么都不能自己做决定,别人强加给我的,我拿着也没意思。”

蓁娘怔住,想要反驳,却觉得儿子的话是有那么几分道理,不过人生在世,岂能事事遂愿,旁人也就罢了,阿木却不能生出这种心思……

想了想,蓁娘搂住阿木的肩膀,问他:“那你告诉我,为什么要先成家再立业呢?”

“是……因为成了家就是大人了?”阿木犹豫不定的回道。

“对呀!”蓁娘点头肯定他的答案,“娶妻是为了延绵子嗣、奉养公婆、相夫教子,妻贤夫祸少,家有贤妻比千金还珍贵!”

“反之,一个坏媳祸九代,男孩子成了家,家有贤内助,自己就可以去拼搏,这日子不就一天比一天兴旺么!”

她的话音一落地,阿木脸上就露出疑惑不解的表情,蓁娘以为他还要犟嘴,瞬间嘴角耷拉下来,沉着脸瞪着他不说话。

阿木见生母隐隐有了生气的迹象,难以启齿的吐出心中想法:“我只是奇怪,为什么阿姨这么肯定的认为我会喜欢坏女人……”

“你从哪里看出我好色的本性……”

他眼神无辜又不满,一旁的容娘‘扑哧’一声笑起来。

蓁娘这才反应过来,“你这混小子!”

她一边笑骂着,一边作势要揪阿木的胳膊,母子俩嘻嘻哈哈玩闹着。

……

然而这样轻松平淡的日子没有过多久,四月里,就从东宫就传来了大郎不舒服的消息。

大郎是皇太子,虽然居住在东宫,但因为还未娶妻,所以内廷还是由皇后监管的。

她听大郎的奶母来禀报说,大郎咳嗽了两声,胳膊也有些疼。

皇后开始还不以为然,以为儿子可能只是习武碰着了,所以亲自去过东宫听尚药局的人说没有大碍后,暂时放下了心。

后廷众人知道这个消息后,都有些替大郎担心,可她们是天子妃妾,无法轻易出宫,便委托了阿木、三郎、四郎和五郎去探望。

大郎正被拘在院子里休养身体,平日里观政、念书、习武忙的连吃饭都嫌浪费时间。

乍然一整天什么事也不干,这全身都觉得不得劲,因此他看见弟弟们来很是高兴,五兄弟难得有机会聚在一起说话,一坐就是大半日。

阿木回去后跟蓁娘提起大郎精神不错,估摸着很快就好了,蓁娘的心情放松了一些。

她嘱咐阿木有空多去看望大郎,但也不要打扰他休息了,阿木认真的应了,接着笑道:“我们去看阿兄,他跟我们说一个人住在东宫好冷清啊!”

“他还想拉着我们去蹴鞠,可惜他的奶母不准……”

说罢阿木有些遗憾的摇头,蓁娘觉得好笑,又问他大郎一日吃几碗药、胃口可还好等事,阿木都一一作答。

然而七日过去了,大郎不光是胳膊越发的疼,连全身的骨头都开始疼了,伴随而来的还有全身乏力、食欲不振、头晕目眩等症状。

大郎是李晖和王氏的命根子,听见如此消息,心里有了些不好的预感。

李晖把专门侍奉自己的御医全部叫去东宫给大郎诊脉,还命人在三清殿里让道士做了几场法事,消息传开后,妃妾们面面相觑,宫人们惶惶不安。

大郎是李晖和王氏唯一的嫡子,他若是有个万一,那可不是一件小事了。

李晖连着几日都是眉头紧锁,御医们的药方子一张接着一张,可对大郎都毫无用处,他开始发低烧了……

李晖把尚药局骂了个狗血淋头,他对臣下从未辞严厉色过,现在儿子生了病,可想而知此刻他内心的焦急。

后宫的妃妾个个都小心翼翼,谁都不敢在这个时候惹出什么麻烦,蓁娘每次给皇后请安,都能看见她眉间的愁绪。

她无法帮上忙,也知道这个时候的安慰对皇后没有任何作用,便只能在心里祈求菩萨保佑大郎平平安安,平日里就做些点心鞋袜孝敬皇后。

就这么忐忑不安的过了两个多月,大郎的病情越来越严重,他陷入了持续的昏迷,身体消减的只剩一把骨头了。

李晖和王氏日日都守在东宫,每日亲自给儿子喂药擦脸,看着儿子的病态,皇后背过身就默默流泪。

李晖见状如鲠在喉,心中的痛楚无言表达,他只能握住儿子的手,才能找到一丝微弱的希望。

时间一天天过去,听着御医们颤颤巍巍的暗示,即使李晖这个皇帝再英明强硬,也难以接受寄予厚望的儿子可能比他先离去。

父子亲骨肉,他如何能释怀……

蓁娘知道消息后悲从心头起,忍不住哭了一场,大郎从小就是个懂事可爱的孩子,对她们这些庶母是恭敬有礼,对待弟弟妹妹也是关爱有加。

眼看着正是风华正茂的年纪,如今就病成这样,可不让人难受么……

或许菩萨没有听见大明宫的虔诚祈祷,不管父母是如何伤心欲绝的哀求挽留,大郎终究没有熬过景宏四年的冬天。

他去的那天下起了今年的第一场雪,皇后数度昏厥,几乎哭死过去,只能由高氏暂摄后廷。

李晖五日未上朝,延嘉殿的大门紧闭,宗室、臣子来请安也不见,身边只有寿安公主服侍。

各地官员的奏表都在赞颂太子,并请皇帝节哀,他一概不理,沉浸在悲痛中无法自拔。

人生最大的痛苦莫过于白发人送黑发人,那是从小捧在手心里,亲自教授读书习字的儿子,他的聪慧孝顺无人不知,如今他去了,李晖如何能不悲伤。

东宫里披满了孝布,天和地都是白茫茫一片,肃穆又凄凉,让人望而心生悲叹。

大郎的灵堂就设在显德殿,他未成婚也没有子嗣,阿木是诸弟妹之首,就由他给兄长摔灵守丧。

跪坐在兄长的灵前,看着面前燃烧的火盆,耳边是僧道念唱经文的嘈杂声,阿木面无表情,至今都无法接受兄长薨逝的事实。

他仿佛游走在梦境里,脑海里全是跟兄长相处的点点滴滴。

他憋着骂人的心情教自己骑马,他耐心的陪自己做游戏,他自恃兄长的身份教训自己……

每一幅画面都历历在目,每回想一次心都被看不见的刀子割得生疼。

铜钵骤然敲响,阿木被惊醒,愣愣的抬眼看着满室素缟,眼泪忽的就流下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