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一些自己的推断
作者:重铸天朝      更新:2019-07-25 11:51      字数:1447

当然作者说这些也只是推断,有些专家就要求拿史料来证明。毕竟他们的说法是有《明史》记载的,不过这个《明史》真的可信吗?要知道这个《明史》是由大汉奸宁完我为总裁,再加上一帮投降清朝的东林党人写的,可以说本来观点就有些歪了,然后再由顺治皇帝看后再批准成书的。

然后到了康熙皇帝当政时,康熙皇帝感觉到这个《明史》写得有点有太合自己的意,就再次要求修改,直到修改到他满意后才又一次的成了书。不过当乾隆皇帝当政后,又感觉到这本《明史》还是不太合自己的意,于是《明史》再一次的修改,最终当修改到乾隆皇帝满意后,这本《明史》才最后成书。

这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明史》。历史是什么,历史就是真实记录当时发生的事以供后时参考的,要知道在春秋战国时期,史官是连国君都要尊重的人,因为他们不会因为你对他好,而在史书上把你写好,也不会因为你对他不好,而在史书上把你写得坏。他们真正做到了史官的职责。

可是再看看这本《明史》的形成过程,可以说这个《明史》完全是为满清统治者服务的,这样的史书能信吗?

就如一个地方的统计数据一样,如果当地的官员心术不正的话,那在他那一级的统计数据最不是太准确,但这个数据到了市里后,市领导感觉到这个数据不太符合自己的想法,就把这个数据按自己的想法给改了一下。然后等这个数据到省里后,省领导感觉到这个数据也不太令自己满意,就再一次改了一下。请问这样的一个数据报到国家那里,国家还敢信吗?

我们现在看到的《明史》也是如此,经过了几次修改的《明史》也如被层层做假的统计数据一样,当到最后时,这个数据可能和最初的情况已经是差了十万八千里了。因此这个史料作者认为只能做为一个参考吧了。

因此我们现在说明朝的事就只能按照历史发生的事实来推断了,反正一个已经发生的事实是不会骗人的。因此大明唯一的两个不受文官控制和喜欢的皇帝正德和天启全部是意外落水后病死这样一个方式死去,难道不令人感到怀疑吗?

再看两位皇帝死后的情况,全部是皇帝的自己人被清算,这不更说明皇帝是被害死的吗?因为如果是正常的传位,那后一个皇帝是没必要那样象被先帝给害死亲人的那样的报仇一般去对付先帝那些宠臣,不想用他们的话,可以把他们安排个没权的闲官给供起来,而不是那样的抄家灭门。

再看正德皇帝死后,所有的亲信都被清算而抄家灭门,但唯独他的东厂提督太监张永不但没有被清算反而给升了官。再想想正德皇帝自从传出落水后,就再也没有再外人面前露过面,而是内事由张永负责,外事有正德皇帝的老师杨廷和负责。这样正德皇帝登基后从来没有出现过这样的局面,只能说明此时的正德皇帝被张永联合杨廷和给软禁起来,然后活活的给弄死了。

说完了正德皇帝的事,再看看天启皇帝的死。天启皇帝倒是没有被太监联合内阁给害死,而他也同样的死法,唯一有可能做这件事的人就只有他的亲弟弟崇祯皇帝了,当然根据崇祯皇帝登基后发生的情况,恐怕天启皇帝的皇后张嫣也有参与。毕竟天启皇帝和魏公公对其他人提防得相当的厉害,其他人根本没有办法去安排亲信做这件事。而崇祯皇帝做为天启皇帝相当喜欢的弟弟,最有可能做成这件事。

至于说天启皇帝的皇后张嫣也有参与,是因为魏公公曾经对崇祯皇帝起过怀疑,并把崇祯皇帝给关进监狱过,在这种情况下,崇祯皇帝想自己安排人也不太容易,这时候他亲密的皇嫂张嫣是天启皇帝和魏公公最放心的人,由张嫣帮助崇祯皇帝安排此事,那是最有可能发生的事。

至于〈明史〉上记载的关于魏公公谋害天启皇帝这件事,可以说是最没有可能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