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求贤(求支持,求票)
作者:房天画戟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11516

北雁南飞,又是一个秋天,金灿灿的稻田预示着又是一个丰收的好年景,东莱郡粮仓丰实百姓饱暖,这在遍地闹灾的大汉王朝是十分难得的。

黄远命东莱郡兵开垦荒地,兴修水利设施,便于农田灌溉,故此天下皆灾,唯东莱一地繁华如旧,汉灵帝不住下令嘉奖黄远治理有方。

由于近几年的灾祸,青州附近百姓早就四处避难,现今东莱郡独占鳌头,物富民丰,故而大批流民进驻东莱郡,其中北海国、鲁国甚至兖州东郡的流民都来到东莱郡避难。

简雍乐得喜上眉梢,这人口多了,经济政治等方面才能发展的更加理想,现在涌入东莱郡的流民足有十余万,人口增加足有三成,现在仅东莱一地人口就四十余万,东莱已经发展为青州,不,已经发展为大汉的大郡了。

由于黄远的励jīng图治,黄县的兵事更加完善,甲兵更加雄壮,每家有一人入伍即减免一成半的赋税,这令东莱郡的兵员十分充足,经过高顺的训练,每名军士的素质实力都得到了质的飞跃,每每险要的隘口官道,总有成队的甲士巡逻,军威严整。

成批的流民涌入了黄县城,现在的黄县作为东莱郡的治所,城池加固了不少,城池加高加厚了许多,黄县城池俨然成为了一个军事要塞,易守难攻,令人望而生畏。

流民进入高大的城池,首先看到的是一块告示板,是用来通知太守最新的命令,以及朝庭最新的变动的。

告示栏上贴着一张黄榜,首先映入人眼帘的是三个大字“求贤令”。

东莱太守黄远颁发的求贤令!

有识字的人读了出来,“求贤令,吾皇圣恩,不以余愚钝而统一郡,吾暗自菲之,远于治理地方多有晦涩,以致政令不通百姓不明,故而特颁此令,凡英才之士即可入幕为宾,治理一方,不分出处,只见政效,曷尝不得贤人君子与之共治一方者乎。黄远百拜,天下英士,唯才是举,吾得而用之!”

一时间,东莱大振,青州哗然,青徐之士一时望东而来。

不仅如此,黄远还下令悬赏,凡举荐有才之士者有赏。无论是屠夫走卒,商旅匠人,只要有才即可举荐,经考实确有实才者赏黄金。

不问出身,不管卑贱,一旦录用即为官吏。黄远这句承诺着实让不少人动心,前无古人的拔擢贤才的运动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着。

顿时,黄县的太守署衙十分热闹,每天都有近乎百人的“贤才”前来进行选拔,黄远花了十余天的时间,从中选出了一些有真才实学的人,以及有特殊才能的人才,共计二十余人,大大充实了黄远帐下的构成。

其中有个叫做陈群字长文的年轻人谈吐不凡,由颍川前来投奔,北海朱虚还有一位叫邴原的人也是才华出众,闻说黄远颁布求贤令特来投奔。黄远分别命他们为别驾和长史在郡衙中处理东莱郡务,另外有个叫枣祗的人对农田水利方面的事极其感兴趣,黄远就让他负责积谷屯粮了,想不到这枣祗功绩显著,开展屯田制,令东莱一地首次即得粮百万斛。

北海国有猛士投奔,其人身高八尺,魁梧壮硕,面sè漆黑如锅底,钢须根根挺立,双臂肌肉虬结,善使一副大铁锤,此人姓武名安国。

这武安国乃是北海上将,演义中曾随孔融讨伐董卓,与那吕布交战数合被斩断手腕却依然逃的xìng命,可说是一勇将,黄远命其给华雄当副手,一同负责东莱郡治安。

现在黄远麾下可谓人才济济,武有典高华太史等能征善战之辈,文有陈群邴原简雍枣祗贺士等人,一时间,东莱府名躁一时。

东莱郡大小内务皆有陈群等人负责,陈群邴原内政方面出类拔萃,令黄远十分舒心。

黄远明白,自己现在的小班底已经初建规模,文武皆备,只是缺少一位能够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军师类谋士,陈群等人在内政方面能力突出,可是列阵行伍,让他们出谋划策就不是他们所长了。

黄远再下榜文,无论何人只要举荐有才之士,经核实即赏一金!

这可是一金啊,可以让一个三口之家饱食半年无忧。

下了荐贤令已有半个月,现在已是隆冬时节,光和四年(公元181年)马上就要到年关了,太守府内,火红的木炭在兽嘴铜盆里烧的旺盛,驱走屋里的寒意。

黄远看向外面纷飞的大雪,世间一片银装素裹,又是个寒冬啊,离黄巾之乱又近了一步,现在黄远辖下的东莱郡,可以说是焕然一新,百姓丰衣足食,城池稳固厚实,兵甲已经招募了四千,任他数万大军来袭也不会失陷。

只是,还少了一位智囊啊!

黄远重重的叹了口气,少了智囊,自己将来逐鹿中原将陷入苦境啊!仰头饮了一杯温酒,暂且忘却心头的苦闷。

突然,贺士慌慌张张的跑了进来,上气不接下气的道“公子,小的替您打听到了!”

黄远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不明白他说什么。本来贺士应该称黄远为太守大人,不过黄远不喜欢这帮老弟兄这么称呼,因此贺士等人私下里还是叫他公子。

“贺士你慢慢说,怎么了?打听到什么了?”说着黄远给他递去一杯刚温好的东莱酒,让他驱驱寒气,歇歇再说。

贺士将杯中酒一饮而尽,道“公子不是下令求贤吗,既然公子对此事那么重视,小的就为此十分上心,在我们东莱一郡勤加打听,终于打听出来了。”

黄远眉毛一挑,又喝了一口酒,问道“打听出什么了?”

贺士见黄远真的着急,也不再卖关子,道“前些rì子,冀州兖州有大批流民来到我们东莱郡,在这批人里,就有一人有经天纬地之才,胸中暗藏韬略,可为公子臂助!”

黄远急忙问道“哦?此人是谁?”

贺士不急不慢道“此人是巨鹿人,姓田名丰字元皓,初辟太尉府,举茂才,迁侍御史,因不满宦官专权,弃官归家,恰逢冀州大灾随流民迁至我东莱,现在在黄县西南草庐中隐居。”

黄远一听田丰之名,不禁仰天大笑,吓得贺士一跳,黄远大手重重拍在贺士肩膀上,道“贺士,你做得很好啊!去帐房领五金吧!”

贺士不禁有些无措,问道“公子为何赏我如此多钱财?”

黄远指着公告栏的荐贤令道“上面已经说了,举荐贤才即可得到赏金!”

贺士争辩道“可是也没有那么多啊!一金就够了!”

黄远挥挥手,满不在乎道“你举荐的人才远超这个价,好了,你先去领赏吧!”

贺士高兴的到帐房领赏去了,黄远独自一人坐在大堂内,黄远不禁大笑起来“苍天待我不薄啊!哈哈!”

这田丰是何人,黄远很清楚,此人有经天纬地之才,是袁绍麾下的主要谋士,此人刚而犯上,虽智计超群,然袁绍却不能采纳他的正确建议,以致败于曹cāo之手,若是袁绍肯听田丰的策略,官渡之战鹿死谁手尚未可知!

这是上天赐给我的谋士啊!黄远不由想到,酒也不吃了,叫上典韦高顺二将,三人骑马去黄县西南方向拜访田丰。

天降大雪,封了官道,小路更是一片素裹,不见路径。见到这大雪,黄远打马而回,典韦哈哈叫好,高顺却是眉头一皱。

黄远领两人重回太守府,高顺终于忍不住出声道“公子不是要出城访贤吗?怎么见到大雪便回府了?”

典韦抢言道“这漫天大雪,公子自然是在府衙里喝酒来得自在了,高顺兄弟,不如咱们一起喝酒如何?”

黄远不由一笑,打断典韦,冲着高顺道“顺哥,我的脾气你还不了解吗?既然咱们出城访贤,自然不能空手拜访,先前没想好带些什么好,现在看到这大雪封道,如此寒冷,我就回来取些木炭棉衣等物,一会送与先生。”

高顺笑道“果然,这才是顺认识的公子!我也替公子拿些。”

那莽汉典韦就带了几皮囊美酒。

三人再次出发,携带着木炭棉衣直奔西南而去。

在距黄县城二十里左右,有些小村庄,贺士来此核实户籍人口时在这里得知,小王庄村西的草庐有一位隐士。

黄远直奔小王庄村西草庐,这里人迹比较稀少,不似其他地方的热闹,在这寒冬中显得有些清冷。

黄远拜了名帖,由下人领入草堂。

田丰正在家中读书,由于草庐简陋,逃难时也没携带什么贵重之物,因此rì子过的有些拮据。

田丰是何等桀骜之人,绝不向那十常侍低头,平rì里除了读书也不出门。只是现在这天寒地冻之时,家中缺乏取暖的木炭,屋子里寒意逼人。

田丰听说东莱太守黄远前来拜访,急忙让人领入草堂。田丰对黄远的印象还是很好的,自来到青州之时便听说黄县有一神童,名叫黄远麒麟儿,以及他的种种事迹,开始田丰并不以为然,没想到半年前听说这黄远在漠北草原打破鲜卑,击毙檀石槐火烧弹汗山,可谓为大汉百姓出了一口恶气。

现在听说黄远特地前来拜访自己,田丰心里还是有着些许得意的。

命书童摆酒,接待黄远。

黄远见到田丰深深作揖,道“小子黄远见过田丰先生。”

田丰慌忙还礼,道“山野鄙夫田丰见过太守大人!”

黄远等人一进草庐,便感觉到屋里的温度并不比外面高多少,而田丰尚穿一件单衣长衫便来接待自己,黄远登时明白田丰的窘态。

黄远故意打个激灵,嘴朝高顺一努,高顺登时将两袋子木炭放在地上,黄远吩咐书童“麻烦童子用这木炭生些火来,黄远身体偏寒怕冷,走到哪里都要带着木炭生火,还望先生不要见怪。”

田丰哪能不明白黄远的意思,登时心生感激,他田丰为人最是桀骜,不喜收人礼物,黄远怕他不收,特意说自己体寒怕冷,令书童生火,其中缘由田丰哪能不知?

田丰对黄远好感大增,问道“不知太守大人此次前来,所为何事啊?”

黄远见他相问,便开门见山,一躬身道“还望先生出山,救助我东莱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