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皇帝动怒颜
作者:银河索龙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5264

俗话说:“八月十呀?”

“你猜猜!”

“微臣猜不出来。”

刘义隆压低声音道:“爱卿,狗站立时身子平直,坐下时身首高翘,是坐着高呀还是站着高?”

“当然是坐着高了。”范晔忽然明白过来道:“原来这谜打的是一狗呀!”

刘义隆继续念着下一个谜语:

一根白棍,

两头透气。

范晔拍手叫道:“我知道了,这个谜底打的是农妇们纺线使的‘花捻’”。

在一家绸缎店前的“灯彩”下,安放着一张八仙桌,桌上放着一大方密封的老窖,酒坛上放着一盏彩灯。灯上并无谜语,只写着:“打四书一句——猜中者奖给此坛上等陈酿。”这个奇特的、无谜面的谜语,引来了许多观众。刘义隆透过人墙,踮着脚尖看了好一阵子,也猜不透这酒坛上点灯是啥意思,围观的人越来越多,他还想往外挤,忽然一拍额头,明白过来,伸手指指那酒坛,附在范晔耳旁低声说道:

“范爱卿,挣下这坛酒如何?”

范晔眨眨眼道:“陛下猜着是啥意思啦?”

“这坛好酒,唾手可得!”刘义隆十分认真地道:“怎么样,要还是不要?”

范晔怕刘义隆上前猜谜领赏,让人看出破绽来,便劝道:“陛下,千万不可啊!”说着便挽着他的衣袖往外拉。刘义隆跟着退了出来,笑眯眯地调侃道:

“嘿嘿!一坛好酒,平白无故让你扔掉了!”

范晔知道刘义隆是在和自己开玩笑,微微一笑,问道:“陛下,这谜底该怎么解呀?臣怎么解不出呢!”

“你记得《论语·雍也》篇上有一句叫‘澹台灭明者’吗?”

范晔眨着大眼睛道:“记得呀,那怎么能成谜底呢?”

“澹与坛谐音——你把酒坛抬起来,再把灯吹灭……”

“噢,臣明白了——坛抬(澹台)灭明!”

刘义隆猜完灯谜,兴致未尽,还要再观高跷和秧歌,范晔怕出万一,便催刘义隆道:“陛下,时辰已经不早了,赶快回宫去吧。”

刘义隆久居皇宫,早被那君臣礼制憋得出不过气来,今rì出宫不玩个痛快,哪能轻易回宫,便对范晔道:“爱卿,朕出一次宫不容易,哪有不尽兴就回去的道理?”

范晔指指西南方向的天空道:“陛下,参星已经偏西啦!”

刘义隆不屑一顾地说:“与民同乐嘛——怕什么!”

话音刚落,忽听有人喊道:“龙来啦!龙来了!”

刘义隆以为有臣民认出自己是真龙天子,便低下头去,不敢翘首观看。范晔道:“陛下,没人看出你是当今皇上,是臣民们在朝阳桥口赛大龙哩!”

刘义隆这才抬头望去,只听得朝阳门外鞭炮锣鼓响成一片,,提醒了刘义隆,只见他思忖许久,然后端起侍女献上的燕窝参汤,站起身观赏起昨rì摆放到龙案上的那座巨大的南阳翡翠玉山来。

这被称作“江南奇观”的南阳独玉山,高有尺许,宽约二尺,用整块翡翠玉石雕成,雕的是南阳风光,有的如银河波涛,有的如雄鹰展翅,有的如巨象登岩,有的如紫莲竞放,有的如灵芝承露,有的如母子偕游,有的如娇女亭立……千姿百态,令人愈看愈爱,恨不得肋下生双翼,飞到万里之外,去尽情遨游,吟咏一番。刘义隆一面观赏,一边暗暗感叹:这澄碧无瑕的巨大美玉,的确难得,这独具匠心的匠艺人,也属巧夺天工,而那耿忠孝敬的臣下,更令他欣慰。他情不自禁地念起了献宝人的名字:“范晔,范晔……”

何尚之问道:“陛下如何处置范晔?”

只见刘义隆不忙不慌地道:“我刘宋江山之所以兴盛,正是有了像范晔这样一群文人,他们不仅用笔歌颂了盛世,而且为朝廷献计献策,实属难能可贵。文人有文人的秉xìng,驾驭好了,他们能为朝廷尽心尽力,出谋划策,若一棍子打死,则湮没了人才,至于如何处置范晔,须慎重考虑。”

何尚之道:“陛下,总不能让范晔逍遥法外吧?”

“宣城太守因豪夺掠抢民田,已革去太守一职,朕决定调范晔前去补缺。”文帝刘义隆说罢,即刻修下圣旨,命何尚之宣旨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