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章 北地郡(2)
作者:疯子161414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5828

截薛山下,一面绣着“大鼎”旗出现了,随着这面旗帜出现,所有人的注意力都投向了旗帜下的司马遹。

司马遹头戴银白sèjīng钢打制的锁子护项头盔,正顶上是一缕红缨头盔,左边帽沿上插着一根彩sè的羽毛。里面套了一件jīng钢连环甲,外面是一套鱼鳞明光甲,上半身一套下面三面一直罩到膝盖处,腰间左右各挂着两把横刀,左边刀稍长右边刀稍短,左边马鞍上还挂着另外一把横刀和一把强弓右边却是两个箭筒。

在司马遹的最外面还披了一件外套。这是一件由浅黄绸缎制作的无袖夹祅,夹祅上套着沉重的铠甲。

司马遹策动着骏马,走到队伍的最中间的岗位上了,早就做好准备的各军将士等待着司马遹下达命令。在静静地等待中众将领军官时不时望向那面大鼎旗。他们地眼睛投shè着无比的迫切。

司马遹站在兵海旗浪中。看着无数双或远或近地目光向自己投shè来那些眼睛的主人有中原人有关陇汉人、有羌人、有匈奴人、有氐族人、甚至还有少部分的鲜卑人。

在以前,他们各自讲的语言不同,他们信奉的祖先各不一样,他们崇拜信仰地神各不一样。他们的风俗习xìng各不一样。

但是他们从他们踏入军营那一刻起,他们将信仰一个主神、习用一种文字、信奉一个祖先,而且他们也开始慢慢接受一个共同的名字——华夏。

司马遹策动着坐骑缓缓走过队伍,看到那一张张相貌不一的面容,看到那一双双形状不一地眼睛,这些人都用无比崇敬的目光看着自己,似乎从自己的身上获取到了无穷地信心和力量。

太阳越升越高,风也越来越紧,吹得旗帜一声响过一声。司马遹觉得自己快要被这些灼热地目光融化了。

“今rì当着轩辕黄帝的面,孤向你们保证,无论以前你是羌人也好,氐人也好,只要你愿意做汉人,学习华夏文明。从今以后,我们将祭拜一个祖先,信奉同样的主神,学习同一种文化。孤将一视同仁!华夏万岁!”

“华夏万岁!”

“华夏必胜!”

“殿下万岁!”

一个巨大的声浪由无数的吼声组成在一瞬间爆。无数的新军将士们举着自己手里的钢刀、长矛、神臂弩然后用自己最大的声音高吼着:“华夏必胜!”

感受这排山倒海的声浪李特喃喃地念道:“真的只有一个声音。”

而在这个时候随着数百声浑厚的号角声响起,晋军开始动起来,缓缓地向北地郡开拔。

就这样司马遹和李特带着六千余新军骑兵边说边沿着河水继续北上,他们目的地是北地郡的富平和灵武。

自从上个月太子大败齐万年后,关中地区的胡族重新对朝廷变得恭敬起来。而知道历史走向的司马遹却一点也不敢掉以轻心,这次梁王将其调到北地郡,他正好趁机亲自考察一下北方边郡内胡人的情况。

结果一路走来,司马遹才知道,经过汉末三国以来,朝廷一直执行胡人内迁政策,从陇西、广武迁来的白马、先零羌、烧当羌等羌人部落已经在北地、冯翊两郡安家落户,人数已达十几万人。

“玄休你知道吗?前面的富平县(今宁夏吴忠西南)是前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设置修建的,到现在已经有四、,“你跟孤汇报一下,这周围都有些什么部众?”

“回将军,这周围多是鲜卑、马兰羌、卢水胡部落,尤其是西边的贺兰山和北边葫芦河流域分布着大量卢水胡和马兰羌部落,而富平、灵武和廉县多是早年从关陇迁过来的百姓总共加在一起不过十万余人。”周勋缓缓地答道。

“这样你祖籍何处?”司马遹继续问道。

“回将军我原是雍州扶风人祖上为了避难就举家迁来富平已经有五、六十年了。”

“周县令,孤跟你说实话,本宫打算以帝国太子的身份,上书洛阳请表你为假北地郡守替孤安抚这富平周边的部落和百姓如何?”司马遹露出难得的笑脸向周勋说道。

“啊!?你……你是太……太子殿下!这,这,臣……臣空才疏学浅,难当如此大任。不如殿下另择良人任事,免得耽误殿下大事。”周勋一听以前的人是太子,顿时有些胆战心惊,虽然他也算是富平的地头蛇,但是在太子眼中肯定不值一提。

“先生不要推辞了,就这么说定了。先生大才厚德。得百姓推崇应当担此大任。”

司马遹已经翻身下马诚恳地拉住周勋的手,死活也要他担任北地郡守。这周勋一身的士人“气质”,且又是当地的地头蛇,司马遹没有理由放过对方,估计刘渊也是看重了对方的身份,才让其担任县令。

而且刚才周勋在数千兵甲面前居然不畏惧不心慌有问必答不卑不亢谈吐有度。这份见识和胆识自然不是常人能比得。而那些百姓都萎萎缩缩地站立在他的身后,以司马遹的见识看出周勋在这里是德高望重。

看到周勋还想推辞,旁边的李特不由补了一句:“先生不说别的就为了富平城上万百姓先生也该挺身而出啊。”

周勋看了一眼眼前的这位威武雄壮的将领不由长叹了一口气:“也罢!周某就恭据此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