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0章、心理学秘籍:禅定论,打开心灵沉重枷锁的一把金钥匙
作者:青灯禅      更新:2019-07-26 21:49      字数:2492

世人皆知,人生无常,生活不易,每个阶段的人生,起伏不定,当你努力为生活打拼,发现生活不仅仅只是生活,还藏着心灵层面的困惑。

得到物质财富固然欢喜,但过一阵子,便开始觉得不对劲,怕亏,失了大本,怀疑身边的人是不是真心待己,至亲能否守得住家业,也担心失去健壮的身板。当尽所能用金钱铺平内心不安的情绪,发现金钱给人的快乐并不能持久,所面对的是逐渐被放大的焦虑感!

而穷者,不觉与富人产生距离感,因为内心的冲突对立,甚感卑微或仇视富者,当然,也有人趋炎附势把自己整得像马屁精似的,处心积虑只为攀缘获利,看上不看下,冷对穷亲穷友,此等人为欲望而欢也非长久,时常顾虑个人得失,内心摇摆不定,也是一种苦。

在中道世界里,笔者见证了人间疾苦,人们不经意产生的情绪变化,不能自已,是苦!深刻感觉到人们那个“我”的念头被撕的七零八落,就像大人怒打孩子,当念头过后,又开始心疼。有的人左右为难,道理知道的多,但心乱如麻,反而不知道该如何做了……多数人心念一动,情绪便跟着上去了,一时鲁莽或是彷徨、酿成大错,其根本原因来于人性潜在的欲望,因“我”要得到什么,是不能轻易忍受得不到、失去的结果出现,一旦违背了他所要得到的意愿,邪念便占据主控权。不论是谁,成不了自己精神上的主人,都与奴隶相差无几。

只要细心观察,你会发现,苦,世人皆有,不论谁如何的再牛逼,终逃不过共同命运苦的纠缠,一份固执的认真,一份放纵……人性随本能、自我、超我肆虐玩弄,矛盾相互对抗与压迫,这是苦的根源。

佛家讲究无执、放下,笔者并不鼓励大家“一刀切”,大部分人对于它们的概念比较抽象,都听说了好多年,具体怎么个不执着,放下法,让心回归安宁,得到真正的自在,相信多数人都无法做到,因为人们眼里的世界是有分别的,让大家不被分别左右,抵抗本能驱使,这需要下多大的功夫才能达到?再者,人们受困于无明烦恼,对放下、不执着只有概念上的理解,心理没底,扯不到什么应用。

难道人们的精神世界就该被无明继续摧残?当然不是的,有苦自然有乐,世人应当须知,任何事物存在一体的两面,不受强加意志而转移,人们只希望快乐常在,不接受苦的一面,哪里行得通?愈加烦恼是必然的。要学会尊重并接纳它们,离开了主观的无理要求,又认识了苦的根源,便多了一点释怀,才有可能找到真正离苦得乐的智慧。

笔者历经一番实证,觉察到再好的道理它都有漏洞,但是当你想方设法补那个漏洞,也发现漏洞反而越补越漏,越补越迷,最后竟分不清南北,如陷进迷宫,走不出自己。

正当我用精神力量抵抗所有的浮躁,尽管还能静下心继续寻找心中的道法,但始终觉得不大稳妥,突然开始反问自己,多年来,与无明抗衡,心中虽然安宁,也反复验证多种修心自在法门,却没得到真正想要的答案,不觉质疑,难道完善思想体系真的错了吗?

笔者就这样不断反问自己、思辨道法,又经几载,心似乎更稳定了,我也渐渐确定了自己身上所持有的特点,一种能与无明抗衡的耐压力,若是抛开无明另谈的话,别人与我争执,那种耐压力与平静便得以体现,从而加深了我对它们的印象:与他人相处,随缘而应。别人谤我,安然处之,并真心劝他向善。见到旁人情绪不稳,把我视为出气筒,我乐意接受,因为他比我苦,当给他安慰,反而感到他心静不少。当见到别人落难,同时观照自身,别人如己,谁都会陷入困境的一天……

笔者原以为一无所获,后来渐而体会,原来修心,不限于独处,世间人事也是修心的道场,它最能磨炼你的心志,修证你心中的道法,使你见证了自身的定力与世人的疾苦,既然见到世间苦,又有何理由埋怨、讨厌受苦的人?或是对美丑,强者弱者加以区别对待?

算来算去,本来就是。道理懂的多,觉得都是道理,便不成道理了,因为在实际应用中,是不能有其他非分之想,则应观显当下,应对如是,当下之外,内矛外矛相斥,内不成内,外不成外,当下散乱不止,处事停滞,无从下手。

举一例,人类文明亦有生有灭,不生不灭可视为中道,有慧根德性者必向往不生不灭处,但若是思索外来文明,即会发现,新旧文明更替,人类文明下的不生不灭也有时间局限性,因为人类所有的一切最终还是会消失,而新文明下的不生不灭,有待于新智者的挖掘与开拓,至于新物种能否像人一样拥有智慧,见证不生不灭,那就要打一个问号了?但中道规律一样不变。

如此这般,大部分修道者则会认为人生毫无意义,既然一切都会坏败,不生不灭也失去了意义,那还修什么呢?根本没法修了。

这就是着相了,须知,新旧文明的生灭交替本是两个截然不同的世界,旧文明是内矛,新文明即是外矛,内矛有内矛的中道辩证,外矛也是,如若用当前的中道观去看外矛的世界,内矛与外矛相互排斥,当下则显得混乱,没有方向感,应当守持当下,坚守我们当前的人类文明时代,新文明有新文明的世界,与当前的我们无任何干系。

一样的道理,世人每天所经历的事,也知当前要干什么,心念却不由随外境所转,想干又不想干的心情,相互压迫,徒增烦恼,致使稀里糊涂的干事不明所以,围绕在烦恼流转的正是过去与未来,若能择中,当选当下,便无类似烦恼。

话虽如此,修行也绝非易事,除了正确的知识引导外,还需躬身践行,时刻牢记活在当下,不染外相,专注一心,念头则不散乱。不着相非无视一切相,而是不受一切相影响,这是禅,逢境不被所转而专注当下一念,是定,禅定一体,如如不动,不被外相打乱,一来不生烦恼,二来可深刻觉知事物本质而显智慧。但禅定法亦不可深修,否则即是落了极端,容易误入邪定或是强定的境地,与学佛、修心无益,凡是合适就好,才是中道。

原创:心灵修行记

笔名:青灯禅

《心灵修行记》一直致力于心理破译、心理学、心灵鸡汤、草根传志原创语录、心理免疫学、行业内幕预测、未来科技猜想,以真实故事为主导,也包括极少部分小说的成分,意在开悟生活,提升精神境界,但所有的篇章仅供参考,旗下有《奇缘传》、长篇小说《凡人悟道斗恶魔记》等作品,欢迎关注这三部作品更新情况,谢谢。

笔者已委托维权为我的文章进行维权行动,未经作者同意,请勿私自下载、转载作品,翻版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