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1章 真真假假
作者:注海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7692

六堡并不大,方圆约两里地,一半是军营区,一半是商业区,是典型的边关小镇。商业区只有一条大街,街道两边有二十几座商铺,一眼就能望到头。而军营有操场与营帐,可住上千人。

楚天易一路走访慰问,六堡内很快就恢复了平静,居民安安分分地呆在家中,军士老老实实地窝在军营里。楚天易还不放心,亲自到军营去慰问,还许诺将官库内的饷银拿出一半来劳军,众将士自然感恩戴德,山呼万岁,这种热情又大方的主真不多见啊。

六堡城内的军备物资还算储备充足,府库藏有饷银六千两有余,粮库有米粮三千余石,军库有各色装备上千套,马厩有战马四百多匹。现在上皇大驾光临,这些东西自然归入楚天易的腰包,来出近半粮饷来劳军,还有很多剩余。

有了钱粮,自然不能让它们压仓底,第二天一早,楚天易就把六堡城内的明军集合起来,征兵!

明朝实行义务兵役制,当兵非但不光荣,简直跟农奴无异。军户世代从军,老子死了儿子上,大哥死了小弟上,除非全家的男人都死绝,不然该你家服的兵役就由你家服。

另外,军队实行屯田制,军士打仗时上阵当炮灰,和平时期种地打粮自己养活自己,甚至还要给官府上交军粮,实在是欺负人。再加上某些黑心军官侵吞军屯,军户分到的土地越来越少,但是要上缴的军粮却只增不减,很多军户濒临破产。连饭都吃不饱的军队,自然也没有什么战斗力,虽然辽东军也属于边军,但是战斗力还是与日俱减。

义务兵役制只能训练民兵,只有募兵制才能养出战斗力超群的特种兵。楚天易深知兵贵精而不贵多的道理,在公布当兵包吃包住,每月还可以领饷银取得太差劲,朕给你赐个好名,以后就叫张仁贵吧。朕希望你像唐朝名将薛仁贵一般能吃,也像他一般能征善战。”

“谢陛下赐名。”张大壮忙下跪,却被楚天易拦住了。

“你们都是朕亲兵,以后见朕皆可免跪。”楚天易又给部下一个特权,他要用这种方式提高小兵的待遇,不只是物质上,还有精神上,要让百姓都真真切切地看到:当兵光荣不是句空话,这样有志之士才会踊跃参军。

六堡展开热火朝天的征兵军训之时,一支十人组成的骑兵队呼啸而至山海关。山海关的守军看过通关文牒,立马开关放行。这支骑兵队是楚天易用六堡镇抚杨天宠的名义派出去的,骑兵队由铁牛带领,队员都是楚天易的铁杆。他们假借传八百里加急军情的名义,一路马不停蹄地往北京赶,沿途边关都不敢拦。

过了山海关,离京城也就不远了,一行十骑快马加鞭,天黑之前赶到了京城。入城之前,铁牛将手下分散开来,只有二人背着加急文书入朝,其他八人四散奔走于京师之间,而铁牛则亲自跑到位于城南的孙国舅府,登门求见。

楚天易早就与袁彬细细研究过了,在这个人人都以为上皇已崩的时候,除非有重量级人物出面说话,不然朝廷肯定会矢口否认上皇的存在。然而一朝天子一朝臣,景泰帝已经稳坐龙廷,朝中大臣都是皇帝的心腹,他们多是巴不得上皇早死的。唯一希望上皇还活着,且一言七八鼎的人,就是上皇的生母——孙太后,只要先把上皇还活着的消息传到孙太后的耳中,景泰皇帝就算想封锁消息也无济于事。

然而,孙太后深居宫中,不可能派人跑进宫去报信,唯一的办法就是找到孙太后的娘家,说服孙国舅入宫报信,这个艰巨的任务就落到了铁牛的身上。当然,楚天易并没有把所有的希望都只寄托在张氏一族的身上,他还让其他人四散上皇还活着的消息,争取在景泰帝下令封锁消息之前将京城传得沸沸扬扬。

深更半夜,铁牛疯狂地拍打着孙府大门。

“来者何人?”一个门房很不情愿地过来应门,只是开了一个门洞向外观望。

“在下有重要机密,要面报国舅爷,还望代为通传。”铁牛说完,一锭元宝递了进去。

“老爷都睡了,小的可不敢叫。”门房没敢答应,毕竟这已经是深更半夜了。

“事关重大,赶快去通传,在下敢保证国舅爷不怪。”铁牛拍胸脯道。

门房犹豫了一会,真怕误了要事,只得让铁牛稍等,然后跑着去找管家。很快,管家就过来了,一脸倦意地问铁牛有什么事,铁牛看了看管家身边的人,等管家把人支开之后,才拉过管家的手掌,在上面一笔一划地写了四个字:上皇未崩。

管家本来还想怪铁牛太小题大做,可是看过这四个字之后,大惊失色,跑也似地进了内府,边跑还边吩咐下人把铁牛请入大厅小坐。很快,一个衣衫不整的胖男人在管家的陪同下匆匆来到大厅,行色慌张。

“来者何人?消息从何得来?”来人急问道。

“您是?”铁牛不答反问。

“本侯乃当朝太后之弟,顺宁侯。”

“原来是国舅爷,失敬失敬。”铁牛忙请安,才道:“小的乃上皇亲兵,奉上皇之令特回京师报信。”

“上皇现于何处?”孙国舅又问道。

“上皇已从敌军中杀出,现北狩于辽东。”

“既然如此,上皇何不早日归朝?”

“天位易主,上皇恐不容于新帝,是以不愿回朝。”

孙国舅不是蠢人,自然明白其中道道。古往今来,太上皇一般都不会有好下场,逃亡在外还有些自由,一旦回朝,只能住牢房,说不定哪天就会不明不白地崩掉,傻子才会跑回来自投罗网。

“国舅爷,小的奉上皇之命特来报信,以安太后心。请国舅速速入宫,将此大喜之事禀报太后,恐迟则有变。”铁牛又道。

孙国舅与管家对视了一会,却犹豫了,管家代为问道:“我们怎知你所说的是否属实?”

“千真万确,国舅爷如若不信,大可上书请求皇帝派大臣问安辽东,到时一看就知真伪。”

孙国舅闭目沉思了一会,就道:“备马,赶早入宫拜见太后。”

京师是一座早起的城市,凌晨时分,各座官家宅邸就亮起了灯,大小京官早早起来,整装完毕就起程入宫上早朝。六月天亮得早,朦朦胧胧的晨光下,一些只能步行入宫的小京官惊奇地发现东安门外大街上贴着几张传单,个别官员好奇地凑过去围观,一看顿时色变。

这些传单上只有短短的几百字,文笔不佳,内容却是吓人,开篇就是上皇诏曰,里面详细地描述了上皇的近况,并且含沙射影地影射朝廷不愿意迎接上皇回朝,甚至有谋弑上皇之心。

明朝的京官众多,很多还比较八卦,这种顶级黑幕被爆出来,顿时引来更多人围观。

“此伪书也!众位莫要误听奸人之言。”一名大臣从官轿上下来,厉声道。众小官循声望去,顿时一哄而散,因为此大臣姓王名直,六部之首——吏部尚书,号为天官。

说你假,你就假,不假也假!这就是吏部尚书的能量。

</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