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四章
作者:天宇星      更新:2019-07-29 12:16      字数:2092

转年的八月上旬,一桩难得的喜事降临到陈家,孝宗的小妾翠花生了个胖小子。陈元云便给孙子起了名字叫“秋生”,乳名“洪业。”但好景不长,中秋节刚过了不久,孝宗三年没犯的痨病突然再次复发,来势特别猛烈。陈元云不惜重金请来了江南名医也是束手无策。陈元云知道孝宗这回真是大限将至了,连连摇头叹息,吩咐儿媳冯爱莲命人给孝宗准备装裹衣裳。冯爱莲听了难过之极,自己没有亲生骨肉,如果再失去丈夫,这对于一个女人来说,无疑是件天塌地陷般的灾事。又将就了近两个月,陈孝宗到底没挺过去,撒手人寰而去。

听说陈家大少爷人没了,在西北角牛角胡同开棺材铺兼杠房的季大了是不请自到,一大早儿,他就带着手下的伙计们匆忙赶到了陈家老宅。在海宁及江南水乡一带,有一种专门替别人料理白事,而从事这种上门服务的人,一律被市民们称之为“大了”或“总管”。您不要小看了大了,二巴巴的一般人可干不了,不懂规矩的假行家不行,慌手慌脚的毛包也不行,因为身为大了,必须在白事现场指挥若定、举重若轻。主家千头万绪的麻烦,他得料理停当;里外上下迎来送往,他要接待周全,一个丧礼上事无巨细的大事小情皆得由他说了算。

季大了直接去见陈元云,一副统领事务总主持的架势:“陈爷,您了嘛心气节哀顺变吧?咱是风风光光的大办,还是您听我的,我给您编排编排?有一节,这回陈家过去的可是长房,照说道,就连您府上的陈大老爷都得披麻。关着这一层,这丧事要不办得体面了,老陈家在海宁可就寒碜啦!四老爷,您说我这话在不在理?”季大了以为盐商的儿子死了,肯定得风光风光,没想到,陈家真是伤了元气,陈元云开口便跟他道:“白发人送黑发人,本来就是伤心事,就别折腾啦。”

说是从简,从入殓、出殡、发引、破土,直到下葬,这几笔开销也不小。即使不用楠木棺材,至少得是上等的杉木,还有请僧道番尼搭棚唪经,也是不能免的,孝宗是有名的举人老爷,总得捐个八九品的虚衔吧?再有那么多亲朋故友要来吊唁,自家的场面也不能让人笑话。人这辈子不就“一婚一丧”两件最大的事吗,该花的钱总要花。这么算下来,光出大殡那一天的花销也不下三千两银子。说了归其,还是落个“耗财买脸”。

海宁就这么大,有办白事的,也就有办红事的。陈家的大殡刚过去七天,古董商刘显达的大女儿就要出门子,嫁的还是江南首富文家二爷文恒兴的养子唐廷枢(在唐家兄弟排行老三,字景星。广东中山人。1851年进入上海起,在香港英国殖民政府和上海海关担任10年译员。1863年进入上海怡和洋行充当买办,经理库款,经营丝茶出口贸易,开展航运。同时,从事自己的商业活动,大量附股洋行经营的保险、航运企业。1872年,和盛宣怀等投身于李鸿章主持的轮船招商局,任总办。期间,招商局的营业状况颇有起色。1876年,受李鸿章委托,筹办开平煤矿。从勘察矿址、拟定计划,到筹

集资本、正式开采,由其一手主持。居当时所有官商煤矿之首。中国自营的第一条铁路--开平铁路和中国自营的第一家水泥厂--唐山细棉土厂,都是在其倡议或主持下兴办的。李鸿章称赞他既“精习船务生意和多国语言”,又“于开采机宜”而“胸有成竹”。1892年10月7日病死天津。此是后话暂不题)。在此之前,街面上便流传着一种说法:说博古斋里没嘛太拿人的东西,刘掌柜家中倒有三宗宝。这三宗宝指的是刘显达的三个女儿。

刘显达和古董韩(先郐)的独女韩冰如结婚快二十年了,这位能干的夫人先后给他生了仨孩子,可惜全都是清一色的千金。好在这三个闺女,模样儿一个赛一个的标致,都出落得像是天仙下凡一般。刘显达一琢磨:既然有这样如花似玉的女儿,应该能招到门第显赫、富甲王侯的乘龙快婿,说不定也是三宗好买卖啊?不过,刘显达这攀高枝儿的愿望也有个重大的阻碍,那就是女儿们的大脚。这还得怪他的夫人,韩冰如的外号就叫“韩大脚”,因为是独生女儿,当初古董韩夫妇俩就没舍得让冰如受缠足之苦。身为人母后,韩冰如更不准给自己的女儿缠足,对此刘显达也没办法。可明摆着,大凡豪门大户谁不想娶个“三寸金莲”的媳妇啊?眼见大女儿玉梅都已经十八了,还找不到一个称心如意的人家。刘显达一时急得火上房。但他做梦也没想到文家会遣人来说媒。原来这三少性格与众不同,满脑子都是古怪的想法,在京津时还每周到紫竹林的教堂跟洋教士们学洋文。后来又进了朝廷新设的同文馆,因学业出众,官至鸿胪寺主簿。受的是西洋教育,唐三少最讨厌女人裹脚了,但相貌好、家教好,又不曾裹脚的大家小姐,可着京沪两地能有几个?后来文三少听说,刘家大小姐既有倾国倾城之貌,又有辨琴咏絮之才,更难得的还是一双天足,觉得正合心意。这媒人把情形一说,刘显达美得腾云驾雾一般。不久,刘玉梅和唐廷枢便如约举行了婚礼。但岳父大人刘显达很快发觉,这门亲事并没给他带来直接的实惠。更让人难以接受的是,玉梅出嫁不到一年,女婿就要出使英、法俩国了,而且还得把女儿带到那个遍地是洋毛子的鬼地方。刘显达心里是一百个不乐意,可嫁出去的女,泼出去的水,又能怎么着?他和夫人只能赶着去北京,匆匆忙忙的,还是没来得及见女儿一面。因公务紧急,小夫妻俩己提前去了上海,然后乘坐远洋客轮奔了欧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