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挑拨
作者:其水潺潺      更新:2019-08-06 22:40      字数:4125

周氏正欲出言却被人抢了话头,“咱们宗室里,几辈的公主都长得像父亲,姑母是这样,阿如是这样,蜃子也是这样,天下哪有这样的奇事!”

说话的正是豫王妃边氏,豫王就是天子的同胞弟弟,兄弟二人历来感情深厚,豫王在宗室也颇有影响。

皇后不动声色,不咸不淡的说了几句话,也就顺带翻过这一篇,边氏笑嘻嘻的看了眼皇后又对身边人热络的拉家常,一时间殿里的人话头都被带过去了……

边氏回屋净了手吃葡萄,冷哼一声对侍女道:“她倒是越发的威风了,生怕人看不出不满意这个儿媳妇……”

侍女自然知道她说的是谁,不过她可不敢附和,毕竟就隔着几道墙……侍女苦口婆心劝道:“娘子管这些事做什么,大王不也吩咐过不要牵扯进这种事当中么!”

边氏眼睛一瞪:“我还要你来教了!不过就是看不过去插了句话,她能把我怎么着?”

侍女无言,看了眼天色想起豫王,道:“娘子看,天都要黑了,大王还陪在陛下身边,也不知道今晚会不会又喝醉了……”

说到这里边氏也记挂起丈夫来,想起前几晚他都是被抬回来的,不禁抱怨道:“也不知道跟陛下怎么有那么多话说!”

“大王虽是陛下同胞弟弟,可君臣有别,咱们大王要不是靠着装聋作哑,陛下又怎么会常常念着大王……”侍女低声嘀咕道。

边氏愣了下,丈夫虽然是陛下的同胞弟弟,而且一直备受信任,可他却整日吃吃喝喝在享乐上花费了许多精力,对于天子交代的事情也是勉勉强强才办的好。

边氏是个利索的人,有时看不惯他的行为就要说几句,豫王却道:“你知道什么?陛下是我兄长,可他更是皇帝!”

边氏噎住,丈夫的意思她细想一下便明白,这普通人家的兄弟是越亲热家族就越兴旺,可在皇室里步步惊心,你做什么都有人盯着等着捅刀子。

别说你是陛下的亲弟弟,陛下跟太子还是亲父子呢,还不是互相采集防备!

丈夫若不是为了整个豫王府,怎么会吃成一个胖的眼睛只有一条缝的人!

想到这里,边氏脸色沉了下来,看向窗外,远远的宫殿有的已经在点灯了,宜兰殿方向传来了乐声,她扔下葡萄皮,狠狠地‘呸’了声……

太子妃留在宜兰殿侍奉皇后,蓁娘抱着阿木一言不发回了屋,正巧惠氏和齐氏、杨氏、米氏来找她说话,见着蓁娘坐在榻上手撑着额头闭着眼,阿木叮叮咚咚的敲着小银碗,屋里服侍的人都默立着。

几人不免有些奇怪,“怎么了这是?出门前不还好好的!”。

蓁娘睁开眼见到她们勉强挤出一个笑,道:“自己坐!容娘,去端水来……”

声音有气无力,杨氏用眼神询问阿玉几个,阿玉也露出不得解的表情,惠氏握住蓁娘的手道:“从没见过你这幅样子,可是在那边受了委屈?”

今天蓁娘去宜兰殿她们都是知道的,所以才这样猜测,蓁娘耷拉着肩膀,将事情的经过一一说了出来,杨氏等人面面相觑,一时无言……

“瞧!”蓁娘下巴指了玩的起劲的阿木道:“那碗和团扇还有玉佩就是赏给阿木的……”

齐氏叹道:“有什么奇怪的,哪一次不是这样的,不给东宫找些不痛快就不舒坦……”

“阿木这样一个孩子就被竖了靶子,更何况娘子呢……”杨氏跟着叹道。

惠氏安慰的拍拍蓁娘,米氏动动嘴也不知该说些什么,屋里一时寂静。

这才是最让人无奈的地方,就算皇后那边给了东宫天大的委屈,一个孝字就能压得人喘不过气来,何况皇后并未给了天大的委屈,只不过是绵里藏针,让你身上痛着脸上还得笑着……

杨氏一向豁达洒脱,可身为东宫的一份子也不能表现的事不关己,她打起精神道:“你们这是做什么?别人只是一句话,你们就如丧考妣,殊不知这正是人家的目的,让咱们自个儿先慌了神,然后就乱了套做错事!”

“照阿韩的描述,人家是在挑拨嫡庶的关系,可大郎跟阿木是亲兄弟,怎么着也不该着了人家的道!阿韩,你有什么想法吗?”

蓁娘摇摇头:“嫡庶尊卑有别,我不敢也不该有什么想法!可我就是担心娘子那边……”她有些犹豫。

杨氏摊手下结论:“这不就结了!娘子有眼睛看得到,你平日怎么做的以后就怎么做,不然你可以看看,娘子保证是这个态度,不会为了做给人看对阿木格外好,更不会心存芥蒂疏远你们!”

蓁娘见她说的斩钉截铁,急躁不安的心才算是安稳下来,杨氏虽不问俗事,但对很多事情都是一语中的。

齐氏也点点头:“这样说来倒是咱们太过惶恐了,不知这委屈什么时候才是头……”

几人抱怨了几句,才打起精神一同吃了晚饭。

蓁娘看着奶母把阿木放进浴盆,小家伙还是不肯放下银碗,蓁娘看着扎眼睛,不由沉了脸道:“找些相似的东西给他玩,那几样是皇后和公主赏的,上了册就收起来!”

侍女看了眼忙应是,看着肉嘟嘟的阿木,蓁娘叹口气坐在小杌子上,挽起袖子亲自给他洗澡,阿木在水里扑腾,水花溅了蓁娘一头脸。

蓁娘抓住他的肉手作势咬了口,阿木只咯咯笑,蓁娘点点他的小鼻子,“真是个傻孩子!被人卖了也不知道!还笑……”

收拾完了阿木,又哄着他睡着了,蓁娘才洗漱歇下,尽管身子疲倦,她翻来覆去还是睡不着,虽然已经做好了面对困难的准备,可遇到今天这种情况她还是觉得后怕。

不为别的,她看着昆山公主亲热的抱着阿木的时候,脑子里却想的是大郎和阿木的亲姑母、婶子、甚至是祖母,都是不希望他们长大的……

第二日请安,太子一早就去了天子身边侍奉,进殿时太子妃正在喝枇杷水,众人忙关切的问候,太子妃摆摆手:“就是昨天喝了杯酒,估计晚上回来的时候吹了风,嗓子有些不舒服。”

高氏第一个道:“娘子身子骨历来康健,不过还是得好生保养,今日还要去宜兰殿吗?”

太子妃点点头温声道:“不过咳了两声,没有什么大碍!”

看着众人的眼睛都盯在自己身上,她不由得抿唇一笑:“你们该做什么就做什么吧!别担心我!”

接着她看向蓁娘:“皇后和公主赐的东西都要收好,小孩子家家,玉佩什么的还用不着……”

蓁娘赶忙应是:“昨日回屋就上了册的,那玉佩颇有分量,阿木要戴着估计脖子疼!”她像往常一样回话,太子妃点点头,“那就好!”

嘱咐了高氏帮着照顾蜃子和大郎,太子妃在众人的拥簇下上了车去了宜兰殿,众人三三两两小声说着话都各自回屋了。

齐氏拉着蓁娘的胳膊走到僻静处,蓁娘不解,齐氏四周打量了一番才附耳道:“你可知娘子为什么不让你给阿木戴玉佩?”

看齐氏一副严肃的神情,莫非这其中有什么隐情,蓁娘心中有层防备,“莫不是玉佩上有什么……不好的?”

齐氏点点头,低声道:“今年你是带着阿木来骊山宫的,你只有两只眼睛,哪里看得过来,回去好好给服侍的人提个醒,真要有个什么闪失,咱们后悔也来不及了……”

蓁娘心中大骇,她知道有人会看着阿木碍眼,只是没想到那些人穷凶极恶到如此,蓁娘只要一想到她带着阿木到处走动,可能就有一双眼睛盯着,随时准备伤害阿木,心内就七上八下的。

齐氏见蓁娘白了脸,生怕自己的话吓着了她,忙道:“阿韩,你先别急,这话本是娘子身边的陈嬷嬷让我知会你一声,你也别怕,这里不光有某些人,还有陛下呢!再怎么着,阿木可是他老人家的亲孙子……”

蓁娘咬咬牙,“既然娘子都这么交代了,肯定不会是空穴来风,阿齐,你细细给我说一说……”

入睡前,蓁娘把周嬷嬷阿玉等几个贴身一等宫人召集在屋里,交代众人,特别是阿木的四个奶母和服侍的宫人,在骊山宫里衣食住行都要长个心眼。

她不便说的直白,但宫人们也不是傻子,连这点话外音都听不懂。

阿木的四个奶母中,蓁娘颇倚重权娘,她生养过五个孩子,个个都健康活泼,更让人放心的是她做事细心,别人做一,她就想到了三。

在大家退下后,权娘又悄悄的转回去,蓁娘更加放心,细细交代了权娘一番……

好不容易伺候了皇后歇息下,太子妃才回了自己的房间,“阿郎呢?”

“陛下今天召见了那个诗人刘升,又是在饮宴呢!阿郎也传了话会晚点回来,让娘子你先歇息……”陈嬷嬷同一群宫人簇拥着太子妃进了屋。

净手漱口后,坐在榻上吃了块绿豆糕,太子妃才松了口气,对侍女道:“先给我准备热水沐浴,再做点甜汤,今晚我就不等阿郎了……”

“是,娘子,枇杷水再喝一碗吧!虽然下午没有咳嗽,不过还是巩固一下才好……”

太子妃点点头,卸去脸上的脂粉,摘下头上的簪钗,坐在浴盆里享受侍女的按揉,正觉得昏昏欲睡时,忽然想起一事,对正在指挥侍女加热水的陈嬷嬷道:“我让你交代齐氏的事可办好了?”

“上午就交代了,娘子放心,齐昭训还是晓得个中利害的!”陈嬷嬷轻声道,话音落,又道:“不过娘子,你真的放心齐昭训和韩昭训走的这么近吗?”

太子妃闭上眼,鼻尖笼罩着阵阵花香,这是西域来的香露,价格昂贵且产量极少,陛下得了六瓶,三瓶给了皇后,一瓶给了贵妃,一瓶给了卢昭仪,一瓶给了太子,太子自然是给了她。

她本不愿用这个,不过夏季易出汗,熏香有些闷,香膏有些腻,鲜花的香气容易散发,倒是只有这瓶香露用着还不错。

太子妃想起太子对她说:“不喜欢的话就扔了,我另外给你寻一瓶来!”

“娘子?”陈嬷嬷小声道。

“嗯?哦……”她回过神来,“齐氏和韩氏走得近些也没什么,特别是在这里,我不可能一直把韩氏藏在身后,也不可能大张旗鼓的防着人,齐氏进宫最久,宫里那些见不得人的事情她也知道一些,在二郎的身边护着些我也放心……”

陈嬷嬷若有所思的点点头,不过还是决定要‘注意些’,对此,太子妃点头默认……

蓁娘的日子过的小心翼翼,能让她开怀大笑的只有小阿木了,天气晴朗的午后,阿木坐在地板上,蓁娘坐在另一头,她把小绣球扔给阿木,他却总也接不住,扭动着胖嘟嘟的小身子到处找球,再扔出去。

这看似枯燥的游戏却是母子之间最快乐的游戏之一,大热的天,阿木被剃了个小光头,上身只穿了个肚兜,下身一条轻薄吸汗的裤子,脚上穿着麻线编织的软鞋。

又怕他身上长痱子,一天要洗几次澡,泡在水里也成了小家伙最喜欢的事情!

蓁娘是有子万事足,倒是惹得其他人羡慕不已,纷纷都跑到她的院子里来消遣日子,一腔母爱无处发泄的娘子们把阿木当作了宝。

对于庶母们送来的衣物鞋袜小玩意,他笑的合不拢嘴,倒是蓁娘欠下人情,隔些日子就要宴请,账册上的支出一笔一笔增加,太子妃知道了忍不住笑,借着赏赐阿木的由头给蓁娘涨了例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