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金谷园(10)
作者:赫连勃勃大王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2913

受到惊吓,雏鸟刮刮大叫数声,听上去很?人。

“鸩毒,只是传说中的东西!季伦,你是拿一只老鹰雏来哄弄我们啊……”王恺哈哈大笑起来。

石崇不言声,待王恺笑够后,咄咄逼人地说:“王公,你如果不信,我们可以打赌:我这里有鸩鸟制成的鸩酒。有胆的话,你可以尝一口……如果你不死,这诺大的金谷园,我就赌输给你!”

整座庭园内,鸦雀无声。

在场的“二十四友”和仆从侍婢,皆把目光聚集在王恺身上。

“医书上说,人有饮吞鸩酒者,身寒颤,白眼朝天,忽忽茫然如大醉状,口不能言,抽搐片刻,即眼闭而死!如此剧毒,我谅王公不敢……”刘琨幸灾乐祸,他挥起手中麈尾,在一旁撺掇。

左思也凑热闹,哈哈笑着,用尖细的嗓音说:“我听说啊,鸩酒的味道,恰似上等好酒,鸩鸟羽毛、内脏稍稍浸入,既可拿出,酒色香味不变……鸩毒之酒,只要一入口,顷刻间五脏俱溃,神经顿时麻木,无痛而死。如此死法,也算好死啊……”

哈哈的笑声从席间不断想起。

王恺胡须颤动,气得抖。

“老夫就和你赌一回!拿鸩酒来!”王恺大叫,有些失态。

石崇神色不变。他拍手示意,仆人拿来一个封好的坛子。

石崇打开酒坛,一股酒香顿时氤氲在空气之中。他亲自满斟一杯,递到王恺面前。“请王公细品!”

王恺端着酒杯,愣了一下。忽然,他脸色怪异地笑了起来,笑得呛到了自己。“季伦,这就是你的不对了!你把提前预制好的毒酒给我喝,我就是死了,也不是被鸩酒毒死的啊……”

石崇微笑,点点头。他回头又嘱咐几句。仆人再次拿来一个琉璃盏,搬来一坛未开封的酃?酒。

石崇先打开酒坛,自己从中倒出一盏,当众饮下。然后,他把那个珍贵的西域琉璃盏摆放在王恺面前,重新倒满酃?酒。

接着,石崇起身离席。他从食具盒中取出一个玉柄小刀,走到鸟笼前,探手取出了那只鸩鸟鸟雏。

石崇动手利落,立刻把鸩鸟摔在地上。

雏鸟哀哀鸣叫,在地上扑腾、挣扎。石崇用脚踩住雏鸟的爪子,弯腰切下雏鸟的头。他以刀尖捅入,剜出一些雏鸟的脏器。接着,他小心翼翼举着刀,把滴血的脏器放在琉璃盏上方,滴些怪异黑的鲜血在酒盏中……

众人面面相觑之际,石崇端起琉璃盏,高声对王恺说:“王公,此酒现做现饮,非常新鲜。众目睽睽之下,我绝无诈作!”

接着,石崇从食案上拿起一透明水晶钵,向王恺晃动着说,满脸嘲讽地说:“王公,这是西域石蜜……我曾拿家奴试过鸩毒,他临死的时候,只说了一个字,苦,不如我替您在酒里面加点石蜜吧……”

王恺脸色有些白,接酒盏的手也哆嗦。不过,他兀自强壮镇静,接过石崇递来的酒,嘿嘿冷笑着说:

“季伦啊,大家都看着呢,如果我饮尽此酒不死,这金谷园,可就是我的啦……到时候,贾公及诸公诗会,依旧可以在此举行,我作东主……”

石崇一言不,冷冷望着王恺,示意让他立刻喝下盏中之酒。

庭园中寂静非常,连树叶掉在地上,都能听到声音。

不得已,王恺咬咬牙,猛往后一仰头,把盏中酒一饮而尽。

酒入喉中,受电殛一般,王恺脸色突变,双手乱抓,迅即向后跌倒,重重摔在了地上……

注1】元康八年,公元298年。

注2】永熙元年,公元29o年。

注3】泰始八年,公元272年。

注4】伧父,魏晋南北朝时,南人讥北人粗鄙,蔑称之为“伧父”。

注5】貉奴,魏晋南北朝时,北人讥南人为“貉奴”或“貉子”。

注6】宣帝,指司马懿。

注7】“连襟”,这个称谓最早见于唐代杜甫诗歌中,本小说中为了叙述方便,所以用此词,其实晋朝之时并无如此称呼。杜甫在《送李十五丈别》诗中称:“人生意气合,相与襟袂连”。襟是衣襟,袂是衣袖,形容彼此关系像衣服的襟与袖一样密切。但把“连襟”一词移用姐妹丈夫间的称谓的人,乃北宋洪迈。他在一封家书中称:“襟袂相连,夙愧末亲之孤陋;云泥悬望,分无通贵之哀怜。”信中“襟袂相连”,形容姐妹的丈夫之间密切关系。后来,人们将“襟袂相连”简化为“连襟”,成为姐妹的丈夫间专用称谓。

注8】赤石脂,硅酸盐类矿物多水高岭土的一种红色块状体。古人本来以此物入药。《雷公炮炙论》记载:“赤石脂,研如粉,新汲水飞过三度,晒干用。”药效为“涩肠,止血,收湿,生肌”。王恺以此物来刷墙壁,当时是豪奢之举。

注9】鸩鸟,古代鸩似乎是一种传说中的猛禽,鸣声大而凄厉,羽毛和内脏有剧毒,可以制成鸩酒,毒性很大,人喝后不可解救。久而久之,鸩酒成为毒酒的统称。根据考据,鸩鸟可能是食蛇鹰,是一种在南方山区(特别是武当山地区)分布较广的小型猛禽,由于它以蛇为食,故被误认为体有剧毒。还有人认为,鸩鸟乃古代一种稀有鸟类,被人捕杀干净,晋朝后就灭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