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拜见上司
作者:帘卷朱楼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8360

( 请牢记 ) ( 请牢记 )第二日,大夫帮二丫换药时,发现她恢复得很好,只要以后按时换药,且注意伤口处不能碰水,想来过不十日便能痊愈。 李县令便请大夫留足药后,就与林将军作别,继续向泽州行进。

却不想不过行了十几里路,就有林将军的兵士带着杨家的家人追了上来。原来皇后和将军夫人甚是想念杨浩,又恐其在外玩野了,勒令他务必回家不许误了在京过新年。

如此李县令自是不好留他,且离着州府已是近了,又有林将军刚剿了老屏山上的贼寇,自是大大震慑那些不安份之人,想来前方应是没什么危险的,便建议杨浩带人一起离开便可。但杨浩却认为男子汉大丈夫做事有始有终,且离着尉县也就只有三五天的路程了,不差这几天。而且他心中存了一段心事,还未找机会说出。

如此议定后,那林家兵自是独自回复去了,那杨家下人随小主人一起上路。

二丫见了不由叹道:与杨浩接触这么久,自是知道他本性不坏。便是在前世听说他恶劣,也不过是脾气不好,喜好打架欺负人,却也没说是要了谁的性命,做过最招人恨的事也就是求了圣旨强娶了李淑妍,最目中无人的事便是打了那宫中贵人,但圣上不也说错不全在他吗。由些可见,杨浩不过是一个世家寻常见到的纨绔而已,却在前世三人成虎被传得那般妖魔,好像他在边关与外贼勾结是水到渠成的事,只怕是有人心中自有妖魔罢。

行不到两日就进了泽州城,李县令此行不欲张扬,便与杨浩商议:只自已一家入城,杨浩及兵士暂且在城外等候。杨浩想了想,便命兵士们在城外一村庄落脚,自已和杨华随他们一同入城。

等到了泽州城,大家先是找个家客栈好好休息了一夜。第二天一大早,养足了精神的李县令便穿戴好官服,特意雇了顶轿子坐着,只带着孙师爷王桐二人去拜见知府大人。

那知府大人见李县令按期报到自是万分高兴。原来这知府大人姓刘,乃是京城川阳侯府的旁支,官途倒也顺畅,只是一时不察竟得罪了京中权贵,便被谪贬到此地任了知府。

刘大人胸中自是憋了一股气,誓要在此作出一番政绩来给世人看看。然真正来到此处,才知自己想得为免太简单了些。这泽州城地处我朝与北蛮的边界,土地贫瘠,自来出产不高,且冬季北蛮人偶或越界抢掠,百姓苦不堪言。故此大多有些门路的官员,决不会来此做官的。

也倒也罢了,然没想到的是上任在此做官的人,因嫌这里油水太少,便巧立名目勒索百姓。每年下拨的救济食粮,本为朝庭示恩以民,却也被他拿来取利,小斗借出大斗还,还要加些利钱。百姓为了活命也只能忍受,如此债上加债,爷爷辈的债得还到孙子辈。那上任终是赚了个够本,便花钱打点上下,一纸任书到了京城做官,把个百姓高兴得差点敲锣打鼓,只是却也给自已留了如此的一个烂摊子。

这泽州府的几个属县,又以尉县的情况最为严重。尉县属老屏山山脉,全县几乎大半多为山地,百姓一年到头劳作,便是混着野菜的饭食也填不饱肚子。这尉县北边还有几座不名知的荒山,既是荒山便知是物种匮乏,不能给山下百姓惠利。

上一任的尉县县令倒是个实成的官,虽说没见什么大的才干,却也不是个鱼肉百姓的人。只是他来此一年多尚未见政绩,就因母逝丁忧,倒也是个至孝之人,初闻噩耗便吐了血,等不及有人来接手便要回乡。刘大人见此也不好阻拦,因想到这个缺还不知何时才有人补上,便自作主张让他回乡,点了县丞暂代县务一应之事。

刘大人照例恩威并济地说了一通好好做的官报效朝庭的一番话。李县令自是诺诺应是。二人又谈了些京中趣闻轶事,旁边兼着些幕僚师爷们凑着趣,大家一进谈笑风生。刘大人不由在心中暗自点头:这李县令谈吐中自有文人的清雅,看着也是个忠厚老实的,且言谈中也带了要做出一番政绩的豪气来,他所带的师爷瞧着倒也是颇通吏治。

刘大人便在心中拿了主意,让人备酒席算是为李县令接风,李县令自是受宠若惊。因在谈话中得知此次李县令只带了一女来此上任,便命人去接李小姐让刘夫人在后院招待。

李县令在心中也是取中刘大人的。看他眉目清明,举止高贵,谈话中也是一派做实事的作风,又如此宽待人,心中便轻松了许多,想来在此任期中只要做好本职工作,与上司的关系就是不难相处的。想到此不由暗暗与师爷交换了眼神。

早在此前孙师爷就劝告过李县令,一般去新地方任职,最好是拿些银钱出来打点一下上司。李县令却有文人耿硬不折的心思,坚决不行此事,最后各退一步,李县令袖了张二百两的银票,到时见机行事。孙师爷见此便知李县令已是打定主意,不做那肮脏之事,又见刘大人如此行事做派便也不再坚持。

不想那奉命去请二丫的人,不仅接了二丫,把杨浩主仆二人这两个也一并带来了。原来杨浩不放心二丫一人前来,怕出什么意外,便自觉跟了过来。

如此倒是把刘大人给吓了一跳。他实在是没想到这京城小霸王也会出现在这穷乡僻壤。李县令见此忙做了一番解释。刘大人不由再次审视起这李县令来。虽说京城世家大多看不起行伍出身的杨家,但怎么说人家也是不折不扣的皇后母家,且据说这皇后所出的二皇子将要被立为太子,故也没人敢小觑杨家。只是那杨家大多戍边,与各家也没什么太大的来往,却不想这么个不起眼的七品县令竟得镇国将军的青眼,竟是让自已的亲子在京城横着走的杨浩亲自护送。若是借此与杨家攀上些关系,对自己仕途倒是大有裨益。

其实世上的很多事都是很简单的,只是人们往往要心生暗鬼妄加猜测,于是简单的事情也就变得曲折复杂起来。但他却不知道这李县令却真是他命中的贵人,此是后话暂且不提。

刘大人待客是愈加地热情。而后院刘夫人也在心里惊叹。初时,她便知道尉县的李县令不过一乡间富户,真正是寒门出身。为了夫君将来好治理属县,自是要处理好与属官的关系,而她与下属女眷结交的好更是事半功倍。今日不过招待一个乡下来的丫头,虽说并不曾轻视于她,却也不些漫不经心,哪知一见之下,不过片刻功夫便推翻了自已先前的想法。

若是未记起前事的二丫,自是大礼上不错,但细节方便有待商榷,再则第一次与位高贵文雅的官夫人近距离接触,总是难免打怵拘泥,上不得台面。可现在的她却是有着川阳侯府二少夫人的记忆,因现在只是个小乡绅家的小姐,自是努力按着自己的身份来行事,但一个人的气质并不是能压制得了的,总会在某个不经意的举止中流露出来。

而看在刘夫人的眼里,二丫便是举止高雅进退有度的大家闺秀。再者,刘夫人虽是有了一儿一女,然因为儿子要进学,女儿娇气又到了说亲的年龄,故此次来泽州均未带在身边。而二丫是只身随父亲来此,又与刘夫人的女儿年纪相当,刘夫人不免起了移情之心,对二丫越发的怜惜起来。

第二日天还没亮,刘大人就派了几名差役随李县令一同去任上,既有护送之意,也有给他长脸的意思,李县令自是将上峰的这番心意记在心间。

如此,因有那几名差役前方的安全自是不必担心,再有就是那来送信的杨家下人,时时焦急害怕自己不能回去交待的苦瓜脸,李县令便有些不好麻烦杨浩再继续护送下去。况且晚上李县令仔细考虑后,与孙师爷二丫等人商议,因安全问题暂且不接家人来尉县,这是他自进入北山省便在考虑,踏入泽州地界看到这混乱一片终是拿定了主意。

二丫虽不想骨肉分离,但想到自已这趟的艰辛,况且又有幸得杨浩的护送,若是祖母她们这些老弱妇孺,指着那些个忠厚的庄户汉子,真是出个意外就追悔莫及了。

李县令也担心这些汉子空有把子做活的力气,却不知变通,这次出门在外的经历,让李县令对他们独自上路也是不放心,若是回去的路上有个意外,也难对家中父老交待。便趁着杨浩返京,让他们也一起返程,好让杨浩顺路帮着照看一二。

杨浩见此情景,便也不好再坚持。终是瞅了个空,找到二丫说话。

二丫正在房中匆忙写完要捎给家人的信,正交待着那庄子里的人,便看到杨浩走来,便转过身来笑道:“杨公子,你找我有事?”

杨浩没注意到二丫的称呼已是变得生疏了,只是看着她美丽脸庞上那对清澈的眸子,只觉得有些头晕,红着脸结结巴巴地小声说道:“你出来一下,我有话对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