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阴井的做法
作者:试剑      更新:2019-07-24 03:02      字数:4544

层层叠叠现真身,一砖一刀血汗深。

世言千行皆状元,不见红花高马心。

春暖花开的季节,吴明、林夕一起回z市参加蝴蝶结家宝贝的百日宴。人真多啊,吴明估计这人群中有一大半的人是跑关系的。不然谁家有那么多亲戚?

真应了《真广贤文》说的那样:

贫居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

不信但看宴中酒,杯杯先敬富贵人。

门前拴上高头马,不是亲来也是亲。

不过吴明这次也算是见识不少,小胖子平时不显山不露水的,居然是官二代。现在想想倒是令人好笑,怪不得那次和钰莹一前一后去工地的夏彻丹时,一个电话就让张为民紧跑慢赶把夏彻丹领走,他还真得罪不起。

不过这小胖子以前是啥样?在酒桌上听那一堆人及刘文正的口气,这小子以前不学好?真是在工地才学好的?不过吴明可不认为是因为自己!

。。。。。。

人生苦短,时空飞逝,转眼间两年过去了。

现在的吴明、林夕已经结完婚。至于婚事的操办,自然不用两人有丝毫的操心。李玉、李琳、李方三姊妹把事办的漂漂亮亮。至于吴明老家的,自然又来一场操办。毕竟老家的亲戚朋友去z市参加婚礼终究不算很方便。

婚房,李琳给准备的。z市郊区独栋的三层别墅,本来林夕在g市那边已经早给买好海景房,但林夕坚持下也只得作罢。至于当初走关系提前拿到的那哥经适房,就直接给了中介,让他们随便租出去。一个月两千的房租收入虽然林夕看不上,但吴明可看上了。

老家的吴丰收和王小翠自然是百般的喜欢,和李琳的心情几乎一个模子出厂。总算把自己唯一的后代打发清楚了。当然李琳心目中的唯一是指就林夕一个女儿。而王小翠虽然生了三四个孩子,但儿子却只有吴明一个。所以在他们两口子心中的唯一后人自然是自己的儿子。女儿?那是人家家的人了!

说是城乡一体化,说了多少年了!思想终究还是有差别的!

早上,吴明开着黑色的奥迪a6l出门。本来李琳给吴明、林夕小夫妻两买的有卡宴,但吴明显太扎眼了,李琳当时笑道:那给你弄个低调的。结果就是现在的德国进口的“奥迪a6”。

吴明这次是准备去a市的工地,经过两年的实战训练后。现在李方已经把吴明、林夕喊回z市。两人一间办公室,就在李方的隔壁。林夕当初去工地无非是因为林正的事,有个念想。现在有了吴明,自然不会再坚持非得还要住工地了。

至于小胖子,现在也已经离开工地。在z时房管局上班。毕竟刘文正不会放着自己的亲儿子不管,见小胖子真的大变样,很是欢喜的把安排下去。小胖子去房管局可不是全靠关系才进去的,在工地的几年中,磨合得更加处事周全。至于什么靠公务员,那都是小事情。

迎着春风,吴明打开9.12广播。z市这几年的发展可以说是急速模式。又被中央规划为国家中心城市,那建设的速度可不是一般的可比。路越修越宽,车却越来越堵。谁叫咱们生活条件提高的快呢?现在有个差不多的家庭,不管是市里还是乡里,几乎是大车小车遍地。

其实,现在社会堵车的主要原因,并不是路不够宽。而是人不够自觉,君不见那些偶尔停止工作的红路灯路口?各种车辆你争我抢,各不相让!只恐怕自己吃了亏似的往前面钻!而抢道的最终结果就是刮擦事故多发。一起事故发生,那后面的就堵会堵出一条长龙!

对于这种现象吴明、林夕和小胖子,蝴蝶结闲聚的时候也讨论过。

“唉~!zz大道就堵死了!”坐在林夕、吴明婚房客厅里的红木沙发上的蝴蝶结叹息道。

“那堵正常!”小胖子一边给慧慧剥桔子一边说道。

“又是事故吧?”林夕从厨房里端出一盘切好的哈密瓜边放下边问道。

“可不是嘛!你看,堵死了!”吴明指着65英寸的液晶电视对林夕说道。

电视上,都市报道正在播放。各种镜头描述事故的悲催,一辆红色的别克君威强行超车把一辆银灰色的大众捷达车头给蹭了!结果就行,捷达紧急刹车停下来,而后面的连环追尾!后果就是:记者描述的已经三个多小时了。整个南北干道上,全部交通瘫痪。不是交警不想赶紧处理,是根本进不来。应急车道都塞的慢慢的私家车。

“唉!一辆车堵一条路啊!”当时小胖子感叹不已。

“一个车身能快那去?非得超车?”吴明埋怨道。

“都和你那样想,世界早就和平了!”林夕笑着对吴明说道。

“驾照考的还不够严!”蝴蝶结是有驾照的,所以对新手时深恶痛绝。

“哎~!给你说,现在新手出事故的几率远远低于熟手!”林夕认真的说道。

“哦!?”蝴蝶结不信。

“这几年都考的比较严格,新拿驾照的都知道难!而以前的都轻松的不得了,但拿了驾照不一定就有车开,很多,另外很多人把之前学的各种知识都忘完了才又去开车!你说,谁出事故的几率大?”林夕笑呵呵的问蝴蝶结。

“我妈妈说的对!”蝴蝶结家的儿子奶声奶气的护犊子。

“哈哈!儿子真棒!”蝴蝶结正没词呢,见儿子这样说开心的笑起来。

“小家伙,认亲不认事!”吴明笑道。

“他小孩家懂啥!哈哈”小胖子笑起来,大家都被小不点逗乐了。

。。。。。。

吴明听着广播提示,尽量的避开拥堵路段。顺着g4高速在快中午的时间赶到a市的工地。

a市的工地由于赶工,主体基本上完成施工。现在剩下的活就是些安装灯具、插座、只能安防、以及小区道路的工程了。

把车在停车场停好,吴明推开a6的车门下来。现在的工地上举目高楼林立,最下面一、二层外墙用橘黄色的瓷砖装饰,而往上面则是同颜色的外墙漆粉刷。整个楼群给人一种温馨的环境。

吴明忽然有点恍然隔世的感觉,走之前还是灰白色的半主体。叮叮当当的交响曲不绝于耳,来来往往的黄帽子如鲫过江。而现在?工地整洁了不少,但也冷清了很多!

“吴总,来了!”老大远张为民就开始打招呼。

吴明告诉工程部自己估计这两天要来拿竣工材料报告,并没说具体什么时间来。没想到自己一出停车场就碰到熟人了。

“张部长好!”吴明笑呵呵的打招呼。毕竟这都是为公司立下汗马功劳的老人,再说吴明本身就属于低调的人群。

“你今天来拿资料的?”张为民准备出门,一见吴明来了就陪吴明一起聊起来。

现在的项目部人员已经撤离大部分,只剩下少些负责人还在这边,以方便处理后续事务。当然这些少些人中也很多不常驻的。毕竟没多少工作要做了。

“是啊!你忙吧!我去成本部那边看看!”吴明见张为民有事,就招呼他自己去就行。

“那行,晚上别走了!一起出去坐坐!”张为民对这个一路飞速上升而毫无得志便猖狂的年轻人还是很看好的。

“张部长,今天恐怕不行。回头啊!回头我做东!”吴明笑着说道。

“好!好!回头,回头!”张为民笑着摆摆手走了。

。。。。。。

吴明倒没直接去成本部,二十顺着正在修的小区里的道路往楼群里走去。也许每个人都有这种感觉吧,自己曾经工作的地方,工程进行了一半被调离。再次回来的时间总会想去转转、走走、看看工程做好后的效果。

走不远,吴明看见一男一女两个三四十岁的工人正在忙碌,做阴井。

上面的大姐把一旁的机械砖往用挖掘机挖好的小坑边码,身边一把方头铁锨,两个装满砂浆的灰桶,再远一点是一堆被倒在两块壳子板上的用小型搅拌机搅拌好的砂浆。

中年男子时不时的站起身来拿坑边上的机械砖下去。

吴明走进,掏出“软中华”打招呼,身为农村出来的人,从来都能从民工身上找到那点自己越磨越少的朴实,所以吴明有事没事的都喜欢尽量的和他们多交流。希望自己还能更多的保持着那份快要模糊的执着。

“呵呵,谢谢啊!”那男人见吴明递烟,笑着把手在自己的迷彩服上抹了抹,接过“软中华”道谢道。

而一旁的大姐也笑着点头招呼,不过手下却没丝毫停下来的意思。

“歇会!歇会!”吴明笑道。

“嗯!吸根烟歇会!”这男人笑道。

“像你们一天能做几个这样的阴井?”吴明在坑边半蹲下身问道。

吴明之所以进步神速,这点优点是很重要的。那就是什么事都学,特别是关于工作的,很认真的去向专业的人士请教,不管你说公司空调屋里的老总,还是太阳底下绑钢筋的民工。估计这也是当初林夕、李方等人看好他的原因吧。关于这点,连李琳都挑不出毛病来。

“一个多!加班的话能做两个!”这位叫李玉良的民工大哥说道。

“那也不慢啊!”吴明见他抽烟抽的比较快,就又递上一根“软中华”。

“还行吧!我做这个做的年数多了!该怎么弄,心里有数!”张玉亮见不认识吴明,见这个穿着干净一直给自己递烟的年轻人问自己,就直接说道。

“你们一家的吧?”吴明看了看一边忙碌的大姐笑道。

“孩子大了,待家里不行啊!一起出来多少不是弄点!”李玉良一脸幸福的说道。

“哦!家里孩子估计得上中学了?”吴明随口问道。

“小家伙还行,今年高考!”张玉良很自豪的说道。吴明估计张玉良家的孩子成绩肯定不错,不然不会这样,一般自己家孩子成绩不好的时间,在外人跟前很少愿意主动说孩子上学的事的。很明显这对夫妻是准备多挣点,这是准备给孩子弄上大学学费的节奏啊!

“那你忙,不用管我!”吴明见张玉良把一根“软中华”抽完后准备干活了,赶紧说道。

“呵呵!”张玉良淳朴的笑了笑,开始忙碌。在他低头的那一瞬间,吴明看见迷彩服的兜里露出的“五渠”烟盒的角。

张玉良把拿下坑的机械砖先是平铺了一层,接着拎伸手把坑边上的灰桶拎下去倒在砖上。刚把灰桶放在坑沿上,那大姐的手就伸过来了。提着转身去不远处从新装满提回来。递给张玉良,而此时的张玉良一手送出另一个空了的灰桶,一手接过新来的。如来重复,配合默契。

这也是很多夫妻组队做阴井的原因,配合好,速度会快不少。另外两人一起一个是生活可以相互照顾,最重要的是能多挣一点钱。

不大会,基坑底部铺满了机械砖的表面上被平平的抹平一层砂浆。接下来哪位大姐把两个灰桶都装满提回来就放在坑沿。换递砖。

一个上面往坑沿运转码好,另一个伸手都拿砖、弯腰摆下。很快一个用砖摆成的圆圈成型。

“砂浆!”张玉良招呼自己的媳妇。

“嗯!”大姐马上把灰桶递上,等张玉良倒完后,马上又去装满提回来。

而此时的庄玉良站在用机械砖摆成的圆圈中间,一只手把砂浆用灰刀抹开,另一只手一块一块的用机械砖错缝往里稍稍的收口又一圈。

倒砂浆,抹开,错缝收口码一圈。成了现在张玉良的重复动作,弯腰、站起的像一台机器。而那大姐则是,两个灰桶始终保持满满的,闲暇时,就往坑边码砖,至于位置尽量让自己的丈夫伸手可及。在中间的时间,张玉良把两个十六号的u字型的钢筋埋在砖缝里。

壳子板砂浆快没有时,就会有一辆自动翻斗的奔马车突突响的冒着黑烟从远处送来,机械砖同样也是。

在快中午的时间,张玉良夫妇把一个圆形、深一米五的阴井的转垒到地平面。

“做好一个?”吴明一直没走,见张玉良的工作告一段落就又一只“软中华”递过去,笑着问道。

“呵呵,还没。这个井还差内粉,内粉完了才算完事!”张玉良见吴明这样笑道。

“看你这弄的还真圆!”

“下面用绳子拉了!”

“那上面呢?”

“一圈一圈的,下面圆了,上面就不用拉!”

“不用拉你就能做圆?”

“做的多了嘛!”

“真厉害!”

“还行!多了都能做圆的!”

“你还真谦虚!”

“呵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