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中条山
作者:小城山人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10994

赵榛带着中条山的百姓,建立起一个石头堡垒。开 心 文 学 石头堡垒是仿造欧式风格的,现在的石堡内部还很简陋,可也不错了。

此时,赵榛和狄雷、赵小刀一帮高层将领吃饭。其实他们吃的对于他们的身份来说,很简单。有烧鱼、有兔肉、有土豆烧野猪肉等事物,其中,还有一支大熊掌。

狄雷笑着说道:“这熊掌还是我们上次入山打的呢……我还记得当初千岁的雄姿,枪从那只棕熊的眼窝中刺入脑中,真是神枪!就是真的高庞将军也没有殿下的神术。”

赵榛微微一笑,摇了摇头。这座石堡是分阶层的,在外头,是一圈最为高大的外墙。而里面,是依照山峦地形而一层比一层高。对于这个时代的人们来说,这种堡垒的建筑感觉很怪,这是西欧堡垒的风格,是赵榛设计的。

主堡上主要是军队驻扎着,在主堡的边上,还有几个副堡。有几个也是驻扎战士们的。剩下大多都是住百姓们的。

几万百姓和一万余战士,在短短的一个月里,用石头和烧制的砖砌成这样,不得不说古代劳动人民的伟大。本来赵榛觉得,万里长城的建造困难。看看这些人在自己杠杆工具与的启发下,在墙砖烧制的技术下,非常迅速地建设成了这么一座堡垒。让赵榛觉得,逼一逼那些朴实勤劳的百姓,建成那万里长城,也是可以的。

城堡的内墙,还是贴着厚重的夯土。几米厚,不好看,但实用,外面再用力也无法推倒城墙。

这个城堡在rì后会有一个名字,叫青石堡。因为,这城堡是用周围的青石和青砖砌成的。为了避免将来大举进攻的金军断了自己的水源,延着青石堡,一切的建筑还在继续。尤其是山下山泉的控制权,赵榛已经在那里建立一个新的城堡了。

现在,赵榛要给自己的新领地一点点的建设,但一口吃不下一个胖子,只能一点点的建。好在,这是一种可以看见的变化与速度。赵榛盘算了一下,自己在这里,至少可以牵制三万甚至的丝绢。

赵榛将信将疑的打开来,上面是一段短信内容。“解州被破,邵云率部退守陕州城,高兄勿念。使者为被金军割舌之人,与金军仇深似海,而且都是稳妥之人。不会泄露贵军秘密,请君放心。解州被金军攻破,数万金军正在杀来,请君务必小心。邵云上。”

发信的人是邵云。由一队被金军割去舌头的哑巴为使者送的这信,估计这队哑巴是被邵云救的。更是让人意想不到的是,金军的行军速度如此之快,难道对方又有了粮草了么?这个消息还真不是好消息。

赵榛还很清楚,再过一段时间,金军都统完颜娄室将发兵出动,攻打陕州城。而发生了七天七夜的一场大战。

但是,金军肯定在准备粮草,准备好了粮草,冬天一定会派兵出发攻打陕州城的。而中条山作为陕州城的门户,首当其冲。

看完信,这群哑巴使者就要走。赵榛给了这些被割舌头的哑巴准备了一些银钱和食物。食物这群哑巴都要了,但是银钱他们却坚决不要。这群哑巴不会写字,但是指手划脚的也让信王义军的人看出了是什么意思。

哑巴们让他们留着银钱给杀金狗立功的人,他们要吃的,但是不能要粮草了。也就是说,这群哑巴虽然身世可怜,却不贪财,而且恨透了金军。

哑巴使者走后,赵榛的斥候也送回一条消息来。金军都统完颜娄室派金将乌鲁撤拔正在中条山北部驻扎,金将乌鲁撤拔的军队不多,只有万人左右。赵榛对这批金军军队显然有着其他的想法,想一举将其击溃。

这时,狄雷来了。“殿下,有本地的百姓要见您这个高将军。”

在青石堡的城堡门口,数千名百姓挤在一起。这些百姓都是一些年青人,他们大多都是少年气盛,十分羡慕地看着这座新起的城堡。而且在城堡之下联通山泉的外围,是一根根木头扎成的栅栏。在山泉的一边,是几座木制的塔楼。

百姓们都知道,在不久的时候,这些木头,就会成为砖砌的墙。那么以后,以这座堡垒为中心,将建设一座城池。而且是一座依山傍水的坚固而不会被敌人掐断水源的坚固险要地山城堡垒。

他们已经看到了,一座青灰的石堡已经高高的耸立起来。怎么会那样快?他们不知道。其实很简单,当有了便利的工具和优秀的材料的时候,在几万人的协同下,他们会做很多很多。

万里长城,没有杠杆,没有滑轮。但是这万里长的长城,竟然是当时只有两千万人口的中国人做出来的。

在战国时,秦人的军队?

那时,秦人用最严酷的法律,让他们的平民一心生产粮食,这种把人变成机械的方法使粮食产量大大的维持在一个高水位上。

现在的中条山的百姓,他们做得劳动只是看天,种地,打猎。这一切做完后,很大程度上,他们是无所事是的。这时,赵榛手下收拢来的百姓们却是在干事。

一座大石堡,再修成辅堡,让他的百姓士兵住。现在,给这一些砌个围墙,保证他们自己的财产安全,抵挡金兵的入侵。保护家园修建城墙,谁不是高高兴兴的干着。就指望着把墙砌起来,到时,就是一座可以抵挡金军的险峻山城了。

可是,现在周围的这些老百姓还是住在夯土的土房子里。一旦金军来了,他们将被金兵侵略!被烧杀抢掠!将心比心,谁不想过得好,住得好?和家人一起平平安安?

金军侵略,宋军一败涂地,但是金军却屡屡被义军和百姓击败,为什么?是宋朝的百姓都是练家子?是宋朝的百姓都是无畏不怕死的勇士?那是不可能的!大家不可能都练过武艺,也不可能都不怕死!谁不想活着!

但是金军侵略,之所以百姓比宋军都强,就是因为百姓和自己的家人想活命,想求生!这是一个最简单的问题。这个时候,宋人还没有被打断脊梁骨。等以后金国侵占北方,而赵家却无力北伐,导致失去了民心。以后蒙古人南侵,汉人都失去的脊梁骨。蒙古军的前锋和最厉害的军队不是蒙古人和其他族人,是汉人!

百姓怕死,但是百姓有骨气,但是这骨气被赵家没有骨气的人生生给毁了。有些事情你不做,你没做,你不会做,不代表你就不能做。

凡事都是要领头的,赵榛现在做的这些,就是让大家挺起自己的脊梁骨。防御金兵,必须的。怎么防?自己防!练兵、屯粮、建设堡垒。这需要很多人一起来,有的种粮食和养殖,做食物。有的修建、砍伐树木、采集石头、烧纸砖头,要分工人尽其用。

没有领头的,就没有行动。故而,明明看着在,可周围中条山以及周边地区的百姓们也只能这样看着。现在他们不能光看了,因为金兵要来了。

没有一个合格的领导者,很多事情都是办不了的,一件事情,一定要有一个领导者。而且,必须是一个有能力的领导者,如果是一个没有能力的领导者,比如赵构。那一切优势和资本就会先被自己败光。

几个领头的百姓小声的说着,细数着这批据说是李彦仙手下骑兵军队和百姓的穿着。的确,在赵榛的倡导下,好多信王占领区人们穿得都很怪,衣服都用上了扣子,那是用布卷成条儿,来系扣的。短衣襟小打扮,这样一来,衣服就会省去折合部位,会省下很多料。更没有大肥的袖口,简捷,合身。

这衣服给加了垫肩,人们的身子给拔出一个漂亮的倒三角。赵小刀来了,他内着皮甲,外置胸甲,腰后一把战刀,在腰间,还有一把马刀。赵小刀的脸上,一方青铜鬼面面具,头上一顶光圆的头盔。

这样子要多吓人有多吓人,这就是赵榛创出的军队造型,清一sè的带面具。由于铁的用量极多,所以面具就不用铁了,而是用木头制作的。当然,赵小刀和赵榛的面具都是钢造的。

看到这样的军队造型,要不是自己大宋的军队,百姓们肯定会逃跑。看到这样可怖的骑士,百姓们理所当然的有点害怕。

赵小刀看着一群人有点害怕的样子,他喊道:“乡亲们,不用怕。你们派出个代表,这么多人不能全部进寨子进城堡,大人已经同意见你们中的一个。”

赵榛之所以减少人数,就是怕这群人里有金兵的jiān细,毕竟他要防备金人jiān细的混入。人越少越好。但是这些人来自十里八乡,哪里的人都有,要想举荐出一个人来,那肯定是最有名的。

几个带头的百姓头目左看右看,一人道:“玉轩兄,你识文断字,还是你去吧。”叫玉轩的是一个壮实的中年人,别看他身材强壮,但是却一个举士出身的书生。这个人名声很大,曾经当过一任县官,也算周边地区最有名的一个人了。

玉轩本姓刘,一看众人推举自己,刘玉轩便点了点头,上前一步对其在马上的赵小刀一拱手。

赵小刀也没多说什么,引马在前带路。李玉轩跟着他进入了外围的寨子。堡垒在山顶依山而建,而寨子则是将整个山峦、泉水都划进去了。

李玉轩也是有见识的人,但是他进来也对寨子里周边的景象很吃惊。进入了寨子里,也是分路的,一块块的草皮地和田地是要分开的。不然,畜牧养殖的牛马羊可能跑到田里乱来。在这里,所有骑乘的驴马都要配上兜档布,这样的话,可以挡住那些马驴屎。而那些兜档布满了,可以堆积到田里积粪追肥。

青石堡坐落地山的下面,就是山谷组成的天然校军场,上万军士正在那时大叫着演练军阵。但上万人马的那叫声,让人心悸,整齐的狂吼让地面都震动了起来。顿时吓得李玉轩腿软的差点坐倒在地。

随即,李玉轩心中却是非常的高兴。有这样一支可怕的军队保护,百姓自然能求得安全,金军自然无法攻破城寨。

赵小刀跳下战马,说道:“到了……”再看后面,那个叫李玉轩的读书人已经折服在青石堡之下。

虽然从现代的观点,青堡并不是很高大的,可对于没见过这种堡垒的宋朝人,却是看呆了。

欧洲式风格的堡垒建筑,高尖的塔顶,整个堡垒都是用青砖和石块用赵榛发明的三合土一块块垒码起来的。并且,这件石堡并没有雕花纹刻。纵是如此,这座石堡也是让李玉轩吃惊了半天,他也去过东京,看过那很辛苦,每天山人没有断过一天,没有休息过一天。但是因为有你们,让我真的很感动。只要有你们的支持,我就有动力继续下去。签约后,请大家一如既往的继续支持小城山人,谢谢大家的支持与鼓励。后面的章节将会更jīng彩。求大家给山人多一点点击,来纵横网站收藏小城山人的书,谢谢大家的支持和厚爱了。为了报答大家的厚爱,我这个月将爆发,每天一万字,你们的支持就是我的动力!请大家来支持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