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王允入并州(1)
作者:燕天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5380

第十八章王允入并州(1)

太原和河东对白波军来说至关重要,特别是河东,白波军的崛起是和河东分不开的,当年胡才消灭卫家的时候,因为得不到河东的门阀的支持,白波军在刚开始几年的时间内举步维艰,如果不是后来打败了李傕的四万西凉军,让河东门阀震动,河东的那些门阀是不会支持白波军的。

同样,因为太原郡的门阀的支持,白波军才能在并州立足,如果这个时候重新规划土地,太原和河东的门阀一定不会同意的,

胡才点点头,“我知道,有人会骂我忘恩负义,卑鄙无耻,有人会在我背后动刀子,但要想让遍布冀州的流民活下去,只有这个办法。百姓穷困,流民不绝,必会重蹈中平初年的黄巾之祸。诸位大人看看兖、青、徐、豫等诸多州郡的黄巾之祸,那就是活生生的现实啊。如果我们现在不想办法尽快解决流民的生存,黄巾之祸一定会迅速蔓延冀州。黄巾一旦再起,朝廷不但无法正常推进河北策略,就是河北之地我们也未必能立足。”

伏完和关鑫同意胡才对形势的分析,但他们固执地认为流民产生的原因不是因为土地兼并,而是源于叛逆的暴乱和连绵不断的天灾**。

伏完和关鑫看来,如果不是黑山军的暴乱,天下就是太平盛世。

“土地不断集中到王公权贵,门阀富豪们的手里,不是这几年的事,而是有数十年,上百年的历史了。中平初年,黄巾暴乱之前,流民没有今天这样多,社稷也一直很安稳。由此可见,土地兼并和黄巾暴乱,和流民的产生,没有直接关系。”

两人一致认为,目前解决流民的办法还是赈济和安抚,并尽可能安排流民租种门阀富豪们的田地。同时辅以轻赋薄徭之策,以保证平稳度过眼前的危机。将来社稷稳定了,各地州郡归服朝廷了,流民这个难题也就迎刃而解了。因为连绵不断的战火会导致大量无辜百姓死亡。有些州郡会严重缺乏人口。土地多了,人口少了,流民有地种了,流民问题当然也就解决了。

胡才连连摇手,“我现在就要解决流民问题。按两位大人的办法,冀州一年的赋税,全部用来赈济都不够。拿下冀州,是要拯救社稷,不是赈济和安抚流民。这一点两位大人难道不知道?”

胡才不想和他们再辩,他也辩不过这两位大臣。他知道了黄巾之祸,流民之祸的根源是土地兼并。

经过这几年的实践,他深切感受到了土地是百姓的命,是社稷稳定的基石,是国祚得以延续的血脉。土地问题不解决,帝国的繁荣也就无从说起。

这些老大臣无一不是门阀出身,如果朝廷要依照大汉律,开始打击土地兼并,那么也就等于剐他们身上的肉,抢他们家里的钱。

所以他们是决不允许胡才这么做的。

胡才第一次感受到了自己所面临的巨大阻力。如何才能让朝廷通过这个议策并且得以顺利实施?

他的手下,有大量的中小门阀,他们对土地的态度也和伏完他们一样,自己的这个政策,可能是剐他们身上的肉,他们会怎么样?

如果没有了他们的支持,对白波军的控制力就减少了很多,这是非常不利的。

马车在吊桥前缓缓停下。

前方铁骑卫队两人一排,一边依次策马上桥,一边不停地喝叱着城门附近的流民赶快让开道路。

伏完关鑫两人激烈地争论着。

胡才望着驰道两旁的流民,愁眉不展。

这些流民蓬头垢面,衣不蔽体,瘦弱不堪,几乎人人皮包着骨头,他们好象随时都会倒下,都会被一阵风吹上天空,一股难闻的腐臭味弥漫在邺城上空。

流民们三:狗屁。

皇甫嵩脸上的笑容一僵,尴尬至极。

“皇甫大人,我是不是可以这样理解。”吴川冷笑道,“我白波军杀完叛逆,然后转身返回并州?”

皇甫嵩犹豫了一下,小声说道:“司徒大人的意思,还要请大将军让出冀州……”

“是吗?”吴川怒极而笑,“好,好,好啊。”

皇甫嵩急报长安,无异常拒绝退出关中。

王允大怒,命令皇甫鸿率军支援吕布。

皇甫鸿的军队还没有离开扶风,段煨的急报就到了。华yīn城失陷。

王允无奈之下,转而命令皇甫鸿支援段煨,挡住西凉军。

这时,李儒为董卓出谋,命令从安的牛辅和董璜各带三千铁骑,在长安城外打败吕布大军,吕布的一万大军损失惨重,吕布只带几百人返回扶风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