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四十章 赴行
作者:艳墨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6700

燕国皇宫的佛堂之中,静心已经知道了李长风之事,只是她所知道的,并不全面,以为李长风重伤而去,却不知道他已经死了。 即便如此,静心依旧很是痛苦,李长风这次回来,她非但没有帮上什么忙,反而还怀疑过他。现在李长风不在了,她才想起,当初最疼他的,便是这位壶的。”穆光道。

“这个好像没有了。”小二说道。

“那青字的呢?”穆光追问。

“这个有,只是都是坛装的。”小二回道。

“哦,绿字的呢?”穆光又问。

小二有些为难,道:“客官,我不认得字,不知您说的是哪一种,要不,您随我过来看看?”

穆光正要起身,侍卫道:“先生请座,我去吧。”

穆光点了点头,侍卫便跟着小二去了。

待侍卫离开,穆光伸手一摸桌底,摸到一个好似破烂的地方,神手进去,却是一个隐藏着的小格。他悄悄地将一张纸塞了进去。

侍卫回来,穆光的面上露出了笑容,一壶“绿”字酒放到桌上,穆光迫不及待地倒出来饮了一杯,却是面上露出失望之sè,道:“这酒的味道也变了。看来,是再难找出原来的酒了,罢了……”说罢,站起身来,放下一块碎银子,道:“我们回去吧。”

侍卫有些诧异,不过,也没有说什么,跟着穆光走了出来。

来到外面,穆光有些感叹。

侍卫问道:“穆先生,接下来,我们去哪里?”

“回府吧。”穆光摇了摇头,皇上有些疲惫,抬手招呼一辆路过的马车,朝着逸王府而去了。

就在穆光离开不久,酒馆的小二走了过来,收拾着桌子,摇头,道:“这些读书人呐,就是矫情,算了,反正有银子赚。”说罢,不动声sè地从桌下拿出了穆光留下在纸,悄然地收了起来。

其实,这个酒馆的人,正是顾明临行之前安排下来与穆光接头的人。小二和穆光先前的对话,便是暗语。这种暗语有很多套,看起来都是平常的问话,其实内里却包含着不通的意思,比如先前的暗语中,选什么字的酒,便代表着有不同的目的。

小二回到内屋之后,才打开了信,简单看了一下,顿时明白事关重大,当即不敢怠慢,让人给刘娟娘送了过去。

刘娟娘接到了信,第一时间抄录了副本,然后按照齐心堂的密文方式飞鸽传书,朝着西梁上京总堂送去了消息,同时刘娟娘还将绿帽子叫了过来。

绿帽子最jīng这段rì子,又回到了往rì的平静之中,尽管有时会想起莫小川,可也只能是无奈的呆想,她已经没有什么非分之想了。上一次,刘娟娘给了她护送莫小川的任务,若是她能将莫小川送到西梁的话,或许便能留在莫小川的身旁,还有些机会,可是现在她已经几乎完全死心了。认清楚了显示,却无法摆脱自己心,心里还是不时出现莫小川的影子,这也不没有办法的事。

不过,绿帽子毕竟是一个在江湖之中打拼了多年的姑娘,并不似叶辛那般为了此事成rì的暗自伤神,什么事也懒得去管,她该做什么还做什么。便如没见过莫小川一样,当然,除了心中那些不好对人说的话除外。

但是,刘娟娘却看的出来,这丫头还没有死心。有了这次机会,刘娟娘倒是很乐意帮助她。看着绿帽子进门,刘娟娘的面sè沉重,道:“我有一个任务交给你。此事事关重大,你切莫懈怠。”

绿帽子见刘娟娘说的郑重,点头,道:“分堂主请吩咐,属下万死不辞。”

刘娟娘叹了口气,道:“不过,你此次出去,可能便要留在那里不能回来了,我还在想,要不要派去你。派你去吧,我哟需诶舍不得,换别人又觉得你最合适。你可要想好了。”

“不知分堂主说的是什么地方?”绿帽子问道。

刘娟娘摇了摇头,道:“不在燕国。”

绿帽子神sè一暗,随即抬起了头,道:“分堂主吩咐便是。属下一定不敢懈怠。”

“看你的样子,好像不太情愿。”刘娟娘叹息道。

绿帽子本想否认,想了想,又摇头,道:“属下是不想离开堂中的姐妹和分堂主,不过,堂中有事,属下自然该尽一份自己的力量。”

刘娟娘点了点头,道:“若是你不愿意去的话,我可以换别人的。你可想好了?”

绿帽子嗯了一声。

刘娟娘从怀中掏出穆光写的那封信递给了她,道:“我让你去一趟西梁,给少主将这封信送过去。”

“啊!”绿帽子惊讶地看着刘娟娘。

却见刘娟娘面上露出了似笑非笑的神情,顿时明白自己被捉弄了,当即面sè羞红起来。

刘娟娘逗过她之后,便面sè一正,道:“此事非同小可,你切莫要小心行事。失态之严重,你看了信的内容,便知晓了。”

绿帽子点了点头,以最快的速度将信看完,面sè陡然凝重起来,道:“居然有此等事。属下立刻启程。”

刘娟娘道:“你路上不单要快,而且,还要不被人发现,不然的话,非但不能化解少主的危机,可能连你自己也有危险。”

绿帽子知道事情的严重xìng,用力地点了点头,道:“分堂主想必已经提前将消息传递出去了吧?”

刘娟娘点头,道:“不过,指望畜生传递消息,不一定能够送达,若是被人防备,很难送到的,所以,你此行事关重大,切莫大意不得。”

其实,刘娟娘不说这话,绿帽子也不敢大意,这可事关莫小川的生死,她又岂能有半点懈怠,辞别了刘娟娘,绿帽子只带了两个随从,便朝着西梁而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