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七章 渡江
作者:雨天下雨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6586

长江江面上,三艘体型庞大的军舰小心翼翼的沿江上游驶去,这三艘军舰正是国民军上半年才服役的长乐级炮舰。 无弹出广告文本小说站

陈敬云成立大元帅府后,下设统帅部和政务院,原来的海军处也就顺势成为了海军部,萨镇冰就任海军部总长。原属的国民军海军自然也就全部转入到南京临时zhèng fǔ所属,编制和船只以及人事任命没有任何的变动。第一舰队任旧是以海圻号、海筹号、海容号、海琛号这四艘巡洋舰为主力,以陆续归国的级炮舰,楚字级炮舰以及剩余若干炮舰,其中的部分老旧炮舰已经被迫退役,挪出军费来用于其他军舰的费用。第二舰队和第一舰队的定位不一样,第一舰队是远洋作战的巡洋舰队,主力舰队都集中在江yīn基地和上海基地,并活动与在南京以东的长江部分,南京以西的长江对于第一舰队的战舰来说,水深以及其他河道的障碍是巨大的威胁,同样大小的远洋驱逐舰要比同型炮舰吃水深得多,所以没有必要情况下,第一舰队的主力是不会轻易沿江西进,怕的不是北洋军的陆军重炮,而是怕自己搁浅了造成船只破损。

但是第二舰队装备的都是炮舰,装备了那么多炮舰,那么内河的巡弋以及其他任务自然是交给了第二舰队居多。国民军控制区下有三条水系,分别是长江,珠江,闽江,其中的闽江算不上大江大河,也开不进去大军舰,所以第二舰队只是在福州港里驻扎了一支炮舰支队,为第四炮舰支队所辖不过两艘三百吨不到的炮舰甘泉号和舞风号。但是福州还有一个训练舰队,也就是第三舰队还有三艘今年才入役的训练巡洋舰,这可是三千两千级炮舰,第三炮舰支队四艘江字级炮舰全都部署在长江。

并且海军部已经决定蒋这三个炮舰支队作为长江中游的主要海军力量,除四艘江字级炮舰部署到九江外,还有级炮舰作为海军在芜湖以及安庆等皖南地区的海军存在,必要时候,海军还会调遣第一舰队冒险进入长江中段水道。至于现在嘛,还没有到那个地步,海军自然舍不得把少数几艘主力舰冒个搁浅的危险驶入长江中段。所以这国民军发动渡江作战计划之时,最主要的海军火力掩护就是来至于第一炮舰支队和第二炮舰支队,级,一共十一艘炮舰。

尽管长乐级炮舰是专门作为内河炮舰而设计建造的,但是长乐级的吃水深度其实也不浅,足足有两米级炮舰等着了。刘宏业到达的时候,第二炮舰支队的队长吕健乃是刘宏业的同学,不但是福州船政学堂同一期的毕业生,而且在英国留学的时候也是同一期,连后来上英国舰队实习的时候还是一期,所以这同学十几年的两人见到后自然免不了问候几句,当吕健得知刘宏业率领的两艘炮舰竟然因为一艘搁浅一艘被撞而损失战斗力的时候,把嘴巴张的老大,让刘宏业脸sè涨得通红,最后是冷哼一声就是走了出去。

回到长乐号上后,刘宏业依旧有些心烦,不过烦归烦,很快他就接到了来自于芜湖方面第二军指挥部的命令,让海军舰艇向某某方向进行远距离炮击。刘宏业接到传令后不敢怠慢,和吕健商量一阵后,就是简单确立了炮击的计划,随即停泊在江面上的这九艘炮舰已经对这北方陆续开火。长乐级上的主炮乃是一门105毫米舰炮,而楚字级上的主炮为两门120毫米舰炮(舰炮型号繁杂,前文中全用三寸、四寸、),值得注意的是,这些长乐级的舰炮以及楚字级乃至江字级上的舰炮都是用的rì制舰炮,所以才会出现105口径,120口径,而不是标准的英寸口径!现在上海兵工厂得到了大量的技术资料后,已经开始仿制美式的四寸舰炮,东南钢铁厂也根据兵工厂的要求试制相关的特种钢材。

相对于陆地火炮的进展较为顺利,海军舰炮的研制尤为困难。虽然现在的陆军加农炮对于福州兵工厂来说难度也不小,七十级和长乐级的主炮和相当数量的三寸副炮就是根据陆军提供的目标指示,进行了远距离的炮击,这些海军舰炮都是高倍径的加农炮,shè程可比陆军的火炮大多了,炮击一开始后,就一直持续了很久,各舰的主炮陆续开火,它们并没有打的很急,而是间隔一会才会开下一炮,免的打的太快损坏身管寿命。而在众人的视线之外的某处山谷内,一个北洋军的炮兵阵地爆炸声连连,让北洋军第三师dú lì旅下属的炮兵营营长听的心惊胆颤,第三师dú lì旅被部署在前沿,就和芜湖隔了个长江,国民军要从芜湖方向渡江的话,那么第一个遇上的就是这个dú lì旅。

碍于情报侦察能力,现在冯国璋都不知道国民军到底在那里云集了主力,虽然大体上能够猜的国民军不是在皖南就是在苏南,但是这一段距离这么长,到底哪里才是渡江地点呢?冯国璋不知道,这个第三师dú lì旅自然也就不知道了,隔了个长江,他们连对面的国民军现在到底有多少人都不清楚。

而第二军指挥部早已经通过空中侦查,得知了这个dú lì旅的大致驻地,并在数天前侦查到了他们的炮兵营驻地,当时马成并没有对他们进行隔江炮击,因为隔着距离太远,第二军下属各部队中装备的都是75口径的火炮,其中的野炮shè程不过六千到七千米,山炮更低只有四除了自持陈敬云嫡系,较为亲近的将领外在私下场合偶尔说说外,公开场合上已经无人用了。

陈敬云自己给自己升为元帅,为的就是给手下让出上将这个级别的军衔来,不然他一天是上将,下面的那些将军们就一天都别上也晋升上将。而陈敬云如此举动,摆明了就是说,位置已经给你们腾出来了,谁能头一个当上上将,就看你们自个的造化了。

眼中能够盯着上将位置的不外乎国民军内的众位中将,尤其是四大军长以及三部总长等少数几个人而已,而更多的少将则是盯着中将的为止,那些校官,尤其是一些久居上校的资深校官们已经是等不及要把自己的肩章换成将官特有的肩章了。

马成在指挥部说的时候,实际上第二军下属各部队已经开始行动,在海军和炮兵部队发出炮击后,第九师下属一团已经在海军的掩护下,登船准备渡江,紧随他们后头的是大批的工兵部队,工兵们需要用准备了多时的各种材料快速架设浮桥,架设浮桥后才能够接应大部队渡江,毕竟要渡江的除了五六万人外,还有大批的武器辎重,不可能全部用船运输过去,而且除了部队自身外,后方还有后勤部组织的大批民夫,这些民夫同样会跟在部队后头,为前线的国民军战斗部队运输后勤补给。

统帅部提出渡江计划的时候,甚至是提出直接在长江上建一条永久大桥,但是由于工程浩大,技术难度太大而放弃,只能是选用加固加大的浮桥用来后勤补给的运输。

第九师的一个团两千余人乘坐小木船等小型木制无武装船只在海军的掩护下很快抵达对岸,虽然遭到了一定程度的抵抗,但是北洋军第三师dú lì旅的抵抗力度并不大,显然他们也是知道在岸边和有着舰炮支援的国民军对打对他们是很不利的,所以防守的重点并没有放在江边,而是长江以北的城镇里。

第九师的第92团建立了滩头了,开始掩护工兵部队架设浮桥!

国民军筹备多月的渡江作战计划终于在这个时刻开始了,等浮桥架设完毕的那一刻,就是国民军主力挥军北上之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