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四章:答应
作者:茶西饼      更新:2019-07-22 21:41      字数:3181

但是如今,他并没有与伏家有任何牵扯,先前在玉聪堂,伏徵请他进内室帮忙他也没有答应,他总是在避免与伏徵接触,她就像是无孔不入,在她渗入之前,他要做的只有避免。

或许就是他自己想多了呢?师沅没再说话,他没有掀开车帘,所以也就没有看到迎面坐着步撵的伏徵,没有看到她偏头看向马车时候露出的得意。

马车径直驶进宫城,皇帝坐在甘露殿内,看着躬身立在殿内的师沅,忽然笑了一声。

师沅不解的抬起头看向他,问:“父皇因何发笑?”

皇帝不答,目光转向韶安,又落回案前,状似不经意地说:“伏家那位小娘子当真是妙手回春,张、林两位奉御都没能治好永康,她却略施秘法便将永康自鬼门关拉了回来,你们说……她是不是立了大功一件?”

“治好永康,确实是立了大功。”师沅点点头,问,“父皇打算如何嘉奖与她?”

“十六娘觉得……一个女子,朕要奖赏什么给她才是最好?”皇帝将问题抛给了韶安。

韶安作势思索了片刻,然后说:“父皇与其多费时间问我们的意思,倒不如让伏娘子自己说,父皇若是能满足那自然是最好,若是有些费事,也可以让她退而求其次。”

“十六娘与朕想到一处去了,朕也是如此想的,所以朕问了伏小娘子意思。”皇帝说到这儿拈了拈下颌上的胡须,抬手从桌案上拣出一张纸,往前放了放,又屈起食指在那张纸上敲了两下,“你们觉得,朕应不应该答应了她?”

一旁的寺人将桌案上那张纸取下来,递到师沅手中,师沅拿着那张纸看了一眼,有些难以置信,他猛地抬头看向皇帝,“儿……不答应。”

皇帝闻言一挑眉,端起桌案上的一碗汤慢悠悠的喝了两口,然后才说:“这回怎么就不答应了?”

韶安闻言一愣,伸手从师沅手中拿过那张纸,上面是一张……勉强算是赐婚的诏书,只不过被赐婚的人是师沅和伏徵,还有上面写着的那个名为“康”的侧妃封号。

“十六娘以为如何?”皇帝看向韶安,“只是侧妃而已,并不会威胁到你的地位,而且朕可以给你一个保证,汝南王妃这个位置只能是你,没有人可以撼动你的地位。”

“父皇,这和她没有关系,就算王妃同意,儿也不会答应的。”师沅抢在韶安之前开口,“儿的汝南王府实在是担负不起多余的开销,还请父皇收回成命。”

“我没有问你。”皇帝看向韶安,“十六娘觉得如何?”

师沅悄悄抬起手拉了一下韶安的袖子,韶安向左侧微微低头,见师沅伸出手,冲她摆了摆手,意思是不要答应。

“既然是父皇的决定,谢窕接旨。”韶安说着俯身拜下去,她没有看身边人惊诧的目光。

“阿伽,十六娘都已经答应了,你又有什么可反对的?说到底是给你添了个侧妃,你若是实在不喜欢她,只让她面子上过得去也就是了。十六娘快起来吧,又不是什么大事,没必要行这么大的礼。”皇帝说着又向着身边的内侍使了个眼色,内侍领命离去,皇帝重新端起汤碗,对师沅二人说,“你们也回去准备吧,钦天监前些日子递了几个吉日进来,后日也算是个大吉的日子,左右不过是个侧妃,没那么多讲究,你们也无需大操大办,这样吧……”皇帝想了想,说,“暹罗国进贡的香料不错,一会儿让人拣一些送去汝南王府,那香是助安神的,十六娘操持后续事宜一定伤神,回头就寝的时候点一支。”

“多谢父皇。”韶安微微弯身行了一礼。

师沅面上没什么表情,非常平静的道:“一切全听父皇吩咐。”

皇帝满意的点了点头:“如此甚好,只是可惜了卢家九郎,朕看着那孩子仪表堂堂,有意想给他与伏娘子指婚,可惜啊……是个没福的。”

师沅接口道:“不如父皇再召伏家娘子前来商讨一番,她到我的王府只能屈尊做个侧妃,到了卢家可是当家主母,九郎最是重情,一定会真心待她的。”

“朕金口玉牙,岂有说话不算之理?”皇帝挥了挥手,“快些回去准备吧。”

出了甘露殿,师沅没有等韶安,自己一个人快步朝前走,韶安看着他的背影,非但没有不悦,反倒是很有一些幸灾乐祸。

唯一有一点遗憾的大概就是刚刚没能借机自请和离,韶安在这时候叹了一口气,早知如此,当初又是何必……如果一切真的能够重来,她一定要给那个时候的自己留上一张条子,就写……千万别去求赐婚圣旨。

人总是对得不到的念念不忘,而一旦那东西到了手,便立刻变得廉价,哪怕从前想着一定要爱惜,在到手的那一刻也立刻随着一种名为“得到”的喜悦烟消云散,又或许她那时候并不是爱他,连喜欢都谈不上,只是单纯的看上了师沅的那一副好皮囊,然而再好看的皮囊也有看腻的那一天,韶安在这个时候突然有一点承认自己就是喜新厌旧。

又或许,韶安再次叹了口气,她只是不爱他,所以她可以将离开想的那样轻,那样无所谓。

马车从宫城向外驶去,韶安靠在车壁上,旁边坐着的师沅同样也靠在车壁上,看着他一脸的审视。

“你和伏徵究竟说了什么?”师沅这样问她。

韶安目视前方,心里有一点纠结,其实伏徵也没和她说什么,最多就是旧事重提,想到这儿她试探性的回答说:“伏娘子说,请我在她进府那天将那对大雁给她。”

“大雁?”师沅成功被她带偏,“什么大雁?”

“就是娶亲时会用到的大雁。”韶安大致比划了一下,“她说她进府以后既不能穿嫁衣,也不会行婚礼,所以希望我能让她有一个假装是嫁给你的精神上的安慰。”

师沅嗤笑一声,“你同意了?”

“我没有什么理由不同意。”韶安说,“我既然不能阻止她,那便只好先遂了她的意,永康公主是怎么病的又是怎么好的,过了这么些天你应该也能猜出来了,我若是这时候还摆出一副‘棒打鸳鸯’的态度,难保不会重蹈永康的覆辙。”

“你哪只眼睛看出我和她是一对鸳鸯了?”师沅凉飕飕的问了一句。

“总之……父皇是不可能收回成命的,今日召你我进宫也只是走了个过场,算是知会一声,这种事你也不是没有经历过,怎么这一次反应这么大?”韶安记得父皇刚刚说的话,上一次那道赐婚的圣旨……师沅他并没有抗拒。

“那不一样。”师沅只说了这么几个字,之后他闭了眼,一直到马车停在王府门前,他才缓缓睁开眼,他下车的时候没有扶她,看样子气得不轻。

迟内监一脸担忧的看了韶安一眼,又紧走几步跟在师沅身后,过了半晌小心翼翼地问师沅:“殿下这一趟进宫可是遇到了什么棘手的事情?”

师沅冷哼一声,回了观谛台才开口,说的却是另一件事:“十七郎从边关回来多久了?”

迟内监没反应过来,下意识地答了一句:“王妃还在外面呢……”

“十七郎从边关回来多久了?”师沅瞥了他一眼,冷声重复道。

迟内监回过神来,答:“也有快……两个月的光景了。”

“你从前是在边关长大的吧?”师沅从一旁的书架中抽出一卷地图,摊开放在桌案上,又顺手拿起一支笔,以笔杆轻轻点在地图上。

“是,奴是武川镇的人。”

师沅点了点头,他以笔杆在地图上比量了一阵子,然后才问迟内监:“你刚刚说什么?王妃没有回去么?”

迟内监咧着嘴停顿了半晌,才慢慢开口道:“王妃本来是要回去的,但是路上又折了过来,殿下一直让人拦着院门,外面的人正为难着呢……”

“让他们撤了。”师沅说,“请王妃进来。”

迟内监得了令,小跑着出去,见韶安站在院外,拦在门口的人神色复杂,正絮絮叨叨的和韶安解释着什么,见了他出来,各个如蒙大赦。

迟内监摆了摆手,向着韶安行了一礼:“王妃见谅,殿下正在殿内等着王妃呢,王妃请随奴进来。”

韶安迈步走进去,这是她第一次进观谛台,踏过门口的五福铺地,绕过照壁,就见书房的门大开着,门内一张书案,师沅坐在书案后,不知在看着什么。迟内监站在院中对韶安说:“殿下只吩咐奴候在这里,还请王妃独自前去。”

韶安点了点头,走向书房,一进门就听见师沅问:“祖之说你一直在院外,如此急着见我,是有什么事么?”

“无事就不能过来吗?”韶安迈步走进去,一直走到桌案旁,她伸出一直背在背后的手,手上握着一簇铃兰,“别生气了,好不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