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兵发琉球
作者:天道无伤      更新:2019-07-27 15:38      字数:2326

陈安东这次打算好好玩玩,所以不打算率大军前往。就汉威军现在的实力,部队带的太多很可能还没过瘾呢,战斗就结束了。而且,毕竟是跨海作战,人太多了,物资消耗也是个大问题。不是怕后勤运输跟不上,而是有些浪费啊。所以当放松了下来,饱饱的休息了两天的尚喜接到通知,将要随队出征来到校场,见到陈安东御驾亲征的队伍时,觉得是不是自己眼花了,跟想象中的旌旗招展、彩旗飞扬、浩荡无边的大军差距很大啊!能容纳十万人的巨大的校场上空荡荡的,只在中间靠近点将台的位置,站了一个整齐的方阵,静静地伫立在那里。可是……这有两千人吧?

陈雷随手递给尚喜一套汉威军的装备,领他到更衣室里指导他换上。穿上作战服、防弹衣,戴好头盔、扎好武装带后,尚喜还在疑惑当中,虽然他对汉威军的这套衣服很感兴趣,但是他更想知道难道这些只是皇帝陛下的亲卫,大军还在其他地方等候?

没有人给他解惑,此次远征的队伍就是站在这里的,一个近卫师的整编团,二百名龙牙,一个五人通讯小组,两名军部作战室的参谋加上陈安东及其四名侍卫,对了还有尚喜,太阳国远征军一共一千七百一十三人,齐装满员都在这里了。

没有战争动员和什么誓师大会,通讯小组和作战参谋以及尚喜,随同陈安东登上了几辆第一汽车制造厂最新下线的越野车。龙牙和近卫师的战士们则携带着大量武器装备,分乘一百多辆军用卡车,悄然朝着京津港出发了。

孟廷恩和赵明德站在校场上,目送远征军和他们的帝王兄弟。昨天下午陈安东御驾亲征的决议,在议会里引起了激烈的争吵,相当一部分议员表示强烈反对。认为陈安东作为一国之君不可轻易涉险。军方参会人员则集体通过无一反对。军方的态度引起了议员们的不满,认为他们对皇帝陛下以及帝国极其不负责任。

面对指责,军方人员一言不发。只是像看傻子一样看着这些义愤填膺的议员。这些中高级指挥官都是陈安东的学生。陈安东强悍的个人实力,在他们心目中如同神祗。他们坚信即使地球毁灭,他们心目中的神也不会有半点损伤。沉默是因为不屑与这些来自民间的议员们争吵。最后,陈安东第一次动用了帝国皇帝的最终决定权,决议才得以强行通过。

京城到京津港的公路十分宽敞,新兴的石油工业的附属产品沥青,第一次在路面铺装就是在这条,帝国组繁忙的公路之一上开始的。来往于这条公路上的由牛车马车以及少量的汽车构成的车流,装载着来自全国各地的商品。一百多辆绿色的军车,满载着全副武装的士兵,浩浩荡荡的出现在公路上。威武的雄姿让往来的客商情不自禁的驻足观望,并报以热情的掌声。

汉威军,帝国的守护者,在国人的心目中具有非常高的社会地位。知道感恩的人民,清楚的记得,在自己最危难的时候,是谁将自己从苦难中解救出来。是帝国英明的皇帝,是汉威军。使他们让自己过上了今天,在以往想都不敢想的好日子。

坐在车里的陈安东,听到道路两旁的欢呼声和掌声,小小的虚荣了一把,很是满足。作为帝国的做皇帝,有什么能比获得人民发自内心的尊敬,更让人高兴的事情呢。虽然他知道群众的欢呼和掌声是给汉威军的,人们并不知道自己这个皇帝在车队里。可是这又有什么问题呢,因为自己就是汉威军的最高长官,热爱汉威军就是热爱自己。哈哈,理由真是太强大了,陈安东瞬间就被自己的理论给感动了。

快三十岁的陈安东,自己都没感觉到,随着与植物沟通能力的增长,这两年的状态在不知不觉中越来越的随性,越来越洒脱,越来越接近自然。他周围亲密的人,在陈安东放开感知的时候,能明显的感觉到,他身上散发出来的,让人亲近的生命之力愈来愈浓郁,站在他周围就仿佛置身于一望无际的草原或者是广袤的森林当中,异常的舒服。

车队一路疾驰,很快就到了京津码头。见到车队远远地驶来,早就等候在那里的东海舰队派过来的三艘舰船,立刻放下了舷梯。二虎和东海舰队司令石兆彬将军,领着三艘军舰的舰长朝车队迎了上来。

队伍下了车,陈安东看到二虎等海军军将领站在码头上。就笑着走了过去。相互敬过军礼后,一把拉过二虎,用力的抱了一下,在二虎背上拍了拍。说道:“兄弟辛苦了,前几年东征西讨,这两年又全力建设海军,哥哥是一刻也没然你消停。等哥这次回来个你好好喝一杯。”

已经二十六岁的赵德胜,赵二虎。听了陈安东这暖心的话,从十九岁开始就跟着陈安东战场上厮杀,现在已经成了帝国元帅的二虎。竟有了想哭的冲动。众目睽睽之下,二虎强忍住泪水,说道:“我在家静候总司令胜利的消息。等总司令凯旋而归之时,定与总司令把酒言欢,不醉不归!”

其他海军将领也都用热切的目光注视着陈安东,他们都是海军学院第一批学员中的佼佼者,陈安东不止一次的给他们亲自授过课。是他们名副其实的授业恩师。陈安东上前亲切的和他们拉了几句家常,勉励了一番,这才下令队伍登船。

三艘军舰是帝国海军刚刚下水的舰船,已经不再是蒸汽动力,而是柴油动力的最新型舰船。因为蒸汽动力的舰船,现在还是海上霸主,全部替换实在是有些浪费。所以这种舰船帝国一共只生产了十二艘,平均分配给的四大舰队。

满载排水量尽九千吨的战列舰,从吨位上在当今世界上已经是极为恐怖的存在,更别说上面还装备了四零五口径的主炮,和数十们小口径的速射炮了。这样的火力和厚厚的装甲,单艘就足以抗衡甚至消灭一只,现在大多数国家还在使用的,木帆船实心弹的舰队。

陈安东没有对海军出动如此夸张的阵容表示出什么不满,他知道海军的将士们是想借此机会,让这种新型舰船出趟远门,测试一下将船的性能。为帝国海军进一步走向深蓝做好准备。应为陈安东反复的跟海军将领们灌输过,国家无论大小,只要拥有了海权,就拥有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更远大的未来。

汽笛长鸣,三艘巨舰缓缓驶离了海港,披荆斩浪,向琉球出发。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