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 非得逼着我动手
作者:天道无伤      更新:2019-07-27 15:38      字数:2283

大年三十夜里的行动,没有在普通百姓的生活里激起任何波澜。京城的春节永远是那么热闹,天子脚下的百姓们,通常情况下都要比普通地方的百姓,更会制造节日的氛围。大年夜的烟火更是让他们,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到这场一年一度的盛典当中。从初一到十五,每间庙宇都是香火缭绕,那袅袅的青烟中,寄托了人们对新的一年美好的生活向往。名目繁多的庙会更是人山深海,到处都是一片祥和,喜庆的海洋。

陈安东也结结实实的给自己放了两天假,陪着娘和小妹偷偷摸摸的逛了几趟庙会。另一时空里,陈安东从没有过这种生活体验,所以乐此不疲的穿梭于人群中,品尝各种美食,购买各种新奇的小玩意。即使已经变得超脱了世人想象的强大,但毕竟他只是一个才二十几岁的年轻人。

从大年初三开始,陈安东便高调的带着小妹穿梭于养老院、福利院、育婴堂等各种社会福利场所,亲***问那些孤寡老人和孤儿等弱势群体。给他们带去最诚挚的爱心和问候。皇帝和皇后如同子侄,亲人般的亲切关怀,让养老院、福利院和育婴堂里基本伤失劳动能力的孤寡老人和伤残人士,以及失去亲人的幼童们,切身的感受到了来自帝国的温暖。

通过大力的宣传,陈安东和小妹的新年爱心之旅,所有统治区内的社会贤达和爱心人士在新晋帝、后的感召下,纷纷对这些弱势群体伸出了援手。这种人类间的大爱,开始逐渐在因战乱变得麻木、利己的人群中觉醒。几千年来形成的,基本道德准则逐步的恢复了正轨。

随着《华夏人民行为准则》在所有统治区内的实施,各项法侓法规的公布和大力宣传,原本都要依赖约定俗成或者根据掌权者的道德底线来模糊判定是非,没有一个准确衡量标准的事物,都得到了规范。在华夏政府的不懈努力下,人治法制相结合的封建社会逐渐再向现代法治社会逐渐靠拢,一切都在向好的方向发展。

原本隐藏在统治区内,蠢蠢欲动阴谋串联,失去了特权的没落官宦、土豪恶霸和宵小们。原本想要在最容易放松警惕的新年里,大肆破坏,以牺牲普通百姓的性命,从而达到自身不可告人的目的。但是被军情局从年三十开始打响的清缴行动,坚决而迅猛的狠狠的打击了一番,无数的叛乱者倒在了军情局的枪口利刃之下。未被发现的也都惶惶不可终日,或放弃了心中的执念重新让自己融入到新生活中,或悄悄地逃离,投入南明的怀抱。

正月十五,月圆之夜。十里长街灯火闪耀。闹花灯的人流在摆满格式花灯的长长街市上,流连忘返。一万名龙牙战士,却在吃完了热腾腾的元宵之后,分成了数百个几十上百人的战斗小组,悄然从京城出发,向南明政权吹响了战斗的号角。陈安东在城头上目送小九,最后一个从城门出发,叹了口气说道:“大家都是华夏儿女,投降不好吗!非得逼着我动手!”

由于华夏政权的出现,现在的南明跟另一时空里的南明已经有了很大的不同。弘光政权并没有在清军的打击中消失,福王朱由崧还好好地活着,只不过迫于华夏的巨大压力而搬离南京,转到福州继续当他的傀儡皇帝。浙江、湖南、江西、福建、广东、江苏广西贵州一部还在南明的统治之下。

前明的大部分政治班底,都在弘光政权的统一领导下。朱元璋九世孙朱聿键、朱元璋十世孙朱以海等人没有机会建立隆武等政权。整个朝堂由从龙文臣第一人的马世英、赵之龙等人把持,和钱谦益、高弘图等东林余党针锋相对,朝堂上充斥着浓浓的暮气,争权夺利,一片混乱。

朱由崧继承了乃父的心宽体胖,却没有继承乃祖的雄才武略。因为求助于江北四镇而得帝位,已算得上是他的超常发挥。朱由崧每日沉湎于酒色之中。根们没有能力去统御朝中重臣。所以南明虽然从前明继承了大量的国土和人力资本,本应具有与满清抗衡的实力,但是在昏庸的皇帝和混乱的政局下,实际上内部是一片散沙。

好在南明的统治区内,大部分地区气候温润,极利于农作物的生长。几个赫赫有名的鱼米之乡都在其势力范围之内。充足的粮食供应,让南明百姓的不至于像东北、西北的百姓那样凄苦,至少饿死人的事件少有发生。虽然朝堂上贪腐成风,奢靡不堪,连南明皇帝都公然售卖官职牟利。但是还有史可法、黄道周等比较清明的官吏,尽力的维持着地方的经济民生。最最淳朴的炎黄子孙还能吃上饭,没有被逼到没到最后的关头。所以政权还能维持基本的稳定。

江北四镇总兵除了黄得功以外,高杰、刘泽清、刘良佐等人早已死在多铎的兵峰之下,部下的兵马早已溃散。或以流民身份进入华夏境内,或散落到南明各地,解甲归田。少数人汇集到一起,成为了流寇军阀。号称拥兵八十万的左良玉,为祸甚重,早已在陈安东的授意下,被龙牙秘密处决。本部兵马水军已经在华夏舰队的打击下灰飞烟灭,陆上的大军也分散在各处,形成了一个个割据的小军阀。郑之龙的海盗联军,一部分去了本州列岛,一部分龟缩在海南。所以南明现在已经没有能够独当一面的领军大将。各处的小军阀,都由朝堂上的大佬们暗中接收遥控,配合着朝堂上的争斗,偶尔相互攻伐。

南明已经早已不是一个强劲的对手,陈安东迟迟没有下定决心对其发动攻击的原因,实际上有两方面的考量。一、是南明的百姓生活的一直还算安稳,陈安东不想采用激烈的手段打破他们的宁静生活,而是想通过人员物资的流通,让南明治下的百姓逐渐的接受华夏政权。第二,因为战乱,南明作为大明名义上的正统继承者,汇集了大量华夏文明的传承人。刀锋一起,不知道有多少被南明政权裹挟的,各种传统技艺的优秀人才会倒在战场上。

但是现在这个腐朽的政权,不但没有解散的自觉,反而采用阴谋诡计试图,卷土重来。对内利用厂卫的特务手段,维护统治,蒙蔽广大的民众。已经严重阻碍了华夏帝国统一中华的步伐。所以进击南明,将这片国土纳入新生的华夏帝国,已经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