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四章 起因
作者:泰梦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8812

( 请牢记 ) ( 请牢记 ) 1971年11月16日-3月17日,南华联邦新型核潜艇101艇进行长航试验,预计共90天,航程26300海里,其中累计水下航行25天,艇长为李金奎上校。

潜艇在太平洋和大西洋海域航程达23625海里,水下航行69天,航程18868海里,其中最长一次水下航行25天。

水下航行1600小时(约66天),平均航速大于11节,总航程23625海里,相当于绕地球赤道一周,这一试验也打破了1960年2-5月,美国海神号核潜艇创造的连续航行84昼夜的世界记录。

1972年3月18日,当时的美国西太平洋舰队的小鹰号航空母舰战斗群开进西太平洋。

这一部分属于国际公海,按照联合国海洋公约,当一国要在国际公海执行海军行动时,应事先向临近该海域的周边国家通报,以避免误伤事件的发生。

当时美国海军在未向南华联邦海军事先通报的情况下,派遣航母沿南华联邦领海边界巡航,遭遇到一艘刚刚完成远海实验任务正在水面返航中的南华联邦海军海龙级战略核攻击潜艇。

美军不但没有避让,反而起飞p-3c反潜机投掷反潜声纳浮漂对南华潜艇方位进行三角计算。

这对一艘潜艇是非常危险的,因为这意味着下一步就是反潜攻击。

南华潜艇一边进行下潜规避,一边用长波电台和位于摩鹿加的基地联系,请求支援。

美军小鹰号不但没有中止这一危险行动,反而全队跟进,驶入南华联邦西太平洋领海,死缠住海龙级潜艇不放。

摩鹿加的战略指挥基地接到电报后,通过总参谋部命令西方军区国土防空部队紧急出动两架a-11攻击机带弹出航并派两架f-11战斗机护航支援我方潜艇。

在新不列颠岛西南30公里上空,南华联邦飞行员先用英语警告美方,你们已进入南华联邦领海,请立即退出。

小鹰号不但装聋作哑,反而起飞了两架战斗机进行警戒飞行。

这时局面陷入僵持,南华联邦的两架攻击机只好保持在内圈,另外两架战斗机则在外圈与美方战斗机作平行飞行监视对方。

美国佬的霸道行为最终激怒了南华联邦飞行员,其中的的一架f-11突然拉高,然后猛的向右翼的美军战斗机斜切下去,美国飞行员吓得赶紧向右加力猛拉,逃离接触空域。

同时,南华联邦的ja-11攻击机打开火控雷达锁定美军航母编队,双方剑拔弩张,海上冲突一触即发。

美军的战斗机降落航母后,小鹰号全队驶离南华联邦领海,在向关岛美军司令部通报情况后,为避免和南华联邦海军再次危险接触,奉命返回母港。

这一事件,引起了双方高层的重视,美国海军对该事件的描述是--二战后美国海军航母编队在西太平洋区域最具爆炸性的海上接触。

当年的4月,时任美国国防部长,现在的总统顾问穆继特访问索龙,和南华联邦商量建立--华美海军海上航行双边通报制度,以避免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

南华联邦在该事件后,开始加紧对所有潜艇的改进和对美国航母攻歼战术的研究,航母编队和防空军的重要地位和换装新式装备的急迫性进一步提升。

其实,早在1964年8月至1969年10月,美军无人驾驶高空侦察机入侵南华联邦领空97架次,先后被击落20架。

从1965年开始,美军逐步升级,入侵南华联邦领空的美军战术飞机也日渐增多,围绕打击入侵美军战术飞机的所谓打擦边空战由此展开。

这种作战,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的特殊空战,必须严格执行作战政策,战术、技术难度非常大,既要严格遵守不示弱,严惩入侵美机,又要不主动惹事,不出国境,不入公海作战,将入侵美机歼灭在南华联邦境线内,战机稍纵即逝。

执行截击作战任务的飞行员要在有限的空间和时间里准确抓住战机,稍有疏忽,就会导致整个战斗失利。

为了做好迎战准备,参战部队反复进行战备教育,克服麻痹思想、急躁和蛮干情绪,以昂扬的斗志时刻准备迎击入侵之敌。

在战斗准备上,做到常备不懈,严阵以待,战斗值班飞行员做到身不离甲,脚不离靴,时刻保持三个一样,即备份值班和正式值班一样,复杂气象和一般气象一样,没有预报和有预报一样。

指挥员和战勤人员吃住在指挥所内,高炮、导弹部队吃住在阵地上,雷达操纵员吃住在工作车内,每天24小时轮流开机警戒。

为提高击落美机的概率,严密组织了弹炮协同,力争使入侵美机有来无回。

参战部队还广泛开展打击入侵美机的战术研究,熟记并坚决执行有关政策规定。

精选了技术精、作风硬的飞行员,组成反低空作战的尖刀分队,从摸清敌各型战术战斗机的性能、战术入手,深入研究入侵敌机的规律特点。

另外,提出了要求--军事要服从政治,我机只能在境内作战的政策性要强,不得在公海与美军交火造成两国交战事实,避免爆发大规模的冲突。

针对既有我机和友机,还有高炮和地空导弹部队参战,不能造成误伤,作战组织指挥难度大,协同复杂等诸多特点,摸索出进行这种特殊空战的战法--即采取在有利待战空域隐蔽待机,美机一入国境立即跟踪,采取直线出击和大速度、大角度、大坡度截击等方法,将入侵美机击落在我国境内。

1965年10月5日,气象条件是晴间多云,美空军先后多次出动飞机进入南华联邦西部边界地区,当日值班指挥员准确判断敌机有可能进入防区,适时果断下达战斗命令。

南华联邦西部军区机场战斗值班任务的是第三飞行集群第5大队第3中队长张运宝及飞行员孙丙君、张振芳、翁继昌,刚刚吃罢午饭,在休息室待命,突然接到值班参谋下达的四机一等作战命令,战斗警报声同时急促响起,整个机场顿时起来,飞行员、机务人员、后勤保障人员飞速奔向各自的战斗岗位。

一颗命令飞机起飞的绿色信号弹腾空而起,中队长、带队长机张运宝率领他的僚机孙丙君和张振芳(长机)、翁继昌(僚机)各自驾驶f-11战斗机依次起飞,平行列队飞向作战空域。

指挥人员根据情报,引导四机编队隐蔽进入有利待战位置。

这时,美军一架ra-3d型电子侦察机在4架f-4c型战斗机掩护下,侵入南华联邦西部边界地区上空,纵深达30多公里。

得到命令的南华联邦空军四机编队投掉副油箱,增速爬高,争取战术优势。

四机迅速爬至7000米的高空,进入约一千米厚的云层,带队长机张运宝首先发现目标,立即向指挥所报告:“发现一个大的(指电子侦察机),没有发现小的(指护航的战斗机),大的是不是敌机?”

指挥所回答:“是敌机。”

由于南华联邦空军战斗机大速度进入作战空域,以每小时约1300公里的速度飞行,而美电子侦察机速度慢,以每小时约600公里的速度飞行,稍有迟疑就会飞到敌机前面,张运宝随即下达--攻击的命令,四机边靠近敌机边拉开战斗队形,距敌机约1000米的距离即发起轮番攻击。

张运宝率先开炮,命中敌机,孙丙君、张振芳、翁继昌,依次向敌机发射了一串炮弹,一举将美军电子侦察机击落于南华联邦境内。

四机从接敌攻击到战斗结束,总共56秒。

随后,第二梯队的四架南华联邦空军战斗机赶到,美军护航战斗机迅速脱离战区返回。

从这时开始,叶奋韬认识到--和美国的蜜月结束了,虽然双方秘而不宣但对抗不可避免,索性放手大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