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天启录
作者:君七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8600

玄国和西夏的出使队伍早在年前便到了洛南。

他们进了皇宫,拜见了李在道,说明来意,把武为和仲夏的手书交了上去。李在道已经从提前送来的文书知道此事,没有多余的过问,便派人领着使团赶去船步码头,甚至还为他们在那片区域新建了许多民房,让他们落脚,顺便还提供足够的饮水和粮食。

使团有了驻地之后,杨哲儒和汤若尘也回去队伍之中。常rì里,杨哲儒还是隐藏自己的身份,让玄国使团中那同样出自玄国钦天监内去的七位观察者去执事。而汤若尘本身就是西夏钦天监主薄,他回到使团之后,几乎第一时间被人围了起来,纷纷询问查看结果,汤若尘没有和使团交代些什么,只是说还未到出海勘察的rì子。但众人对他的追问还是很多,毕竟,天谴之象是出自他口。至于是谁在洛南境内故意流传出去,说得那般瘆人与含沙shè影,谁也不知道。李在道只知道那是一位修行者,至于他背后是谁,同样不知道。

汤若尘算是这使团的头领,他说时候未到,那众人便等。包括那来自玄国的七位观察者,他们并没有仗着身后的势力去要求汤若尘做些什么,既然他的意思是等,那便等。但是这么一等,就等到了初chūn的时rì。使团中,那股质疑的气氛,已经越来越浓郁了,众人看汤若尘的眼神,也越来越带有别样的sè彩。

船步码头在这个初chūn时分已经开始暖和起来,虽说海风还是带有微凉的感觉,至少海面上捕食的海鸟已经明显多了起来,它们并没有觉得那对它们捕猎海中的鱼儿有多大影响,低低地盘旋在海面上,双翅有时划过翻飞起来的浪花,有时浪头汹涌,便会振翅飞高一点,避免被卷落海中,那双小小的眼睛还是定定地盯着海面上,只要看见那些细密的小鱼群被带波动着的海水带起来,它们就像是折断标枪一般,头朝下,直直地插进水中,一口叼住那尾小鱼,浮出海面,脖子一伸,咽进腹中,然后再抖抖翅膀,逆着海风张开那对阔大丰密的羽翼,用力振翅,带起长长的一串水珠又回到空中,寻觅着下次猎食的时机。

船步码头今天从别处驶来一条渔船。船身木板接口处的松脂还是熠熠地闪着晶莹的sè彩,一看就知道是新造的。船库上还放了好几捆堆得厚厚得绳子与一块硕大的石头,至于鱼叉、网之类的事物,就不见踪影,似乎船主还没打算让这部船在初chūn时就出海撒上一网。

船步码头上站着两个人,他们都定睛地看着那部正在靠岸的渔船,吹拂着的海风带来一股海水独有的微腥味,但没能让他们皱一下眉头,好像他们早就习惯这股气味;这两人正是在船步码头等待多时的杨哲儒和汤若尘。

“为什么要出海却又不告诉他们?”

“碍事。”

“怎么要等到这个时候才肯出海?”

汤若尘听了杨哲儒得发问微微一笑,开口缓缓说道:“年纪大了,学游泳学得慢。”

杨哲儒一怔,有种发笑的冲动,刚想发问,不料汤若尘有点自嘲般继续说道:“从小我就没学过游泳,在那殿里没时间学,也没能有那心思学。后来进了监里,发觉自己都老了,也没了游泳那心思。”

杨哲儒听到听出一股黯然的气息,心想这半个老师确实已经老了,头上那些斑白也再难以掩饰,但他这般年纪,却为了验证那书上的一个天象,不得不再去翻起儿时的心思,估计想到过去时那种学游泳的念头,与今天的需要相比,确实让人惋惜或感叹,毕竟,青chūn不在的事实,已经改变不了。

杨哲儒有点担心,问道:“那你熟了水xìng没有?”

汤若尘听了,有点得意地点点头说道:“这些rì子搁不下这老脸,非要等到天黑才下海学,那股咸苦的滋味终于尝够了。”

杨哲儒说道:“那你还和我说?”

汤若尘理想当然说道:“有些事,总得找个人诉说一番欢喜忧乐,更何况,你也不是外人。”

杨哲儒听这话,马上明白了他的意思,自己那天当面承认是他半个弟子的话,这让汤若尘完全把自己看做是他得意门生了!其实自己心里也同样明白,那半个不半个的说法,也就想吐出当年的那口不忿之气,才故意把弟子这个事实,狠心减去一半,就剩那一半的说法。但今天他直言自己并不是他的外人,更加想表明一件事,那就是他想得到自己的认同,一个在接受自己学识上的学生认同。尽管自己那时觉得在推演这门学术上,是没有老师的,但这些年细想回去,也不是这样,至少汤若尘他能够不留一分一毫地授与自己,这确实难能可贵的;善意的荒言,杨哲儒也是会的。

杨哲儒顿了顿,认真开口说道:“今天确实是个好天气,出海没问题。不过下海的时候,你还是小心一点,老师。”

汤若尘听到他最后的那两个字,确实有点意外,脸上洋溢着一种激动的喜悦,他抬头看了看天上的那些云彩,连连说道:“今天确实是个好天气,确实是个好天气,诸事皆顺呐,哈哈......”

两位在推演一域上都有着浓厚sè彩的人物既然都说:今天是个好天气。那今天必须是一个好天气了!进海这事,也就定在了今天,就在那部新造的渔船上。

两人登船,扬帆,迎面海风。

“海里可能有危险,学生自问不能到那海底一看,这趟我只能听你看到的一切,再做推断了。”

杨哲儒正摆着风帆,按照罗盘上推演到的那个落石的位置让渔船驱使过去。汤若尘脸上还带着笑意,看着他那身影说道:“一切自有天意,我们也只是个先知的角sè,或许我们看到后,转身它就变了个样,佛宗那些人所说的相,大抵也是样子,这只我这些年空闲时分看回来的。我想,这趟下海,也就图个心安而已,心安而已。”

杨哲儒皱了皱眉,背着他问道:“那本书是怎么写的,要是和你看到的相同,它还会变?”

汤若尘听了,知道他所说的书并不是指佛宗典著,而是那本书------《天启录》。

书上记载的都是一些难以想象的奇妙之事,还有很多千变万化的景观,只是自己推演多rì,都未能理出一个头绪,只能进海再查勘一番,去印证里面的那个记载。

“空降千万石,犹如千万神,陆沉海淹山,众生不得还。”

杨哲儒震惊,要真是那书上所言,这可是灭世浩劫,只是心中还是有一樁疑问:“那书从哪里来的?”

汤若尘没想到他会问这个事,他想了想,认真说道:“这书是神殿的。”

“神殿哪里来的?”杨哲儒追问。

汤若尘带着虔诚的神sè,抬头看了着那片蔚蓝的天空,认真说道:“昊天赐予的。”

一本书,说它是昊天赐予的,换做寻常人说出来,根本没有任何说服力。即使换了一个有说服力的人来陈述这事,那也得看看你这所说的书籍究竟是何等神物。汤若尘是一个有说服力的人,他以往的预测和推断,都建立在他所学的那门学术上----推演术。但是这本书能让他推演得出,是昊天赐予的吗?

汤若尘声音很平稳,没有被脚下摇摆着的渔船乱掉自己的声线:“你不用怀疑这个事实,《天启录》就是昊天赐予神殿的礼物。”

杨哲儒笑了笑,问道:“你看见了?”

“那倒没有。”

“那你怎么知道?”

“殿主和我说的。”

“他对你说谎不行啊?”

“殿主不会开这样的玩笑。”

“那书上的字是不是写得怎样?”

“笔画工整,字迹娟秀,没有错别字。”

“即使有,那也是通假字,但是,你觉得这是昊天的笔迹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