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 锦衣卫的规矩
作者:冰风皇帝      更新:2019-07-23 08:07      字数:3237

“林先生不怕么?”

陆停虽然按着,可是手却握着腰里的雁翎刀,他身上的杀气似乎已经散去,眼神也不再可怕,可是那种平静却如同噬人的深潭变得更加深沉可怖。

“这里是府衙,陆兄不能在这里杀我!”

林河毫不怀疑陆停有杀人的胆魄,但他依然很是平静地说道。

“为什么某家不能在这里杀你?”

陆停轻笑了起来,他的手指摩挲着鲨鱼皮包裹的刀柄,林河觉得他看着自己的目光就好像是厨子看着砧板上的鱼肉。

“因为在大明没有人会比锦衣卫的人更讲规矩。”

林河的回答让陆停的眼睛亮了,眼前这个少年的胆量气魄学识眼光都是上上之选,可是为什么这样的人总是不愿意接受锦衣卫的好处。

陆停的手离开了刀柄,就像这少年说的,在大明没有比锦衣卫更讲规矩的,就好比锦衣卫要抓人,就必须拿到刑部的驾贴,没有驾贴,哪怕嫌犯在他们面前招摇过世,他们也只能视而不见。可尽管如此,锦衣卫依然是世人眼中飞扬跋扈的虎狼之辈!简直可笑至极!

房间里安静得近乎死寂,林河看着整个人变得平静的陆停,知道这位陆千户在等着他的解释,而如果他的解释不能让这位陆千户满意,那么就意味着他得罪了锦衣卫。

林河不愿意得罪锦衣卫,甚至于他还想着日后能够让锦衣卫成为自己的助力,所以他必须要有近乎完美的推脱之辞。

“陆兄觉得我献上手稿,为的是什么,若是为了富贵荣华,诚如陆兄所言,我只需要接受陆兄的好意就行。”

林河说着话,同时调整着自己的情绪,有时候要说服一个人,首先自己就得深信不疑。

“我献上手稿,所求的乃是自己的一点所学能用于推广官话,使我大明百姓可以互相交流,我不答应陆兄所请,确实是有私心。”

“因为我怕若不能叫朝堂官员分润其中的功劳好处,只怕我这献上的学问也不过是被弃若敝履,束之高阁,哪怕是皇上有命,相关有司也会阳奉阴违。”

林河这番话说得极其诚恳,说话时更是对着陆停的目光,没有半分闪躲。

“他们敢?”

“他们有什么不敢的?”

陆停的脸色变得阴沉无比,喉咙里发出的声音好似刀锉一般,可林河的反问却让他又变得颓废。

“东南的倭乱,真的仅仅是倭寇作乱那么简单么,当年皇上登基,居然被百官逼得不能认亲生父亲为父。”

看着林河侃侃而论,陆停亦是感同身受,这世上有什么是那些官员不敢干的事情,他在锦衣卫,见识过那些官员隐私里的龌龊事还少吗?

陆停知道林河说的很对,如果那门名为拼音的学问是由锦衣卫一家献上,只怕会被说成是歪门邪道,想要在大明两京十三省推广也会变得困难重重。

“这事是我考虑不周,还清林先生见谅。”

陆停猛地起身行礼道,他是真心佩服眼前的少年,这个少年对于世事看得实在透彻,更难得的是一心为公。

“陆兄,我知你的心思,不如你看这样可好,我再做一篇序言,便说我曾观陆氏藏书,亦曾和陆大人讨论学问,从而有此篇拼音,陆兄可将之面呈陆大人,我这边回嘉兴后会等陆兄你这里有消息了,再向嘉兴知府献书。”

林河对于平湖陆氏自然是十分感兴趣的,他以后做的事情若是能拉上陆家一起做,自然会更加方便。

听到林河的话,陆停自是大喜,若是林河真的在序言里那般写,日后这门拼音学问推广天下,自家老爷亦是可以名留青史,一时间他不由觉得林河不但有德行,更知情识趣。

“不知陆大人过去几年里,何时曾回过平湖?”

陆炳贵为锦衣卫指挥使,大半时间都是留在京师,这平湖虽是他老家,却也不是时常回来的,他要给陆炳脸上贴金,写自序的时候,这时间上可不能出差错了。

“去年清明,老爷曾回来小住了一段时间。”

陆停也知道这时间上不能叫人捉到漏洞,于是仔细回忆了一下后,便将自家老爷去年清明回乡时的点点滴滴都一一说给了林河听。

听完之后,林河自是立刻便出了厢房,在庭院里写了一篇短序,写了自己因为苦于不能和北人交谈而钻研音韵学问,得到平湖陆氏主人相助,遍观藏书才做此拼音学问。

写完之后,林河想了想,反正都是要拍马屁的,原本那林氏拼音听上去也不伦不类的,索性又重新写了书名《嘉靖正音》,一起给了陆停。

看完那篇序言时,陆停只觉得林河若去做官也必定是能青云直上的,而当他看到《嘉靖正音》时,就更加觉得这少年简直是个妖孽。

陆停跟随陆炳多年,如何不知道当今这位嘉靖皇爷虽然好道,但同样好名。

得了林河承诺的陆停,心情大好,拿了两页纸张后,却是匆匆忙忙的走了,他要尽快将《嘉靖正音》装订成书,同时立刻启程赶回京师一趟。

……

平湖县城外的军营里,戚继光一身铁甲,手按长刀在中军帐里不停地踱着步子,倭寇的船队已经出现在了乍浦港口的外海,最迟明天那些倭寇就会攻打乍浦。

对于刘恩至的水师,戚继光已经做了最坏的打算,如果水师的船队不能及时赶到,他就得带着三千新军和上岸的倭寇野战。

“这一仗不好打啊!”

戚继光在山东时以备倭有功而成名,以他如今三十不到的年纪做到参将的位子,在大明军中已是极少,所以他也更加渴望能够用军功证明自己。

对于倭寇,戚继光从来不敢小觑,他在倭寇手中亦是吃过几次败仗,那些倭寇作战时确实要比官军勇猛顽强,哪怕人数少于官军,依然敢迎战。

“让咱们的哨骑扩大查探范围,同时让那些僧兵也去乡野扫荡,不能让倭寇的细作得知我军的动向。”

戚继光停下时,已是大声下令,如今他军中还有一部两百人众的僧兵,这些僧兵强在小股作战,不善于军阵合击,而且个个脚力强劲,适合在江南这些水网密布的地方扫荡乡野里的倭寇细作和斥候。

得了戚继光命令的亲兵自是立刻前往军中传令,这时候整个军营里早已是戒备森严,戚继光练了半年兵,胡宗宪该给的军饷银粮不曾少了半分,所以三千新军的士气很是高昂。

在军营的一角,是僧兵营的驻地,这些来自东南各地寺庙的武僧,人数最多时有六百之众,只是去年杭州城外和倭寇一战,死伤惨重,就连僧兵总教头天员法师也当场战死,后来活着的武僧里又有些人退出,如今便只剩下两百人。

戚继光的亲兵传过命令之后,僧兵营里的大和尚们自是欢腾起来,连番恶战之后还留在僧兵营里的,大半都不是正儿八经的出家人,不少都是江湖中人或者曾经是江洋大盗,被仇家或是官府逼得遁入空门,平时在寺院里干的就是看家护院的活儿,日子过得清苦。

“娘的,终于又能杀那些鸟倭寇了。”

僧兵里,一名体形魁梧的大和尚恶形恶状地说着话,他本是关西人,原本家里是颇有些资产的屠户,平日喜好舞刀弄枪,后来与人争执失手打死了人,本想在官府使钱把这事遮掩过去,哪想到遇上朝廷派御史巡查,还好那拿了钱的刑房典吏提前告诉了他消息,于是便连夜卷了家私出逃去了五台山清凉寺捐了全部身家,落发为僧,取了个性空的法号。

如性空这般的大和尚,僧兵里还有不少,他们未出家前都是吃惯酒肉的,出家为僧后,若是少林寺这样对武僧不戒酒肉的地方还好,换了其他一些严守清规戒律的寺庙,那这日子便过得相当难受了。

僧兵营里不少武僧是冲着杀倭寇的朝廷赏银来的,虽说大多数寺庙都有寺产,一些香火鼎盛的寺庙更是富得流油,可和他们这些带艺投师的却没什么关系,能有口汤喝就不错了。

自从去年杭州之战后,僧兵营很久没有打过像样的大仗,不少武僧就是靠着扫荡城池周边乡野,捉拿一些倭寇的漏网之鱼或是倭寇细作换些赏银度日,如今戚继光这位赏罚分明的大帅要用他们,自然不会短缺他们的赏银。

一些性子野了的武僧更是直接商量起杀了倭寇换了赏银后要去平湖城里逍遥快活的事情来,反正他们把头巾一裹,也没人知道他们是和尚,那些开门接客的私娼只要有钱,同样不会在乎客人是什么人。

看着一众闹哄哄的武僧,僧兵营目前的首领天池忍不住皱眉,师兄天员在时,这僧兵营哪像现在这般乌烟瘴气,可惜他武艺不如师兄那般高强,可以打得全营僧兵没脾气。

“够了,军令紧急,尔等自行与相熟的人组成队伍……”

天池也没心思去管束一众僧兵,只是让他们数人一队,按着戚大帅的吩咐,扫荡倭寇的细作和探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