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节地主家收租(2)
作者:孑与2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4908

老钱输了棋局,自然不高兴,让仆役给自己弄一壶酒回来,有猪耳朵拌上一盘子,主簿是老朋友了,不会见怪,一壶酒,一盘子猪耳朵,俩人准备重开战局,再起烽烟。

每到收租子的时候,朝廷便会有御史巡视乡间,任务很明确,就是查看有没有欺负农户的事情发生,查jiān究亢是他们的主要工作,手中握有便宜处置的大权横行乡里,让所有地主老财叫苦不迭,无他,这时候农户要是和主家起了纠纷,御史们会毫无原则的偏袒农户,给自己博一个青天大老爷的称谓。..

长安下属的三县中,长安县在城里,万年县也在城里,蓝田县是新划进去的,那里一定充满了各种黑暗和各种不平等,年轻的御史们带着随员,绕过长安,万年两县,直接杀向了从未被阳光照耀过的蓝田县。

县衙里没人,县尊下了乡,主簿下了乡,县尉带着衙役去查看牛家村为什么会接连死了三头牛,都有公务在身,御史们对于蓝田县官员的勤勉还是持肯定的态度,不用招呼,自己去地主老财最多的地方,那里该有让自己扬名立万的机会。

不用说,玉山是首选,云家乃是恶霸之家,横行长安的不法之事罄竹难书,程家,牛家也不是什么良善人家,还不知道在缴租的rì子里会有多少良善的百姓被逼的背井离乡,抛弃妻子,卖儿卖女,想想都让人心酸,这种时候怎么能少了自己?..

被派出来的御史都是各州府简拔上来的年轻干才,在大唐朝气蓬勃的开明官场气氛中养成了敢说,敢做的大气度,多年以来,李二的这个看似糊涂的政策,却给李家带来了无数的光环,权贵之家在缴租的这段时间里就算是被罚,也无处讲理。只能自认倒霉。不过这种事情极少,百姓抱着民不与官斗的心思不会轻易地找主家的麻烦,一旦要找,那就是实在没活路了。

肥马轻衣行于陌上,少年得意正是好时光,杨柳依依披拂在身上似乎要挽留这些年轻的官员多驻留片刻欣赏一下自己婀娜多姿的神态,可惜。百姓处在水火之中,高门大户煎迫甚急,再好的美景也无心观赏,只愿那些地主老财不要过于心黑。

程家租子缴的欢天喜地,庄户们互相搀扶着往家走,面红耳赤的炫耀自己家今年多了多少收成。程家表示感谢的法子就是美酒,老程小程不在,程处弼被老娘从书院叫回来主持收租大事,庄户们胡乱把粮食往仓库里倒,管家,账房笑嘻嘻的记账,庄户们说多少,就多少。连大秤都省了。

交了租子就在棚子底下啃锅盔。喝肉汤,顺带着再喝一大碗烈酒。不喝都不行,程处弼已经喝得迷三倒四,敞着衣衫露出护心毛,十六岁的孩子也不知拿来那么些毛发。

此处没有不平事,躺在棚子里的几位,不是被打昏了,而是因为不胜酒力醉倒了,婆娘娃守在身边,顺便再吃几块锅盔。

程家的庄户都是跟随老程多年的老兵,才不在乎多收上三的老汉不知道,府兵出战,根本就不需要交纳钱粮,那个被云家恶仆欺负的百姓也不知道,孩子长到成年,领到口分田和永业田才开始正式纳税,老天爷,皇家都不敢下手征收月子里的娃娃的税务,云家凭什么敢?谁给了他这样的胆子?

老头子张着嘴唱着听不明白的小调,牛耳麻鞋里的那双黧黑的脚丫子表明他不知道吃了多少苦,唱山歌,或许是他最后的一点乐趣了吧。

云家庄子很繁华,街市上人来人往,道路两边高大的瓦房无不显示着他的富庶,一匹马肆无忌惮的在小商贩的摊位上东吃一口,西吃一口,不但没有人敢阻拦,反而陪着笑脸给那匹马挠脖子,他甚至看见有的小贩在往那匹马的钱袋里放钱,一匹马都如此的跋扈,更不要说人了。

抬眼看看道路两旁高大连绵的屋舍,又低头瞅瞅脚下干净整洁的青石板,他几乎不敢踩,只觉得那上面都是百姓的冤魂,雪白的墙壁在他眼里慢慢变成了血红sè,街道上那些虚假的笑容,伪饰的繁华,像一座巨大的山向他身上压了下来,他艰难地喘息着,手伸进怀里。紧紧攥着那份准许他便宜行事的手令,似乎这样自己才能生出一份勇气来。

云家大门里出来一个彪形大汉,敞着衣襟,满脸横肉,走起路来三摇八晃,路人纷纷闪避,随手从摊子上拿过一个脆瓜,一掰两半扣在嘴上吃,瓜汁子顺着嘴角往下流,形容粗鲁,商贩一口一个宝爷的叫的殷勤,还拿出最好的果子让大汉多吃些。吃完了没见付账,说了句没滋味,又拿起下一家的脆瓜继续啃,小贩敢怒不敢言。

风言奏事原本就是御史的职责,更何况现在亲眼目睹,御史这时候反而平静了下来,如此的恶行,在玉山这片罪恶的土地上至少存在了六年之久,藏污纳垢之地,也敢说是地灵人杰之所?

李纲不配为一代文宗,辛玉山有孙婿如此枉称大儒,元章先生自负道德高洁,原来只是一个笑话,今rì,就是拼了命,也要为云家庄子的百姓讨回一个公道,还这片土地一片蓝天(未完待续。)

PS:第二节送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