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章 上海来电
作者:树的孤独      更新:2019-03-29 22:23      字数:4625

李源其实不介意赵借住,但他不能不介意徐晓雯和沈竹音的想法。

特别是徐晓雯,最近一段时间以来,随着接触机会的不断增多,两人的关系大为改善。套用养成游戏的设定,两人的关系已经从冷淡发展到了普通,在努把力,友善也指日可待。

这种情况下,搞什么纯情房东俏房客的戏码,纯粹是自己找死。

该怎么办呢?李源一路上都在思考这个问题。

……

回到住的地方,徐和沈果然都在,她们这是把李源这里当成免费上网的地方了。

徐晓雯一看到李源就想到昨晚的事情,羞涩的低着头不说话,沈竹音则是一副大大咧咧的样子,叉着腰问道:“一早过来就不见你们人,老实交代,你们俩干什么去啦?”

“我说跑步去了你信吗?”

李源脱掉湿透的外套丢在沙发上,去卫生间擦洗,他这次倒是记得提前把要换的衣服带进去。

等李源从卫生间出来,赵已经把事情解释清楚。

得知赵要住在李源这里,沈竹音急忙说道:“这怎么能行,你这不是羊入虎口吗!”

“说什么呢!”

李源不乐意了,一边擦着头发,一边说道:“谁是羊谁是老虎还不一定呢。”

“你说我是母老虎?信不信我揍你!”赵冲李源挥了挥拳头,又对沈竹音说:“他这里可以上网啊,要不你也搬过来算了,让他住你那去。”

“这主意不错!”

沈竹音拍手叫好。她之所以天天往李源这里跑,就是因为这边可以“免费上网”。

赵又问徐晓雯,徐晓雯不像她们这么不把自己当外人,淡淡笑着不肯发表意见。

“就这么说定了。”

赵一拍手,对李源说道:“你下午就搬家,不准找借口!”

“你们就不问问我的想法?”李源无奈的说。

“意见无效!”

两女异口同声道。

……

下楼吃过午饭,徐晓雯骑着车子回家了,李源则被两个悍妞押着上楼搬家。

李源的东西不算多,收拾起来很简单。

马楠的东西就更少了,大部分都被他带到网校那边去了,留下的就是些洗漱用品和最近穿不着的衣服。

真正麻烦的在沈竹音那边,这妞光是衣服就带了好多为此乔若男还特意给她买了个大衣柜,其他零七八碎的就不提了,最要命的是,她还带来一架立式钢琴!

李源看看钢琴,再看看一进屋就赖在沙发上不起来的两女,果断开始打电话搬救兵。

先给马楠打电话,马楠表示知道了,但是下午有课无法抽身;再打电话给郭华和庞涛,一个跟老爸去津门了,一个正在超市帮忙;至于虎子之流,李源压根不想让他们跟两个女孩碰面。

总而言之,用人之际竟没一个靠得住。

思前想后,李源最后给上午刚认识的魏哥发了寻呼。

不一会儿,魏哥打电话过来,李源把情况跟他一说,他立即答应下来。

过了不到一个小时,魏哥带着一个徒弟过来了,同时带来的还有一个大包袱,说是赵爸爸帮她收拾的衣服。

除了钢琴没什么大物件,魏哥和徒弟三下五除二就将东西搬完,甚至没让李源搭手。

搬完东西,魏哥就说要走,李源于是送他下楼。

“我听师傅说了,小最近就麻烦你多照顾了……”

不当着赵的面,魏哥也不喊什么师姐,说到底他也是个三十出头的老爷们,管一个小丫头叫师姐还真是难为他了。

对于魏哥的要求,李源自然满口答应。

魏哥又说:“师傅让我给你带个话,能劝的话多劝劝她,她们母女相认终究是好事。”

“没问题,我肯定好好劝她。”

见魏哥欲言又止,李源于是问他还有什么事。

“我说这话可能有点多管闲事……”魏哥犹豫着,说道:“其实我觉得那

个女的不像好人……”

“为什么?”李源感到奇怪。

“我不知道你们上午都聊了什么,不过我看她出门的时候脸上还笑呵呵的。我也是有孩子的人,我觉得要是换成是我,女儿不肯认我,我心里不定多着急呢,看她的样子倒像是一点也不在乎似的……”

经魏哥提醒,李源也感觉到不对了。

设身处地的想想,如果吕梅真的在意赵的话,上午被赵保正赶出门以后,至少该在外面等等李源,怎么可能说走就走?

不仅如此,上午自始至终都是赵保正在说,吕梅完全没问过女儿这些年来的生活细节,这也很不合常理。

这里面肯定有问题。

李源这样想着,叮嘱魏哥最近多留意,如果吕梅再去赵家,有什么异常举动及时告诉自己。

……

李源带着满腹疑虑上了楼,回到自己的“新家”,躺在床上左思右想,始终想不通其中关键。

就在这时,电话响了。

电话是吴次仁打来的,这位主编大人有日子没跟李源联系了。

“你写的小说我看完了,真是想不到,小说写的太好了……”

电话刚接通,吴次仁就是一通夸奖,完全不掩饰内心的激动和喜悦。

吴次仁语无伦次的说了三分钟,李源愣是没插上话。

李源能够理解他的心情,甚至能想象到他手舞足蹈的样子,不过他没心情一直听吴次仁夸下去,趁着对方大喘气的机会,打断他道:“吴老师这么快就看完了?”

“这还叫快?”吴次仁说道:“你发给我当天我就看完了,这两天又看了几遍,这才想起来给你打电话。”

“吴老师打电话过来,不会只是为了夸我吧?”

“我是有几个问题。”

“您说。”

“你当初跟我说打算写科幻小说,说实话我那会儿还有点担心,没想到你能写出这样一部作品,真是……”

“不是说问题嘛,您怎么又夸上了,再夸我可挂了。”李源口嫌体直的笑成了一朵花。

“我也是不吐不快啊。”吴次仁深吸一口气,平复了一下激动的心情,说道:“你说你要写科幻小说,可我看你这小说倒是有些日本推理小说的味道。”

果然是行家。

吴次仁只用了一句话,就让李源对他刮目相看。不得不说,作为国内著名的文学编辑,吴次仁的眼光是很毒辣的,哪怕小说从叙事语言到故事背景再到人物情节都经过了再创作,他依然能看出骨子里的东西。

当然,哪怕吴次仁想象力再丰富,也想不到这本书本来就是改编自日本小说。

既然吴次仁提到了,李源总要给出个合理解释。

李源点着头,说道:“这本书确实受到日本推理小说的很大影响。”

“你确定不是借鉴过?”吴次仁照顾李源,没有直说抄袭。

“没有。”李源断然道:“如果说‘穿越’的创意,的确很多作家都采用过,但是具体到我这本书,我可以负责任的说,就是我写的。”

李源说的理直气壮。

事实也是如此,除了创意和大框架外,他几乎相当于重新创作了一本小说。

“没有就好。”

吴次仁松了口气,至于李源说的创意什么的,他并不在意。从创意到作品,中间有很多私人化的东西,不是说你能写“穿越”,我就不能写了。

当然,九八年时候的穿越小说并不多,广为人知的只有两部,分别是黄易的《寻秦记》和席绢的《交错时光的爱恋》。

不管怎么看,李源的《解忧杂货店》都和这两部作品截然不同。

“后生可畏啊,想想我上初中的时候,写篇散文都要把笔杆咬烂……”

吴次仁感慨良多。

“您觉得小说本身还有什么问题吗?”

比起夸奖,李源更想听吴次仁说说对小说本身的看法。

“问题不大,非要说的话,字数稍微多了些,我个

人觉得精简到二十万字会更好些。”

吴次仁说出自己的看法,李源闻言连连点头。

原著译本大约就是二十万字,而李源这个版本却写了三十多万字,严格来说,是有些拖沓了。

不过这也是李源有意为之,毕竟他要搀私货嘛。

“可以不删减吗?”李源问道。

“当然可以,毕竟你才是作者,决定权在你。”

吴次仁笑着说道。他提出来,当然是希望李源能对小说做出进一步修改,不过李源不想改的话,他也不会强求。

说实话,吴次仁觉得有些瑕疵未尝不可,毕竟是中学生的作品嘛。

……

吴次仁和李源聊了一会儿故事情节,问了问他的创作思路,彻底放下心来,于是说道:“你的书我给几个评委朋友看了,评价都很不错……石开河先生正好在上海,他看过以后很喜欢,希望序言由他来执笔,你觉得呢?”

“啊!”李源惊喜的叫道:“石先生愿意作序?太好啦!”

李源有理由兴奋,毕竟石先生是国内文学界的宗师级人物,能得他作序,等于得到了主流文学界的认可。

听见李源兴奋的叫声,吴次仁微不可查的叹了口气,其实看完小说后,他就生出了作序的冲动,甚至已经写好了几千字,然而石开河既然开口了,自然就没他什么事了。

至于李源会不会拒绝吴次仁压根没想过这个问题。就算李源真的脑袋进水拒绝了石开河,吴次仁也不会同意,他比李源更清楚石开河在国内文学界的影响力,不夸张的说,就算没有作文大赛做铺垫,单凭石开河三个字,就足以让李源的小说风光无限。

想到这里,吴次仁愈发感到后悔。

早知道就不给石开河看了,这下好了,借着作序机会露脸的机会彻底泡汤了。

……

作序的事说罢,吴次仁又跟李源说起出版发行的事。

“你想好把小说交给哪家出版社了吗?”吴次仁问道。

“还没有,吴老师有什么建议吗?”

“本次比赛的作文集和参赛者的个人作品会由作家出版社负责出版发行,这是一早谈好的,不过之前没考虑过你也要出书。”吴次仁顿了一下,说道:“这次比赛还有其他人也要出书,他已经跟作家出版社接触过了,我的建议是,你可以考虑一下其他出版社……”

“其他出版社?”李源大致能猜到吴次仁说的其他人是谁,但他不清楚吴次仁让他选择其他出版社的原因。

“同时出版两本书,出版社也有顾虑,主要是现在的青少年图书市场不明朗,这里面就涉及到取舍的问题……”

吴次仁有些含糊其辞,李源倒是听懂了他的意思。

在市场不明朗的情况下,出版社只会先推出一本作品试水,怎么取舍?只能由作品品质决定。

李源前世读过《九宫格》,知道那本名言堆砌而成的小说是什么水准,可以说只要出版社的人不是傻子,肯定会优先出版李源的作品。

如此一来,对方岂不是失去了一个大好的机会?

李源不想枉做小人,既然如此,倒不如把机会让给别人。

“行啊,无非换个出版社,不是什么大不了的。”李源很有自信,不认为换个出版社会有多大影响。

“你能明白就好。”吴次仁松了口气,他是真喜欢李源的小说,如果李源不依不饶,他还真不知道屁股该坐哪边。

既然李源同意了,吴次仁索性卖个好:“我在出版界有些朋友,回头我帮你问问,具体情况你等我电话……”

“对了。”李源一拍脑袋,说道:“吴老师在上海,能不能帮我打听个人?”

“谁啊?”

“一个女人,叫吕梅,大概三十多岁吧,不是卖书的就是印书的……”

李源简单描述了一下吕梅的长相,至于为什么打听这个人,他是只字未提。

“吕梅?听着有点耳熟,我回头帮你问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