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章 风起天末
作者:我未成名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4833

(请记住小说网的网址) (请记住小说网的网址)“快!快!赶紧备马!”

随着顾迩然一沓声的催促,手忙脚『乱』的石蛋奔前跑后,好容易才把胭脂红打理停当,不知道这位上官急着去干嘛?

自从上回求见东王的密谈之后,杨秀清并没有派给他什么新任务,连协同林李练兵备战的活都省了——大约是担心他说话不留神难免出现漏洞罢。这些天来,顾迩然的日子的确过得太舒服了一些:陈玉成当上了天京圣库的典粮官,每天忙得不可开交,更谈不上有时间来他这个大哥处;而道尔走后,顾迩然翻译和向导的工作自然也省略掉了。

说起本职的“洋务”工作,那才真是气死人,英国公使文翰冒冒失失地从镇江“流窜”而来,名义上是访问,但事先并不通报,结果挨了罗大纲一顿炮轰;最后还是派了翻译官到天京知会,那个叫作密迪乐的洋鬼子仗着会两句子曰诗云,竟大模大样地直接奔韦昌辉的北殿去了……虽然最后会谈一事无成,但顾迩然的工作积极『性』也大受打击,这个夏官又正丞相可真做得名不副实呢!

每天办公就是对着文书发呆,好不无聊!同样在公事房坐着,被一堆待批复公文『逼』得焦头烂额的陈承瑢,对他“游手好闲”就艳羡不已。殊不知这样的轻闲,顾迩然本人却未必乐意,没事干也是没权柄的同义词,丞相固然是高位,现在自己权限所在也就与一书办仿佛,没有实际势力,莫说腰杆不硬,说话都没分量呢!

为此之故,出勤点卯顾迩然都兴致缺缺,哪怕东殿条令严谨,在他迟到早退仍是家常便饭:反正也没事可做,马虎眼毕竟是人人会打的。

但是今天不同,虽然东殿气氛一如既往的波澜不惊,但他知道,在天京城的另一侧,江畔浦口,北伐大军二万多人正在举行誓师,接下来,就真的是长驱深入敌后了。

好歹大家同事一场,怎么也得去送送他们吧?顾迩然之所以心下如此重视,更是因为对于这支队伍将来的命运,在这个时代没有一个人比他更清楚——即使远见如杨秀清者,也是一样……

一八五三年的五月十三日,是个好天气,春暮夏初时节,虽然风很大,但正午的骄阳,却热烈得跟酷暑一般无二。有人说,这是天国兴旺的吉兆;也有人说,这预示着北伐将士将有几场大仗要打……

※※※

江风浩大,在岸畔感受尤其鲜明,一阵阵地吹来,把战旗激『荡』得哗啦啦作响,反倒是排成方阵的北伐将士们依旧站立得整整齐齐,丝毫不为外力所动——在匆匆赶来的顾迩然眼里,这群衣甲鲜明、斗志昂扬的军队的确无愧于威武之师的美名。

可惜……

他并没有时间作更多的联想,显然压阵的林凤祥已经看见了他,拍马迎了上来——

“顾丞相,来此为林某壮行么?”一身明光铠加上大红披风,煞是威风,林凤祥在马上一拱手,顾盼自雄的气度益发令顾迩然赞叹不已!

人靠衣装这话一点不错哩,酒宴应酬的时候看林凤祥作儒生打扮,一副谦谦君子的派头,此刻换上戎装,俨然是横扫千军的大将军了。虽然颇为羡慕,不过,这样的气概,自己委实是学不来的,这点顾迩然很清楚——也许,只有这样的气度,才能让一个人领受如此艰巨凶险的任务,踏上未知结局的漫漫征途吧?勇者无惧,或者并不只是一个单调名词罢……

哪怕大家都是同级的官衔,但顾迩然仍有一丝不自在的感觉,并非仅仅出于资格不如的考量,人格上他在林凤祥面前也颇觉矮人一头——也许是与闻了东王 “阴谋”的副作用也说不定……反倒是林凤祥,率领着天国最强大的一支军事力量,其人表现依旧从容不迫,一面指点着大军的配备部署,一面跟顾迩然讲解大军出击的计划路线。

没错!一切方针策划都极精当,堪称无懈可击,虽然一线布置颇有过于乐观之处,但一旦有后军和左路的支援,快速穿『插』挺进均不成问题(注1)。顾迩然这些天闲下来就反复推敲北伐兵法,此刻与林凤祥一一印证,竟找不出比他见解更好的方法来。

但他也很清楚,北伐是不会胜利的,在混合了众多因素的复杂条件,浩浩汤汤的历史大『潮』之下,个人的智慧和勇武都无法抗拒——在搜集了一切能够弄到手的资料后,他反复分析推演的结果还是如此:即使一点错误不犯,即使可以规避已知的全部缺陷,攻占北京仍然是一个镜花水月般遥不可及的幻想——因为,这根本就是一个错误的战略!

可惜,这个错误已经无法改变……

事实上,他也看出了,虽然林凤祥举手投足间都显出强大的自信,但这些更多是做出来给战士们看的——士气压倒一切啊——在与自己交谈时候,这位天国名将的眼中,有意无意间总透出些微忧郁的光芒……

“林丞相,照理我该祝你一路战无不胜的,但毕竟兵危战凶,沙场之上隐伏危机,人后的陷阱也一般的所在多有,你带领的乃是天国最强的武装,前途茫茫,小心为上啊!”犹豫再三顾迩然还是把这些话说了出来:不管那许多了,反正此刻大军开拔在即,就是有耳目也未必有机会报告东王罢——又想了想,大约是感觉自己冒昧,又补上一句:“一时兴动,交浅言深,得罪之处,还请林丞相多包涵!”

不动声『色』地听完顾迩然的“逆耳忠言”,林凤祥呵呵一笑,笑容中已经添了些微枯涩的味道:“没想到林某临行前还能碰上个能说上真话的——顾兄弟,好意心领,来日如何,我自有计较……”他的目光似正望向待命的大军,又好象是朝着苍茫无际的天涯延伸,压低了声音,他不知道是自语还说给顾迩然听:“最强的武装?唉,匹夫怀璧……只可惜了这些好弟兄……”

顾迩然心中一凛,这次出兵的前因后果,自己知道,身经百战的林凤祥又怎会看不出一点端倪?既然战略层面覆水难收,此刻再说什么都是多余了,哪怕是自己所谓的“忠告”也一样与事无补!至于战术上,绝世名将林凤祥也不会需要自己幼稚的主意——既然如此,多说什么还有什么意义呢?难道告诉他,遇见僧格林沁要当心留神?

往者毕竟不可追啊!心中苦笑着否决了自己的荒唐念头:当僧王铁骑出现的时候,北伐的残兵早已丧失机动力了,以林的个『性』,是绝不会抛下部属逃生的……

嘹亮的号声响起,是前军的李开芳在催促进军了,林凤祥歉然一笑,拨转马头,回身朝顾迩然一抱拳:“多谢顾兄弟这一番奔走,林某深感于心,此行也许无归路,就不道再见了。江湖水深,各自珍重!”他的声音慷慨依旧,情绪振奋仿佛什么都没有发生过,望向远方的目光炯炯而坚定……突然间,顾迩然甚至想不到一个词汇可以形容他的背影……除了高洁!

大军开动,战鼓如雷,领头的骑兵率先行动,大路上顿时烟尘四起,宛若天空中滚动的风暴!激昂的战歌嘹亮——两万多战士啊,都是天兵中的精华,这一去……

天『色』尚早,此刻风一刮起,太阳重新继续放纵着自己的热力,金『色』的光芒把地上行动的军队镀上一层亮『色』,皇皇威势,似非人间的存在!

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

仿佛有声音在他耳边『吟』哦起这传诵千年的篇章,但哪怕高歌长啸又岂能形容他心情的万一呢?

顾迩然望着北伐大军中林凤祥远去的背影,不知不觉间,已有泪流下……

冥冥中他来到了这个注定是悲壮的时代,是否也会融入这悲壮的大『潮』,以悲剧收场?(注2)第一次,他对自己改变历史的努力产生了怀疑……

※※※

(注1:太平天国北伐兵分两路,右路军由天官副丞相林凤祥和地官正丞相李开芳、春官正丞相吉文元率领,左路军由殿前左三检点朱锡锟、殿前左七指挥许中洋、殿右十六指挥黄益芸统帅。我未成名曰:光看统帅级别就知道哪路是主力了,呵呵……

注2:此句是明日前辈《大宋日月记》中的原句,爱而用之,特此说明!)

天国风云的第二卷兵车行到此就结束了。小顾除长了见识升了官之外,好象还没有发达的迹象。其实在作者原本的安排中,他现在至少也该拥有个一两万的手下了,而不是仍然可怜兮兮地待在东殿当书记官。

不过,考虑一帆风顺会减少他的锻炼机会,不利年轻人成长;而且为了确保真实『性』起见,似乎也没理由让他在阴谋处处的环境里一点亏都不吃,所以希望看见他自成一体势力的朋友还得耐心等个十几二十章——为了避免大家失望,第三卷中会有美女登场,但愿流行的yy元素能够为朋友们带来审美愉悦……(救命!不要扔砖头打偶啊!)—— 总的来说,本书是一个慢热的过程,很久前我就说过,太平天国只是顾迩然的学徒期。他要学习的,不但是军事指挥武学技巧各方面的能力,更多还有处世之道和个人心态的锤炼,飞黄腾达不是不可能,但爬上去还要站得稳,就困难了。暴得大名,其实不祥么。好在目前他经受的每一次磨难都将是未来成功的基础,请各位多点耐心哦:毕竟,经验值够了,升级当然也就快了嘛!感谢大家的关照,并恳请一如既往的支持(鞠躬)!

ps。我要休息两天(星期?月!),恩,对了,论文还要答辩……

※※※

首发幻剑 转载请保留

;

</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