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冠礼,笄礼,定亲
作者:海漂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7216

( 请牢记 ) ( 请牢记 ) 朱魁温温的语气,携带的却是锐利的目光,直视马元义,如今的他气场初成,马元义反而虎落平阳,那种总领数十万太平道信众的神使渠帅,气势上却被压了下来,略输了一筹。

那赵达和吴范见朱魁神色语气顿变,随即跟着微微移动脚步,左右拦住马元义,此时四人中,只有朱魁一人时刻佩戴着轩辕剑,丝毫不离身,他三人都没佩剑,加上船上还有朱魁带出去救马元义的二十名镖师好手,若朱魁真决心救而又杀,马元义决逃不出去。

四人的之间那融洽的气氛一失,马元义自然也立刻感到不对,那朱魁实质的目光,他竟然看不出其中到底有几分杀他的意思,心中叹然,长大了?不对,这少年的心智一直都如此成熟,应该从小的时候就是个精于算计之人。

如今自己老了,他的心思越发的深层无底,自己已经看不透了,这种感觉,茫然无措的恐惧和敬服,这是他在他老师张角身上都没体会过的。或许这少年真能成事。

马元义一扫目中颓丧的神色,一下子清明起来,对着朱魁先是开始拜谢:“昨日的马元义已经车裂在雒阳城下,今时今日的马某得受小兄弟千里相救,乃再世之恩,从今往后愿追随小兄弟左右。”

朱魁的嘴角翘了起来,淡淡的笑容,挥手推辞着:“诶!元义先生传我剑图,是朱魁的半个老师,这传艺之恩,足可相抵此次相救之情,这话是朱魁肺腑之言,你若要回归太平道,吾绝不相阻。”

这一刻马元义突然感觉面前的朱魁有一丝的真情流露,他愿放自己会太平道,这是真话,这是他的信义,这种信赖的感觉让他突然大脑一热,直直半膝而跪,拱手拜道:“属下马元义见过主公。”

“元义先生快快请起,你乃朱魁半个师长,岂可行这大礼,快快起来。”朱魁一边说着,一边将对方扶了起来。

“主公,礼不可废,师长之说,元义不敢担当,毕竟当初主公未有真正拜师过。”马元义起来后,躬身说着。

朱魁还想说些什么,却听一旁的赵达和吴范却开始相互恭喜起来。

“恭喜元义兄,今后我等终于一同勉力合作了。”

“是极,是极,元义几次相邀赵贤弟你们一同共商大事,今日终于让元义得偿所愿了。”

看着三人互相乐呵着,朱魁转着头看着江水的前方,马元义的安排他已经想好了,先与赵达、吴范二人继续的种植番薯和筹集粮草之事,多多益善,今后需要粮草的地方会很多很多。

而他自己得尽快赶回秣陵去,要举行冠礼,让自己成人,朝廷的颁布各地勇士,自行组织抵抗黄巾贼的诏令,应该很快就会发放出来,届时,自己好领着一些兄弟,北上剿杀蚁贼,拼军功,需求出头之日,如今的他说到底,不过偏安一偶的豪杰乡绅罢了。

前番扬州刺史臧旻升迁为南匈奴郎将,离任时曾举朱魁为孝廉,被他拒绝,为了就是有一日,拼军功快速上位,而非举孝廉,一步步走入仕途,从县丞或县令慢慢的往上爬。

-------------

古之六礼,而冠礼居首,何也?冠礼,礼之始也。加冠后,本人由毫无责任的“孺子”正式跨入社会成为成年人,履践孝、悌、忠、顺,为人子、为人弟、为人臣。只有这样,才可以称得上是人,也才有资格去治理他人,才能继承和发扬华夏之礼仪。

笄礼,即汉民族女孩成人礼,古代嘉礼的一种。俗称“上头”、“上头礼”。笄,即簪子。自周代起,规定贵族女子在订婚(许嫁)以后出嫁之前行笄礼。

按周制,男子二十岁行冠礼,女子十一道程序了,一般冠礼后表字是父、师等长辈所取,朱老实大字不识,本欲请教马钧等有学问的人,不过朱魁他自己早就想了一个,他转述给自己阿爹,那天依着说出来就好。

字“怀明”,其意乃是怀抱国家昌盛开明之愿。

跟父母行完礼后,依次是大哥朱猛,最后换回常服,带上冠帽下堂接见宾客。同时等待淑淑儿的笄礼。

不一会淑淑儿沐浴完毕,换好采衣采履,款款而出,一改先前男装之风,小姑娘大感不适应。高雄上前带着女儿跟宾客一一行礼,坐到方才朱老实坐位置上,一跪一坐。

笄礼开始,马钧先走出来,至场地中,面向南,向观礼宾客行揖礼。贺词与冠礼相差不多,三加三拜。

赞者为淑淑儿梳头之人,马钧点中张纮之妻李氏,为淑淑儿梳起长发加上发笄,最后拜谢父亲,是为一拜一加。

回房更曲裾深衣后,再回厅堂,取下笄簪,改插发钗,再行正规拜礼,是为二拜二加。

三拜三加,淑淑儿穿着大袖长裙礼服,李氏再次给其换上钗冠,行正规拜礼。最后淑淑儿接过李氏递来的醴酒,面向正宾,行礼而尽。马钧最后祝曰:“甘醴惟厚,嘉荐令芳。拜受祭之,以定尔祥。承天之休,寿考不忘。”

礼毕之后,朱老实和高雄当众宣布两家结亲之事,这个消息毫无惊讶,众人早就明了。

朱魁拉着淑淑儿的手四处敬酒,半轮下来,淑淑儿已经不胜酒力,回到女眷席位上。

一应宾客拜见完毕,朱魁行向相交好友。

“大哥,恭喜了。”甘宁和周泰抱拳恭贺道。

“二弟也你快了,来年你也要行冠礼了。”朱魁呵呵一笑。

“那请大哥先为二哥和我先行表字,不知是否可以?”甘宁知道朱魁的表字是自己取的,他觉怀明二字很好,而且在他眼里自己结义大哥更是天下第一有学问的人,请他取字,准没错。

“丈人与马先生都在,他们都是长辈,何不然他们为你表字,毕竟长者为先。”朱魁略作推辞,表示尊重。

“大当家和马军师不会介意的,小郎君就帮你两位义弟表个字吧。”

说话之人是高乙,两年时间,原本小小贼兵、县兵已经是名震江东六郡的大镖头,为江南中小商行托运货品,只是北方大乱,使进军北方暂时耽搁。

不过高乙绿林气息很重,两年多过去了,依旧不改对高雄和马钧的称呼,左口大当家,右口马军师的称呼着,怎么改都改不了。

“高乙说的对,你既是人家结义大哥,就比我等更加适合为他们表字。”马钧和高雄两人连襟走来,笑着说着,我这军师和师傅弃权了,你这结义大哥就最大了,该你来取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