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3章 登基称帝上
作者:常欢乐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4972

ps: 希望《重生吕布一统三国》的朋友请关注我的新书《超级暧昧高手》,希望能多提宝贵意见!

当吕布继续在全国各地巡游,削弱保皇党势力时,京城里传来消息,少帝刘辨服用药物过度,驾崩。 首发--无弹出广告

吕布赶紧领兵回归洛阳,此时全国各地稍微有些势力的汉室宗亲全被吕布派人以刘辨的名义清除干净,能够继承刘辨皇位的只有吕布和皇后唐妍的私生子刘熙。

是顺理成章地让刘熙推上皇位,自己做摄政王呢,还是自己干脆黄袍加身自立为皇呢?

把私生子或疑似私生子推上皇位的例子,莫过于吕不韦、多尔衮,这两个人都没有好下场,他们悲催的下场让吕布惊醒,不能因为照顾少数人的观感而放弃皇位,权力会迷失心智,自己若是把皇位交给刘熙,等他羽翼已丰,到时父子之间定然决裂,就像李渊、李世民,李隆基和他儿子一样,吕布不想重蹈他们的覆辙。

再看黄袍加身谋朝篡位,王莽当时是成功的只是因为改革不利所以最后功败垂成,还有曹丕、司马炎、杨坚、赵匡胤乃至于袁世凯没有称帝之前,这些人的成功经历告诉吕布,只有狠下心篡位夺权,自己完全掌控权力,才能保证自己这一代的利益以及千秋万代的功名,不然像曹操那样顾忌名声最后反倒落了千古骂名。

吕布没有在第一时间称帝,他先让孔融安排了刘辨的丧礼,是按照汉灵帝的规格一样照搬,吕布作为万年公主刘言的驸马,也参与丧礼。

丧礼过后,全国各地拥戴吕布登基称帝的表文络绎不绝传到洛阳。所有手握重兵的武将、所有商会、所有学校、所有农会、所有工会、所有教会、大部分文官、大部分世家人物、大部分商贾全都献上了劝进文,各大报纸长篇累牍地回顾着吕布这三十八年人生中对大汉的贡献, 绝大部分大汉民众都深切地感受到,没有吕布,就没有他们现在富足安稳且蒸蒸日上的生活。

吕布召开内阁扩大会议,把所有保皇党的骨干人物都召集在一起。郑玄、孔融都怀疑这些劝进文是吕布提前授意的,吕布笑而不语,由田丰提议,举行全民公决,是该让刘熙称帝,还是让吕布称帝。

全民公决的结果是,千分之九百九十九的人赞同吕布称帝,四千,逐步推行简体字和普通话,普通话以洛阳话为标准音。洛阳话原是东周通用全国的雅言,《诗经》的语言就是雅言,孔子讲学用的就是雅言,而不是鲁国方言,孔子成为推广民族共同语的先驱。魏晋南北朝时,以洛阳语音为标准的“通语”从中原传向北方和江左一带。隋炀帝杨广以洛阳为首都,把数万户富商大贾从全国各地迁徙到洛阳,推广以洛阳为代表的正音和正语。唐朝时,洛阳话被看作汉民族共同语的基础,唐代科举时赋诗作文也提出了语音方面的要求,即要符合从魏晋南北朝流传下来的以洛阳语音为标准音的《切韵》的规范。洛阳话和汴京话十分接近,两地流传的语音被称为“中原雅音”,“中原惟洛阳得天下之中,语音最正”。

天下暂设十五州和五直辖府,司州为第一州,五直辖府为中京洛阳府、东京开封府、西京长安府、北京邺城府、祖京九原府,以后会设置二十州(一百个郡)和十直辖府。

一个月后,登基大典筹备完毕,除各个远征军的副将留在驻地外,其他大将都陆续赶到洛阳,参加主公吕布的登基大典,并在大典后接受封赏。洛阳府周边各道驻军精锐也选拔出五万人,跟吕布亲率的近卫军一起十万人参加登基大典的阅兵式。

这一年,黄元3001年,华元一年,也就是西元二零一年,这一年的一月一日,中华帝国隆重举行了开国大典。

皇城南门中华门上雕梁画栋,上千把黄龙旗和麒麟旗飞舞;中华门前的校场上十万精锐之师身着最新战袍手持最新武器,气势雄壮,威武不凡。更远处,是数以百万计的洛阳府以及周边司州、长安府、开封府的百姓们前来观礼。

中华门城楼上上百位通天教教士齐声喝道:“陛下驾到!”

在百万军民“万岁!万岁!万岁”的巨浪欢呼声中,吕布一身金黄滚龙袍,威风凛凛地庄严肃穆地走出中华门,沿着临时铺就的长长汉白玉阶梯向中华门城楼走去。

吕布身后跟随的是以高顺、张辽、黄忠、赵云、董昭、田丰、沮授、郭嘉为首的上千名文武重臣,人人也都是换上了崭新的朝服,精神抖擞地,一脸喜悦地跟随在后!

须臾,吕布到了中华门城楼最顶端的加冕台上转身面向南方,文武群臣分立两旁。

登基大典司仪左慈大声道:“登基大典现在开始!”由于参加大典的上千名通天教教士一起运功,再配合吕布发明的扬声器,将声音传播到整个洛阳城,甚至更远。

中华城楼的鼓乐台上,禁卫军乐队吹起吕布谱就的国乐,乐曲激动人心,将全城气氛调到最高。(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