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2章 战争与和平
作者:注海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6538

阿诺和阿莫两兄弟来自一个叫赛哈马的小部落,阿诺还是部落族长的女婿,由于部落族长本哈只有一个女儿,所以阿诺也就成了本哈的半个儿子,在部落里说话算得上数的。

而这一次阿诺之所以携弟外出,是因为今年的天气太冷,部落里的牛羊马冻死了不少,眼看着族人要挨饿,他们两兄弟不得不冒险到明朝边境去,想用牛羊皮跟边民换些米面回来。可谁想,明朝正与瓦剌部作战,闭关并杜绝与蒙古人的一切贸易往来。

换不到粮食,这个冬天就难过了。阿诺和阿莫失望而归,途中更是倒霉地遇到了仇敌——土默特人。仇人眼见分外眼红,特别同是饥饿的仇人,两边人二话不说就开打。阿诺和阿莫人少力寡,自然不敌,只能夺路奔逃,若不是楚天易派人相救,他们都要成刀下之鬼了。

阿诺是个三十来岁的汉子,很是健谈。回部落的路上,他没少埋怨发动明蒙战争的瓦剌部,用他的话来说:利多归也先,害则均受之。要不是也先发动了这一场战争,他们部族也不至于要饿肚子。

蒙古人对中原的依赖性很强,蒙古高原上除了牛羊马多之外,什么都缺,而且蒙古人的手工业和农业都很落后,不但生产不出锅碗瓢盆等日用品,就连粮食都种不出来,虽然肉食也勉强可以填饱肚子,可是没有粮食就酿不出酒,没有茶就煮不出奶茶,没有锅连水都烧不了。所以,一旦明朝中止对蒙古的封贡贸易,蒙古人的生活就陷入困顿之中。

当然,明朝方面也有利用这种贸易垄断地位搞单边主义,比如说哄抬物价,削减蒙古人的牛马价格,这些事都是时有发生的,不过只要不太过分,蒙古人也只得照单全收。

要知道,明朝是自给自足的小农社会,中原百姓可以不吃牛肉,可以不穿羊毛衫,可以不骑马,甚至闭关锁国几百年都无所谓。但是蒙古人却不能不吃米面,不能不喝茶酒,不能不用锅碗。所以,蒙古人不得不把明朝当大爷一般贡着,生怕中原的大财主们一个不高兴就断了他们的衣食。

阿诺就这样一路抱怨着,却也不忘记赶路,一行人终于在天黑之前到了塞哈马部落的临时驻马地。作为游牧民族,迁徙是常有的事,其实塞哈马部落的游牧地在擀难河上游,他们现在是南下避寒。

楚天易有些同情这些生活困苦的蒙古人,但是一想到蒙古铁蹄蹂躏下生灵涂炭民不聊生的惨景,同情心怎么也起不来。

“楚兄弟,你们先在这里稍候,我去见族长,他知道你们来了,一定会欢迎的。”阿诺将楚天易等人领到一个帐篷内,才匆匆离去。

“东家,此地不宜久留。”袁彬低声提醒道,毕竟这里还是蒙古人的地盘,所谓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啊。

“这个我自有分寸。”楚天易点点头,他来此地的目的有两个,一是跟这个小部落混个脸熟,方便以后打交道;二是给林默儿找个大夫治腿伤,这两件事办妥之后,他自会尽速离开。

+++000+++

腊月初八,一个惊天的消息传回到北京城:上皇遭遇不测,驾崩了!带回这个消息的是东厂派入蒙古的密探,虽然也先并没有对此事发表任何声明,不过东厂马上加派密探去确认此事,发现也先的军营里不见了上皇的踪迹,更加证明了上皇已经驾崩。

初听到这个消息,上至皇帝,下至朝廷各位要员都暗暗出了一口气:这位丢人现眼的上皇终于崩了!虽然心里都说上皇崩得好,不过表面文章还是要做的,首先是要“哀痛”一翻,甭管真哭假哭,反正京师内外哭声一片。

哭完了,就该化“悲痛”为力量了,这些天朝廷连连召开朝会,一方面疼斥也先的罪行,一方面商议北伐事宜。当然,这不过是动动嘴皮子而已,不是动真格的。

虽然也先在北京城外连连吃败仗,不过明朝方面也好不到哪去,京军精锐三大营近二十万人都被埋在了土木堡,各地来京勤王的都是民兵预备役之类的二线部队。这些军队据城为守还凑合,北伐?别逗了,蒙古骑兵可不是泥捏的。别看他们攻不下北京城,人家可是打野战的好手,现在贸然派大军深入漠北,那是去送死。

而且现在都快过年了,就算真要动真格,也要等明年开春了再说。

自从土木堡之败后,明廷上下总是分为两派,刚开始是逃跑逃与主战派之争,现在是主战派主和派之争,总之闹个不停。主战派以武将为首,他们刚刚打赢了北京保卫战,正是意气风发之时,以为蒙古人不过尔尔,所以要乘胜追击,再立新功;主和的是文官集团,他们一致认为应该见好就收,与瓦剌议和。

本来,新任皇帝朱祁钰是主战派,北京保卫战之后,他还是站到主战派一边,并派石亨、杨洪、柳溥等将领分练京营兵,意为对也先发动报复性战争。不过,他的目的不是保家卫国,而是要激怒也先,要达到某些目的。现在,他的“好哥哥”——太上皇朱祁镇驾崩的消息传来,这位哥们立场大变,成了不折不扣的和平主义者。

当然,这位哥们并不是脑子进水,他和手下的文臣们一样有更多的顾虑,之所以考虑跟瓦剌议和,是因为明朝内部有更大的麻烦——永不谢幕的生苗叛乱正轰轰烈烈地上演着。

苗人有生苗与熟苗之分。已归王化者,谓之熟苗,与内地汉人大同小异;生苗则僻处山洞,据险为寨,语言不通,风俗迥异。早在洪武元年,明廷就频频对湘西生苗区用兵,同时想方设法扩大熟苗区,以控制生苗区。但是收效实在是甚微,总之明朝建立近百年了,生苗叛乱就没停止过。

远的就不说了,就在正统元年(1436),湖广贵州广西一带的峒苗,在首领蒙能、李天保的领导下攻占绥宁县城。明廷派都督萧绶、副总兵吴亮、都指挥郑通等统率官兵前往镇压,并设立武冈守备司,以长沙、宝庆、衡州各戌守指挥驻防。

然而,武力镇压一途收效甚微,义军多次攻破城堡、杀死官兵,各“峒苗”纷纷响应。而后,义军曾经一度攻下新宁、绥宁、新化、靖州、会同等州县,一直闹到正统十四年(1449),义军非但没有被平定,其势力还扩大到贵州黎平、天柱等地,明廷屡易将帅,就是平定不了。

今年正是正统十四年,新上任的朱祁钰接下前任留下的内外交迫烂摊子,早就焦头烂额了。而大多数大臣还是主张攘外必先安内的,既然蒙古已经败退,那就先议和,等平定了苗乱再做打算。

</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