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智能三要素
作者:虎头三少      更新:2019-08-04 14:26      字数:2673

经过首批试吃河蟹的民众亲身体验,松峰集团生产的无线电流传输装置,在整个华夏范围内被人称之为现代高科技企业的佼佼者。

甚至央视还专门为这拍摄了一个《大国高科》系列纪律片。

其中专门介绍了松峰集团十几年来所研发的高科技产品。

93年研发出了共和国版本的视窗操作系统--松峰1.0。

……

95年1月进军电动汽车行业,并开发出了油电混合动力--松峰油电混合1.0系统。

……

97年9月份研发出了高密度锂电电池。

……

98年1月份进一步推出了纯电动汽车系统--电力王1.0。

……

99年6月份推出了大数据处理服务器,麒麟1.0。

……

01年宣布研制成功可用于实用的vr技术,首个应用此技术的乃是京都医院--虚拟外科手术训练仪器。

……

03年,宣布研制成功实用性的无线电流传输装置--松峰无线充电器1.0。

……

《大国高科》纪律片一出,顿时长期霸占收视率第一的位置,连续一周多的时间,地位不可撼动。

就在众多吃瓜群众为此热议不休之际,松峰集团已经于国家电网展开了深度合作事宜。

贝州新城松峰集团大厦外,一条横幅挂在大厦入口外:“热烈欢迎华夏电网领导莅临……”

下午3点多,一个车队浩浩荡荡的驶入松峰大厦外的广场上。

李报功作为集团最高掌权者,带领集团所有高级管理人员站在门口外准备迎接华夏电网领导。

很快一群人从略显豪华的车队上走出。

这次华夏电网弄的场面比较大,不仅派出了总部副部级直管领导人以及总技术工程师,还有各大区的副省级总经理以及主任也来了不少,一眼望去,差不多有六、七十号人。

经过简单的迎接礼仪,一行人在李报功的带领下,来到了松峰集团大厦内部的一间大会议室中,所有人按照职位等级落座。

“李总,这次你们可是搞出了个大动静啊~”国家电网总经理郭忠奎,小声与坐在其身侧的李报功半开玩笑的说道。

“只要是利国利民的技术,还是掌握在我们自己人手中踏实些。”李报功不卑不亢的回复道。

“不错,李总说的很对,这些年来我们国家在复兴国家的道路上,长期遭遇发达国家的故意刁难,不因为别的,就是为我们的科技技术落后,这就是赤裸裸的‘落后就要挨打’,发达国家阻挡我们伟大复兴之心不死,必要时刻还是要靠你们这些奋斗在科技一线工作者……”郭忠奎满是感慨的说道。

“李总,相信总有一天,他们也会尝到这种被人遏制的滋味。”李报功面色沉重的正色回道。

就在两个人说着悄悄话之际,整个会议室人员已经全部落座。

经过一番礼让,郭忠奎首先开口说道:“我这次带领国家电网各个地区部门领导以及电网电力工程师前来松峰集团,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洽谈‘无线电力传输装置’在全国电网中到底扮演何种角色……”

“……以松峰集团明面上推出的‘无线电力传输装置’,实用距离高达20米,但这个数据对于电网传输来说还略显近了些,如果这个数据能增加到40米--50米,那么为国家节省的资源,将会以万亿记。”

郭忠奎言辞之中透着一股无形的凝重感,令在场的所有与会人员,都深深的感觉到了压在自己这代人身上的沉重担子。

李报功深吸一口气接过话筒:“我可以负责任的说,我们松峰集团的无线电力传输装置,是用切实的实验数据说话的,我们放出来的民用设备,并不是我们集团最核心产品,我们的核心产品数据,无线传输的安全距离是68米,安全电压为880千伏。”

伴随着李报功的话语落下,整个会议室中响起了嗡嗡的议论声。

李报功等了片刻继续说道:“当然为了更加保险期间,我们可以每60米,设立一个无线电力传输接收器,安全电压也可以降为800千伏。”

“哗哗~”随之李报功说完,全场响起了热烈的掌声,经久不息。

……

当然这些都是场面话,至于核心的技术交流也好,还是合作也好,都需要双方进行多方面磋商。

目前整个华夏输电网络中的主力,乃是500千伏的高压输送线路,从发电端输电到用电端,每年损耗的电力可以说是一个庞大的数字,如果替换成无线电力传输装置,那么不仅每年可以减少损耗率到零,还将为国家剩下庞大的基础构建资源。

如电塔搭建所需的钢材,输送电路铜线,还有大量的土地。

这样一来,还有一个好处,那就是可以规避掉所有漏电风险,根据数据统计,光是漏电事故,每年损失都是以亿为计数单位。

洽谈持续了两天的时间,华夏电网就与松峰就谈签下了一份合作协议以及备忘录。

这份合作协议的签订,可以说整个华夏用电格局,将会发生翻天覆地般的变化。

众所周知,华夏因地域差异,资源都集中在西北等部分,而消耗能源的大户则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

每年光是这方面的运输成本都是一个天文数字,如果解决了电力资源的重新规划,那么共和国的发展必将插上一双有力的翅膀。

……

国内对此都热议不止,而李国良对此并没有过多的关注。

因为那天使用了系统图书馆后,整个人昏睡了近两天的时间后,醒来的他,发觉自己的身体素质与系统所要求的还是差距太多了。

虽然说他现在的身体素质,就地球上的平均水准来看,已经强的不像样子,但却根本抵挡不住系统的摧残。

不过简单的一次系统图书馆深度阅读1小时,他竟然昏睡了足足48个小时。

就算如此,醒来后大脑还昏沉沉的。

随之,李国良向程钱伟教授申请了半个月的假期。

不过入学半个月,就发表了两篇成果硕硕的论文,这已经不是一个普通大一本科生,所能达到的高度。

半个月的假期而已,对于这种天赋秉然的学生,常规的规则已经对其不适用。

程钱伟询问了缘由后,沉思片刻,最终还是同意了李国良这个请假申请。

当李国良返回四合院后,展开了为期半个月的闭关生活。

首先便是继续加强自己身体的基础素质,然后便是梳理下所学到的关于智能机器人制作的核心知识点。

基础素质这个是独属于他自己的秘密,属于秘密事件,但是关于制造智能机器人的辅助设施,就显得没有那么秘密,最起码他还是告诉了老爸。

很快四合院中多了一些用于研发智能机器人用的高端设施。

比如一台性能较好的超级计算机,还有一些辅助设施。

基础素质的增强,需要找到一个切合的点,首先不能让自己陷入沉睡状态,其次还能让大脑保持高效的工作状态。

当第三天时,李国良这才掌握了合适的度,闭关这才正式开始。

智能机器人的制作难点,首先是核心控制智能程序,其次是融合当下可用的技术,使之成为一台实用的智能机器人。

根据智能机器人的三要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