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头次出门的女人(一)
作者:傅玉忱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4976

(请记住小说网的网址) (请记住小说网的网址)第七章 头 次 出 门 的 女 人

阳字村乃至它的上级向阳乡,地处黄土台地。气候干燥。风沙干旱是这里十年九遇的事。

今年又是个春旱年。播入土地的种子刚长出小苗,就来了个掐脖旱。坐水种地苗出的还算可以,没坐水种的,压根没出来苗。种子在那干透了的被太阳晒得滚热的土里埋着,干脆没发芽。这就有粉种子的危险了。

听信了张大发的话,没有坐水种的人家,知道听村长话听错了,瞒怨他也没用。谁让咱愿意听他的话了。

春种秋收,那可是咱农民一年的希望啊。费劲费力播下的希望种子,一开头就掐了尖,盼望秋天也没有用了。现在怎么办?得赶紧想办法补救了。办法只有两个,一个是重新种,一个是浇灌抗旱。

村里按乡里的布署,立即组织抗旱救灾。出了苗的浇灌。没出苗的马上重新再种。

又是一个大忙的日子。拉水浇灌的,重新套犁再次播种的,家家起大早贪大黑忙碌个人累马乏。嗨,修理地球的人还摆脱不了靠天吃饭的命运。

任玉全再一次发动党员包户,一包到底。

刘春妞原打算出门到外地看看,见眼前村子的情况,就推迟了出门日期。商店进一些应时当用物品,赊给急用的人。她也抽空去帮助一些困难人家干些活。

常言说春雨贵如油。现在这里的水也差不多是贵如油了。全村总共四眼井,分散在东西南北田地里。这几年没出现旱情,就忽略了浇灌田地水井的管理,更没有注意维修。这回用着了,而且是急用,就得一边维修一边对付着使用。打新井一是时间来不及,二是没有资金。要好好大修,得个十天半月的,那就误了节气,种地就不赶趟了。可不就得凑合着使用。谁让咱没钱哪。没钱能办啥事?那样物资是能靠嘴说来的?再者说,咱修理地球的人,也没练出那铁嘴钢牙能说会道骗来需用物品的能力。

嗨,唯一能办到的就是日日夜夜使笨力气,一车车的拉水,一垅一垅的浇灌。急也没用。汗水泪水加一块儿也不够浇灌一垅地的。

玩命的干了有点不大受听,改一改行不行?

二憨妈说,这名是他爹给起的,是不大好听,就像人傻是的。起个傻瓜名字。书记你要能给起个名字,那感情好了。

任玉全问二憨同不同意改名字,二憨说同意,他也觉得这名子不好听,老早就想改,只是不知道咋改。还不知道让不让改。听书记要给改,他当然高兴了。

任玉全说,我给你想了个名字,叫董爱国,你们看行不行。二憨抢在妈之前表态了,高兴的说,好,好,我爱我的国家嘛。我就叫爱国了。二憨妈说,这名字好,就算是叫吧。打今儿个起,就不叫那二憨了。叫爱国。任玉全说,你们都同意,就客观定了,我让村上报给乡派出所把户口改过来。爱国妈说,让书记你费心了。任玉全说,不费啥事,叫杨会计给办一下就行了。

天响午了。任玉全和董爱国,爱国妈一同回村子。走了一道唠了一道儿,越扯越觉得亲热。进村分手时,爱国妈说,书记呀,有空常和我们唠唠嗑,我挺愿意听你说话的呢。任玉全说,那好,以后只要有工夫,我就和你们唠唠。爱国妈高兴的说,那感情好了。

任玉全来到春妞商店时,刘春妞正一边哄孩子玩积木,一边做饭。

小小小丫在商店屋放了一把椅子,在椅子上摆积木。他们摆起了高楼,拍着手叫,我们会修高楼了,住高楼了。

任玉全进了屋,故意问他们,谁住高楼了。

小小小丫一人拉住任玉全一肢手说,我们住高楼。

任玉全笑着说,住高楼好。你们长大了,咱们村也盖高楼,全村老百姓都住楼房。

俩个个孩子高兴的叫,全村都住楼房了。

刘春妞从里间厨房里端盆水出来,放橙子上说,洗洗脸吧。一会就好饭了。

四个人坐桌子吃饭时,刘春妞说出了她想了多日的事。她说,姐夫,这几天我就想李丽花说的有道理,我开这么个小商店怕是赚不到多少钱,弄不好不如种地。我想出去看看,能不能找点可以咱乡下人干的事。

任玉全历来就支持青年人出去闯世界,墨守陈规的守在村子里。很难发现好的赚钱项目。听了春妞的话,他说,你心中有个目标没有?

刘春妞说,在家凭空想不行,我想出去看看,长长见识,行许能找到可干的事。

任玉全对她的忙目的走心里并不赞成,可他又没有好项目可以提供给她,就支持她说,出去看看也好。看了外面世界,受到启发,长长见识,也是好事。

刘春妞说,我己经和赵二妞妈说了,让她娘俩给照看几天孩子和商店。你能不能晚上到这里来,帮助开商店?

任玉全支持了春妞的行动。答应她,晚上他来开商店带看孩子。白天他也可以抽空来帮助二妞毋女开商店看孩子。让她放心的去。

刘春妞干事就是爽快。她决定明天就走。

当日晚,刘春妞哄睡俩个孩子,下了炕,来到菩萨面前,上了三柱香,跪下来,虔诚的祈祷说,大慈大悲的观世音菩萨,请您保佑我出门找经营项目成功吧。请您保佑我一家平安。保佑我全村人幸福安康。保佑大包干的头一年有个好收成,开个好头。。。。。。

吃过早饭之后,任玉全领小小小丫送刘春妞上了去县城的公共汽车。

刘春妞到县城马上转乘去省城的汽车。到了省城长春己是傍晚。她没有歇一歇,立刻买了去大连的火车票,当晚就上了去大连的火车。一路上,她眼看,耳听,特别注意人们谈论做买卖方面的事。一路上,她就听到见到不少家乡没有听到见到的事。

天蒙蒙亮时,刘春妞到了大连市。下了火车,她臂挎小布包,随下车旅客走出了出站口。站在宽阔清洁的广场上,她睁大眼睛四处看。一切的一切,对头次出门的女人来说,都是新鲜的,亲切的,更是陌生的。从娘胎出来到这个世界二十村那么大个地盘。她去过的最大地方是县城,而县城只不过是个小镇而以。

刘春妞不急不燥。她心里有敉。出来为的就是走一走,看一看,听一听。她慢慢的走。积极的是眼看耳听。她看看城市里的人在忙些啥。大街上,有各种各样的汔车在奔跑。穿着各异的男男女女冲冲的来往。

高大的广告牌,漂亮的街面装饰,令她眼花撩乱的商店厨窗,看得她心潮起伏。

她不知道自己咋就走到了马路中央,防碍了交通。一辆行驶的小汽车被她挡住了去路,不得不仃下来。司机伸出头没好气的说,不要命啦。

刘春妞意识到自己的过错,说对不起,急忙跑到路边。有人提醒她要走人行道,不能横穿马路。她恭敬的说谢谢。

刘春妞走入一条商业街。路旁的小货摊,小吃摊,吸引了她。她就凑上去和人家搭讪。卖家以为她要买什么,热情的向她介绍自己的货如何如何的好,价格如何的低。小吃摊主请她坐,问她吃啥。经营品种介绍的祥细全面,令她感动。盛情难却,不得不吃了一碗面。吃面工夫,她不放过任何可以与摊主说话的机会。问这问那。只可惜,摊主太忙,不能与她坐下来闲聊。

吃完面,她继续走,继续看。她来到日杂一条街。各种各样的日用品,真是琳琅满目。令她目不暇接。

她发现了一处卖各种各样夏季日用品的地摊。她凑上来,仔细看那用秫杆皮,竹子皮,苇子等原材料编制的各种各样的凉帽,坐垫。看了这些物品,她的心着实重重的动了。这些原材料,家乡有的是呀。没当个完艺,当烧火柴烧了。要是能编制出这些物品来,岂不是个很好的生财之道?咱咋就没想到呢?她注意看大街上的行人,有不少人戴这帽子呢。就连漂亮的姑娘也有戴的。看出来,是挺受欢迎的适应节气的物品。

货摊女主人向刘春妞宣传商品了。摊主拿起凉帽,口若悬河的向她介词商品的质量如何的好,款式如何新,价格如何的低。盛夏时节如何如何的适用。她被摊主说动了心,问多少钱一顶,摊主告诉她,不同款式,不同材料,不同制做方法,价格有所不同。有十块钱的,有十二块钱的,还有更好的,十五块钱一顶。这是我们街头地摊价,同样的是这商品,拿到大商场价格就翻了一翻。你在这里买吧。到商场去买,竟花大头钱。

听了货摊主人的话,刘春妞大大的吃了一惊。这么一个凉帽,连工带料成本也就是两三块钱呗。这不是成倍赚钱吗?她问这货好卖吗?摊主说,盛夏时节,最适用的。十块八块钱的物,戴一个夏天扔了也合适。卖的能不快嘛。

刘春妞拿起一顶秫杆皮编制的凉帽,仔细看做工看样式看编制手法。摊主说,这种秫杆皮编制的,便宜适用。货缺。今天你赶上有货,明天就不一定有货。春妞问那咋回事呢?摊主说没人制做呗。进不到货呀。

她们说话工夫,摊主就卖出了五顶。春妞看摊上还有四顶了,赶紧买了一顶。她要拿回去仔细研究研究的。她有心要制做这个物品了。

</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