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百四十八章 帮手
作者:午后方晴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9358

郑朗差一点吓趴下来,额头上冒着汗,东看西看,确定站在远处的太监没有听到赵顼的话,又看着屏风问:“陛下,太后在不在后面?”

这句话问得很没有礼貌,但不问不行哪。 无弹出广告文本小说站

“不在。”

“陛下,怎想起来问这句话?若传将出去,臣会被陛下害死的。”

赵顼不由一乐,道:“也无妨,朕仅是一个比喻。” . .

“比喻也是害死人的。”

“好,朕不提了,只是朕近来读了许多儒家书籍,又看了你对圣人的阐述,虽知道真正达到儒家中的圣人那是不可能存在的,只是经常在想,有没有很接近这种标准的人存在。”

“有,夫子,老子,释迦牟尼,他们也达不到真正圣人标准,虽接近了,那只是史书与传说的美化,臣相信若真实的夫子与老子、释迦牟尼,在他们身上找也能找出许多缺点。为何称他们为圣人,不是吹毛求疵,而是指他们的心灵,胸怀天下,想普渡万民苍生,正因为拥有这颗洁白无暇的心灵,故他们乃是真正的圣人。”

“标准在降低?”

“陛下,这个标准也很高了,古今往来能达到的,也不过屈指之数。” . .

“我朝可有?”

郑朗隐隐觉得今天赵顼很不对劲,仍然答道:“我朝有,两人,一君一臣,臣是范仲淹,虽他一生也犯过许多错误,但仅论心灵,已经接近了臣所说的那个标准。”

用了很接近二字,仍达不到,范仲淹也有私心的,不过在宋朝士大夫中。若论心灵干净。范仲淹毫无疑问。当数第一。三百年来第一人,非是指范仲淹的能力,是军事家但非是伟大的军事家,那种古怪的筑堡寨战术实际有许多弊端破绽。是政治家但不是伟大的政治家。庆历新政种种错误不提,平时的吏治能力与赵匡胤、吕夷简、李沆等人相差太远,就连王旦也远不及之。之所以三百年第一人,就是指这颗干净的心灵。洁白无暇的cāo守。

赵顼仔细地回想了范仲淹生平,最后叹息道:“范希文能算是接近这一标准,君是谁,仁宗?”

“然。”

“可朕不明白,你对朕分析过许多仁宗的驭人之道,此乃诡诈之术,与洁白无暇似乎并无关系。”

“陛下,若说接近圣人,仁宗才算是真正接近圣人,范仲淹还不行。有的事过于激进暴戾,少了仁宗温和之气。至于驭人之道。与心灵纯净并无关系。虽仁宗驭臣有方,特别是庆历新政后,迅速将朋党势头打压下去,但无论升迁,可存对那一个士大夫产生过仇视心理?休说士大夫,宫中的内侍,天下的百姓,仁宗有没有象父母一样慈爱他们?国家有旱灾,天降霖雨,立即从榻上而起,舞蹈庭中,天降寒雪,赤足庭中,祈求上苍,并没有人要求他去做,仅是一颗美好的心灵,想让天下百姓过一个幸福的生活。”

赵顼默想了大半天,说道:“朕不如矣。”

至少去年地震涝灾,今年干旱,他就一次没有想到于庭中祈祷。

赵顼也算爱民,但与赵祯相比,确实差了很多。然而也不大好比较,古今往来,不过就出了一个赵祯。

过了一会,赵顼拍着郑朗的手道:“郑公,朕要吃味了。”

你对仁宗太好了,俺心中不是滋味。但郑朗听了这话后,心中更不是滋味,怎么听怎么的不对劲。嚅嚅道:“陛下,不至于吧。”

赵顼一乐,又道:“不过朕似乎也明白了,正是因为仁宗,所以昔rì一个喜琴棋书画的雅臣越来越有责任感,最终成长为一名名臣。”说对了一半,没有赵祯,若是一开始就遇到赵顼,郑朗也会努力努力,但不会象现在这么努力。甚至感到不对时,将家人往南方一搬抽身而退。毕竟治理一个国家,太艰难了。这一路走来,经历了多少酸甜苦辣?

郑朗不言,算是默认。

赵顼又问道:“郑公能接近否?”

“仅比心灵纯净,臣也不行,与仁宗希文相差甚远。而且发生了一件事,更与这个纯净无关。”

赵顼已经知道什么事,没有追问,想了大半天,又说道:“郑公也算是接近了,即便不如希文,可是才华却将其弥补,最少也是千古难得一见的良臣。”

做良臣没事,做圣人不行,郑朗长松了一口气道:“也不敢,良臣同样很难,臣仅是一个智臣,不过努力地做陛下的忠臣与良臣吧。”

接着发生了一系列的人事调动。

知定州孙长卿岁满,河北地震时,定州城内郭仓皆震塌,孙长卿临危不乱,派人补缮,表现出sè。但没有好的空缺调任,赵顼想让开封府尹滕甫与孙长卿调任,没有问郑朗,问了也未必管用,正常情况下,郑朗为了避嫌,很少管人事的变动,要管例如司马光带着未解决呢。

赵顼解劝,道:“此事到此结束吧。”

吕诲多刚硬哪,能低下头,足够了。

况且马上第三波改革发起,在郑朗教导下,赵顼也知道在这时候不能多事。均输法出,条例司没有多少人反对,三司冗肿得确实不象话,已经肿到严重影响政务的地步。因此设条例司,反对的人极少。但均输法反对的很多,包括大小苏与范纯仁,与文彦博那句话无关,认为均输法一出,必与民争利。

是公正的说法,一旦执行,不但影响到一些大商人的利益,中小商人同样会受损。

因此执行前,郑朗先再次放出二监部分股契,安抚一些人。钢监利润还没有完全起来,不过已经为朝廷打造许多武器,有了一些利润。并且郑州那边在进一步地完善技术,一旦技术完善,再加上平安监开采的铁矿产量提高,必然会逐年增加。两监股契还是很让人心动的。

又调拨一些老兵重新进入军队,起军事与政治指导员作用。不过大多数老兵或者从事其他行业,或者进入了镖行监。等到七百余老兵挑选出后,郑朗这才放出一条消息。

国家还会做一些改革,会使许多人利益受到伤害,无奈也,以后国家会进行补偿,郑朗正在谋划一个更庞大的监,这个监规模有可能比银行还要巨大,也更有前景,收益无可估量。

消息放出,迅速传开。银行最终收益会是如何,不得而知,但将是一个惊人数字。比银行监收益更大,那是让人无法想像了。许多人询问,就连富弼曾公亮也问了好几次,郑朗未答,只说想法未成熟,现在不便公开。

会很麻烦的,一旦公开,争议很多,并且它需要一些特定的条件,条件未达到,公开了更麻烦。现在更是说都不能说。

之所以放出来,如他对赵顼说的,换取一部分人支持,让他们主动代替朝廷与反对者较量,好减少反对声音,让改革顺利执行下去。

均输法开始。

做了一部分兼让,先是发运司的权利,没有让它总掌东南六路所有财赋大权,只是给了它调动东南六路权利。毕竟它只能算是三司第二级部门,若有了总掌东南六路财赋大权,让转运使与各知州知府何以情堪?没有总掌权,但必须有调动权,这是底限。

其次以粮食为主,顺利掌管着茶盐之道,可以在供给严重失衡的情况下,例如京城紧缺导致昂贵无比,东南又多产而价践,向条例司汇报,条例司与三司正副使协商通过,交与中书裁决,再诏令下达采购。为了方便百姓,以及掌控时机,自奏报到达条例司后,至诏书下达时rì不能超过十天,以免产生耽搁。但做了一些限制,仅限于民生用品,至于奢侈品坚决不能插入进去,在这个基础上,还必须有三个条件,一是确实紧缺,二是价格相差巨大,三是对百姓生活产生影响,条例司才能通过发运司的提议。

正是这几条限制,使发运司xìng质产生变化,非是与民争利,而是用来造福百姓。实际也不能说完全不与民争利,有时候产生短缺的原因,正是一些大贾刻意垄断,发运司的出现,对大贾们垄断产生了伤害。以后至少在民生这一块,想垄断谋取高利润,大约不可能了。

有了这几条限制,依然有许多反对声音,不过弱了很多。

而且渴望着那个虚无飘缈的庞大作监,居然有许多人出面附和。郑朗成功地找来帮手,而且还不少,有可能有几十万条件好的三等以上户对郑朗暗送秋波。

但均输法仅是第三次改革的一个头,一个引子,随着均输法诏书下达,进行了一系列官职制订后,七月末,第三波改革到来了。看似赢利很少,实际它的争议有可能都比第一次改制时大。(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