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二章 科举
作者:秋猫南山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6280

(请记住小说网的网址) (请记住小说网的网址)唐廷十分重视科举制度,所以在进入考场前,羽林军会将参加科举的士子全身搜罗一遍。搜身是例行程序,是为了防止夹带等舞弊行为的有效措施。

一旦在考场内发现了又夹带的士子,主持官员轻则丢官流放,重则斩首示众。

细细的搜了一遍身后,主持官员朝他点了点头示意他可以进去了。竹汶麟进入了贡院的内堂,远远的就看到了供奉在内堂中的三尊“圣人像”。摆在正中间的是孔子的石像,另外两尊分别为孟子、荀子。

凡是进入考场的士子,都要先拜这些古来圣贤,才能进入各自座位等待考试。

竹汶麟瞻仰了几位圣贤一番,他从没有见过这些人的面貌,只是听别人说过。如今一看,圣人果然非同一般。

这三尊人像皆是衣冠楚楚、高冠长衣,面貌端正、坚毅,给人的感觉就如同大理石一般坚硬不摧。其中最为亮眼的还是孔子像,他的眼神虽然有些木讷,但细细看去,他眼中透出的睿智光芒实在是令人叹服。

竹汶麟的心中不禁升起了几分敬畏之情。光是看这些人的雕像便能给人一种铺天盖地的压迫感滚滚而来。

拜完之后,便有御林军过来把他领到了一个考场的号子里面。

这个考场号子就好像一个栅栏,有木板,雨棚,椅子,考生就是在这里面考试。

把笔墨砚放好之后,卷起袖子,砚台之中注入清水磨好墨之后,试卷就发了下来,上面写着考题的内容,要做的经义。

“这考进士要在这个小小的地方要待上三天时间,七场文战,不说文思上的功夫,单单是体力上,一般人都支持不下来,这也是变相的考了读书人的体力功夫,杜绝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当官。还好我外功强悍,不然可是真的撑不下去了啊!”

看着自己周围的号子,自己的身材高大,在这小小的棚中转身都有点拘束,竹汶麟暗暗感叹一句,随后看了题目。

“问帝王之政与帝王之心。”

“帝王之政?帝王之心?玄宗啊……到了这个时候你还要论什么帝王之政?”竹汶麟苦笑了几声,沉思片刻,大笔一挥:

“臣对:臣闻帝王之临驭宇内也,必有经理之实政,而后可以约束人群,错综万机,有以致雍熙之治;必有倡率之实心,而后可以淬励百工,振刷庶务,有以臻郅隆之理。

何谓实政?

立纪纲,饬法度,悬诸象魏之表,著乎令甲之中,首于岩廊朝宁,散于诸司百府,暨及于郡国海隅,经之纬之,鸿巨纤悉,莫不备具,充周严密,毫无渗漏者是也。

何谓实心?

振怠惰,励精明,发乎渊微之内,起于宥密之间,始于宫闱穆清,风于辇毂邦畿,灌注于边疆遐陬,沦之洽之,精神意虑,无不畅达,肌肤形骸,毫无壅阏者是也。

实政陈,则臣下有所禀受,黎氓有所法程,耳目以一,视听不『乱』,无散漫飘离之忧,而治具彰;实心立,则职司有所默契,苍赤有所潜孚,意气以承,轨度不逾,无丛脞惰窳之患,而治本固。

有此治具,则不徒驭天下以势,而且示天下以守,相维相制,而雍熙以渐而臻。有此治本,则不徒『操』天下以文,而且喻天下以神,相率相勖,而郅隆不劳而至。自古帝王,所为不下堂阶而化行于风驰,不出庙廊而令应于桴答,用此道耳。厥后,崇清净者深居而九官效职,固以实心行实政也。”

————————

三日后。

在贡院的主考房中坐着几位身着红袍官服,头戴乌纱的官员。之中一人端坐正中,约莫着迹与文章也暗自称奇。

“这一次状元怕是定了。”

“是啊,是啊,难道有如此的人才。”

李光弼转头问道:“这位考生是谁?可否有推荐函?”又看了一遍,李光弼不禁问道。

“此子名竹汶麟,是从成都过来的,正是翰林院侍读李展鳞学士推荐的人才。”

李光弼微微一笑:“原来是展鳞那小子推荐的啊,嗯,果真是人才。”他看了看了手中的卷子,犹豫了一下,便道:“这卷的立意,字迹都是极好,我看就定为第一名如何?”

就在他话音刚落的时候,突然外面传出了一个颇为刺耳的声音:“安大人驾到。”

“安禄山来做什么?难不成又要掺和此事?”李光弼虽然心中不快,但样子还是要做的,他连忙起身,掸了掸身上的褶皱,到门外迎接。

果然,门外一顶大轿抬到了门口,随后安禄山一身官服,面容肃穆的下来。李光弼连忙率领副主考们躬身。

安禄山身材高大、肥胖,脸型圆胖,胡子花白,老态龙钟,光是站在那里就给人一种『奸』猾之气。他妒忌、残忍,且多智谋,擅长揣度人的心理活动,靠贿赂一路升官。

他重金收买朝廷派到河北的使者,每次使者回京城,都赞誉安禄山。安禄山还将一名亲信将领安『插』在京城,探听朝廷的动静。又不断地向京城运送奇禽、异兽、珍宝、牛羊等,贿赂朝廷重臣。玄宗左右的人,经常在玄宗面前说,安禄山如何如何好,这种话听多了,玄宗便相信安禄山是个人才。

安禄山过度肥胖,自称肚子有三百斤斤重。唐玄宗曾指着安禄山的腹部戏问:“你肚子里有什么东西?怎么这样大。”

安禄山答道:“更无馀物,正赤心耳!”一句话说得龙颜大悦。玄宗又让安禄山去见太子。安禄山故意不拜太子,左右催促他下拜,他说:“我是胡人,不懂朝廷礼仪,不知太子是什么官。”

玄宗说:这就是“储君”,朕千秋万岁后,他代朕做你的皇帝。安禄山说:臣愚昧,原来只知有陛下一人,不知还有“储君”。玄宗觉得安禄山“痴直”得可爱,不知他其实是很狡黠的。

安禄山的如此作为让朝中的中直之臣大为不满,多次上谏都被玄宗抛于脑后。

加上宰相李林甫因害怕儒臣以战功升任宰相,影响自己的地位,建议玄宗专用蕃将,安禄山便得到了重用。

他被任命为平卢节度使,兼范阳节度使、河东节度使。

安禄山善于做戏,若是在人前得罪于他,他绝不会在大庭广众之下发怒,他会笑眯眯的在之后的一个月里让你家破人亡。所以李光弼也不敢正面得罪他。

安禄山见众人行礼,微笑着点了点头,笑道:“这次科考可顺利?有无作弊夹带的人?”

“回大人,并无夹带。”李光弼不卑不亢道,心中暗骂:你又不是礼部官员,干嘛管这些劳什子事情。随后手一摆随后把手一摆,“安大人请移步到主考房。”

双方到了主考房之中之后,坐定,上茶,一系列客套的官场规矩过后,安禄山坐了上位,眼睛扫了扫桌子上的卷子:“三甲已经定下来么?”

“当然,说来也巧,这第一名的文章,都是我们公认的好,”李光弼把竹汶麟的卷子抽出来,铺到桌子上,让安禄山观看。

“嗯?竹汶麟?”安禄山目光一愣,看着卷子,渐渐的眉头皱了起来。

他一皱眉,整个屋子中威势并起,除了李光弼外其余的副考官皆是满脸通红,他们只觉到一股强大的压迫感将自己压的喘不过起来。浑不知这是安禄山将体内的真气外放而形成的压力。

整个屋子鸦雀无声,一根针落得都能听得命了。

“依我看,这份卷子……”安禄山摇头道:“字迹过于呆板犹显得小气了一些,有些地方简直是胡言『乱』语,别说定为第一,虽然见解非凡,,但恐怕还要磨练磨练几年,去掉锋芒,这次科考,就定为落卷吧。”说完安禄山手一紧,祭出一团火将卷子化为了灰烬。

“什么!”李光弼眉『毛』一挑,满面血红,怒喝了一声一掌拍在了桌案上。

“砰!”的一声,桌案一下子被拍的四分迹又是软弱无力,难堪大任!而你身为主考,咆哮失去体面,成何体统?我是皇上亲封三镇节度使,为国征战,又管理朝政,你说我是小人?你把皇上的眼光视为何物?我明早上朝,定要重重参你一本!现在赶快退下,等着听参!”

安禄山的冷冽言语顿时让众人浑身寒『毛』耸立,一股刺骨的寒意顿时充斥全场。

李光弼丝毫不示弱,寸步不让:“我现在是皇上钦命的主考,你无权叫我退下!参不参我,那是你的事!朝廷一不撤我,就一日就是主考!我明天早朝也要参你一本!参你逾权!打压良才!你就是小人!皇上用你,是用错了人!”

“好!好!好!”安禄山突然起身,一连说了三个好字,但字字铿锵尖锐,显然是怒极反笑。他这一站起身来,在场的副主考都吓了一跳,以为他要发做,齐齐退了步,李光弼怒目圆睁,冷哼以对。

安禄山阴测测的一笑,拂袖而去。

“起身,继续阅卷!”李光弼看着安禄山远去的背影,突然转身道。

见那几位副考官都是一副软弱畏惧的神情,李光弼嘲道:“你们不要怕,只管阅卷,一切后果,由我来承担。”

“那竹汶麟的卷子?”一位副主考道。

“依旧定为状元文!”

————————

一直到了天黑,考场的兵丁过来收卷子,就标志这场科考完结。终于释放了竹汶麟所有的压力,此时一考完,全身卸下了万斤重担,舒服了很多。

那些憋了一天的秀才,再也没有开始进场的肃穆,而是闹哄哄一窝蜂的拥了出去,其中有的趾高气扬,有的垂头丧气,有的根本不在乎,各种千奇百怪,人间百态一一展现。

虽然是傍晚,但长安城却异常的热闹,车水马龙。这一带,卖小吃的,说书的,测字算命的,摔跤的,卖艺的,练武表演挣钱的,摆摊买卖古董字画的等等,琳琅满目。

竹汶麟出了贡院的大门,转到对面的街道上,准备到对面的小吃店铺吃一些小菜。其实,小吃店里的小菜对于竹汶麟来说更具有诱『惑』力。那种诱人的乡土气息令易剑之醉心不已。

贡院中午只给考生供应清粥,淡得出鸟来。

————————

贫贱易受富贵欺。

白婉玉原本是前范阳节度使白宏道的女儿,但因为安禄山夺权加之其子安庆绪贪图她的美『色』而导致白家满门抄斩。

幸运的是白婉玉被中心的家仆貌似带出了刑场,家仆因为重伤而死,而白婉玉则穿上男装在长安城当了个贫贱的早点饭店的小伙计。白婉玉化名为白万,在长安城潜伏着,白天工作糊口,晚上习武,为的就是待到日后伺机报复玄宗与安禄山。

万玄达则是长安城首屈一指的富贵人家,万记绸庄的公子。万公子长相丑陋,最见不得别人长得比他俊,白婉玉长的美绝人寰,穿上了男装更有一种俊逸的气息,自然易受万公子的欺。

</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