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甲午海战
作者:书凡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3805

在中国沦为列强瓜分的对象时,我们的近邻日本自经过明治维新以后,迅速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日本的资本主义具有强烈的掠夺性和扩张性。早在明治维新时期,日本便确立了对外侵略的政策,提出要以武力征服中国和世界的大陆政策。

1*4年春,朝鲜爆发东学党领导的农民起义。朝鲜的统治者无力*这次起义,请求清政府派兵支援。日本认为这是发动侵略战争的大好时机,一面竭力怂恿清政府出兵;一面秘密下达动员令,准备挑起一事端,发动与中国的战争。清政府中了日本设下的圈套,于6月5日派直隶提督叶志超率军1500人开赴朝鲜,驻守在汉城以南的牙山。日本眼见阴谋得逞,遂以保护使馆、侨民为借口派大量军队*朝鲜,控制了从仁川到汉城一带的军事要地,并于6月10日占领了汉城。随后,日军源源不断地开入朝鲜,总兵力达1万余人。清政府看到朝鲜内部局势已趋平稳,建议中日双方同时撤兵,但却遭到日本的无理拒绝。日本军国主义恣意挑起战争的凶恶面目*无遗。

7月22日,日军攻占了朝鲜王宫,劫持国王,组建傀儡*。7月25日,日本迫使朝鲜大院君傀儡政府宣布“授权”日军驱逐在朝的中*队。就在同一天,日本不宣而战,分两路向驻守牙山的中*队及牙山口外丰岛海面的中国兵舰发动了突然袭击,挑起了侵略中国的甲午战争。

在这一天,我国“济远”、“广乙”两舰从牙山出发,驶往旅顺,途经丰岛海面时,遭到日本3艘军舰的拦截和围攻。“广乙”舰在躲避日舰追击时触礁而毁,死伤70余人;“济远”舰在遇日舰后,管带方伯谦挂出白旗示降,然后转舵回逃。舰上的爱国士兵不堪受辱,奋起抵抗,以尾炮击伤敌舰,摆脱了追击。这时,正有运兵船“高升”号及1艘护航舰“*江”号从天津行驶至此,日舰以强压弱,俘获了“*江”号,强迫“高升”号中国官兵投降。中国将士宁死不屈,进行自卫。日舰开炮射击,“高升”号上的1100名官兵除250人死里逃生外,其余全部遇难。日本在海上发动偷袭的同时,又派陆军向驻守牙山的清军发起进攻。聂士成率部与日军激战,而主将叶志超竟弃守逃往平壤,牙山失守。在遭到日军突然袭击之后,清政府被迫应战,8月日,中日双方同时宣战。

中日两国宣战后,日本联合舰队积极寻机与北洋舰队主力决战,企图击败中国海军,完全夺取黄海制海权,以掩护和支援陆军的地面作战行动。1*4年9月上旬,平壤战役爆发,清政府决定调兵增援。派北洋海军提督丁汝昌率“定远”号等12艘军舰和4艘鱼雷舰护送招商局5艘轮船,装运驻防大连6000名士兵入朝,增援驻守平壤的清军。9月16日,在北洋舰队护卫下,清军搭乘轮船由大连出发,于当晚在大东沟安全登陆。日军实际已于前一天夜里攻陷了平壤,并开始实施进攻中国的战争准备。而且,此时日本海军联合舰队正在海面搜索北洋舰队,企图全歼北洋海军,以取得黄海、渤海的制海权,确保对中国陆军作战的顺利进行。当得知北洋海军出动的消息后,日军舰队准备出海攻击清朝舰队。

9月17日晨,北洋舰队正准备起锚返航。日舰忽然出现在北洋舰队附近海面。丁汝昌闻报立即下令迎战。中午,北洋海军“定远”舰首先发炮,打响了黄海战役第一炮。日舰利用速度快、炮位多的优势,避开北洋舰队“定远”、“镇远”两主力舰的正面炮火,绕向北洋舰队侧后,以左右舷炮轰击两翼小舰,并集中火力攻击我旗舰“定远”号。战斗一开始,旗舰“定远”号一发炮就震塌了飞桥,正在台上督战的丁汝昌坠落甲板摔伤,信号旗语装置被日舰炮火击毁,舰队指挥失灵,造成北洋舰队阵形混乱,陷于各自为战的被动局面。丁汝昌虽伤却不下火线,坚持指挥旗舰“定远”号炮击敌舰。北洋舰队官兵英勇战斗,奋不顾身,重创日舰“比睿”、“赤城”、“西京丸”号,击毙“赤城”号舰长坂元八太郎,而且还不同程度地击伤“吉野”、“浪速”、“松岛”、“高千穗”、“秋津洲”等日舰。

到下午2时左右,北洋舰队遭到日舰本队的夹击,除“定远”、“镇远”舰能相互策应外,其余各舰被分割异处。“致远”号在激战中多处受创,舰身倾斜,弹药将尽。管带邓世昌见日舰“吉野”号十分猖狂,毅然下令开足马力向前猛冲,准备用冲角撞击“吉野”,与敌同归于尽。不幸中雷沉没,全舰250名官兵除7人遇救外,其余全部壮烈牺牲。“经远”号也被敌鱼雷击沉,管带林永升及手下200多名官兵大都壮烈牺牲。当“致远”、“经远”与敌激战时,“济远”号管带方伯谦和“广甲”号管带吴敬荣却贪生怕死,临阵脱逃。“济远”号在逃跑时还误将“扬威”号撞沉;“广甲”号在大连湾三山岛外搁浅,被敌击沉。“靖远”号、“来远”号因中弹过多,被迫退出战斗。“定远”、“镇远”两舰分别在总兵刘步蟾、林泰曾指挥下,保持相互依恃的阵形,虽中弹多处,仍继续奋战。下午3时半,日旗舰“松岛”号被“镇远”号巨炮击中,甲板上炸药爆炸,官兵死伤100多人。不久,“靖远”号、“来远”号抢修完毕,重新投入战斗。一度退出战斗的“平远”号、“广丙”号及各鱼雷艇也相继折回。下午,日军感到形势对自己不利,各舰从东南方向逃出战场。北洋舰队追击10余海里,然后整队返回旅顺。

黄海海战,其规模之大、时间之长,在近代世界海战史上部是罕见的。在黄海海战中,中国北洋舰队伤亡800余人,损失5舰,其余各舰也不同程度受伤;日本海军联合舰队伤亡300余人,参战各舰均受伤,其中旗舰“松岛”号完全失去战斗能力,“西京丸”号几乎被击沉。经此一战,日本虽未达到消灭北洋舰队的目的,但由于李鸿章从此不许北洋舰队巡海作战,日军便控制了黄海制海权。

日本陆军占领平壤、海军取得黄海制海权后,便决定入侵我国的辽东半岛。10月24日,日军在朝鲜义州强渡鸭绿江,猛攻虎山。清军顽强抵抗。激战6小时后,虎山最终被日军占领。26日,日军占领重镇九,并分兵进占安东、凤凰城。清军的鸭绿江防线,3天内就被日军突破。此后,日军第l军分东西两路进犯,占令长甸、宽甸、岫岩、海城,进逼沈阳。与此同时,日军第2军第1师团在日海军掩护下,分三批在辽东半岛东岸花园口登陆,直抄袭旅顺、大连后路。

11月5日,日军猛攻金州。6日,清军战败,退回旅顺,金州遂失陷。7日,日本陆海军互相配合,向大连发起进攻。由于大连守将赵怀业已于6日逃往旅顺,兵勇溃散,日军未受抵抗便占领了大连,缴获清军大炮120多门,炮弹246万多发,子弹3200多万发以及大量军用物资。当天,日军混成第12旅团也在花园口登陆完毕。

日军在大连休整10天,于11月18日向旅顺发起进攻。21日,日军主力猛攻可以瞰制各炮台的椅子山炮台。22日,椅子山炮台和其它炮台相继被日军攻破,守军溃散,号称“固若金汤”的旅顺军港失陷。至此,辽东半岛被日军全部占领。

日军在占领辽东半岛过程中,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更令人发指的是,日军制造了惨绝人寰的旅顺惨案。11月21日,日军侵入旅顺后,兽性大发,竟借口为在攻城战中死去的官兵“复仇”和捕杀躲藏在城内的清军士兵,使用各种极其残忍的手段,对手无寸铁的旅顺居民进行一连4天的血腥大*。旅顺居民2万多人惨遭杀害,仅有36人因被驱使掩埋尸体才幸存下来。

黄海海战后,北洋海军在旅顺整修。1*4年10月18日,北洋海军又移师威海卫。日军占领旅顺后不久,日军向山东半岛进犯,用海陆军夹攻威海卫,妄图一举摧毁北洋舰队。1*5年月20日,日军出动2万人,兵分两路,一路佯攻登州以迷惑清军,主力则在25艘军舰护送下陆续在荣成湾成山头登陆,占领了荣成县。25日,日军分南北两路西犯威海卫。南帮炮台和北帮炮台被日军攻陷。北洋舰队在港东口已无立足之地,被迫移至西口。至此,威海卫陆上的据点全落敌手,北洋舰队和刘公岛陷入重围。2月3日,日本舰队倾巢进犯,轮番向刘公岛、日岛及停泊的北洋海军炮击。日军连续几天的强攻和偷袭,使北洋舰队受到重创,遭受很大损失。“定远”舰中雷受重伤,不久自毁;“来远”、“威远”等舰被日鱼雷艇袭沉。

2月7日晨7时,日军对北洋舰队发起总攻,炮声轰鸣,硝烟蔽海,战斗异常激烈。清海陆守军经过10余天艰苦的鏖战,伤亡过重。随着战势日益险恶,在北洋舰队服役的外国海员伙同部分中国*将领煽动兵变,逼迫丁汝昌投降。11日,丁汝昌接到密报,得知已不可能从陆路得到增援,便命令各舰突围。但外国海员和一些准备投降的将领坚决反对。

丁汝昌在绝望中自杀殉国。在此前后自杀的将领,还有威海守将戴宗骞“定远”舰管带刘步蟾、刘公岛北洋护军统领张文宣、“镇远”舰管带杨用霖等人。12日,营务处道员刘昶炳等人盗用丁汝昌名义,起草乞降书,向日本舰队投降。16日,刘昶炳代表清军在投降条约上签字,交出威海卫港内北洋舰队全部残余舰只,以及刘公岛、日岛等各炮台所有军械弹药。17日,日本联合舰队正式占领威海卫。清政府耗费无数钱财,苦心营办的一支空前强大的近代化的北洋舰队,就这样彻底覆灭了。

1*5年3月19日,清政府任命李鸿章为全权大臣前往日本马关,与日本全权代表、总理大臣伊藤博文议和。经过近1个月的谈判交涉,在日本帝国主义的高压下,李鸿章被迫与日本签订了屈辱的《马关条约》,赔偿日本军费库平银2亿两,并将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割让给日本。从此,台湾变成了日本的殖民地,直到1945年台湾回到祖国的怀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