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章,开荒
作者:南管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8207

(请记住小说网的网址) (请记住小说网的网址)韩明瑜感谢的道:“多谢诸位相助了。”

接着,李旭中便送这些人出去了。

可是这些老人刚刚走到制置使府的门外,早在外还等候着一些直系子弟,他们纷纷围拢上来询问了一番情况。在得知韩明瑜承诺会保证岳家军常驻在襄阳府之后,总算是稍微安心了一些,当然也有一些人还是将信将疑。

韩明瑜处理了这个事情,但总觉得效果不大,纵然发动了老百姓重建家园,这也是一个比较长期的过程。在这段时间里,他希望看到的是能尽快的发展起来,毕竟光化军地位位置太接近边区了,万一齐军来个骚扰,那可就坏事了。

而且,他心里始终有一个牵挂,那就是自己曾经答应了秦薇,尽快返回临安去与她成亲。如果光化军发展太慢了,单单留在这里搞建设都是需要好几年时间。

就在这时,前堂门口的院子里,忽然传来了争吵的声音。

李旭中正在苦苦阻拦一个人,在府院门口,两个卫兵也不知所措,只能站在一旁没有进来。

韩明瑜奇怪的走了过去,向李旭中问了道:“怎么回事?”

李旭中还没有来得及开口,从他身后忽然跳出了一个身材又瘦又高、穿着一身脏兮兮短褂子的人。乍眼一看,要不是对方扎着一个小马尾辫,还真认不出来是一个女儿身了,毕竟胸口不太鼓、臀部不太翘,而且脸蛋也脏兮兮蒙上了一层污垢。

这瘦高的女孩举起手中早就准备好的一块小石头,狠狠的就向韩明瑜砸了过去。

韩明瑜一惊,赶紧蹲下身来躲避,那石头就在自己头皮上擦了过去。他暗暗吃惊,天啊,这摆明是暗器,这摆明是要行刺我吗?

“来人,快来人呀!”韩明瑜向门口的两个卫兵喊了道。

两个卫兵只得硬着头皮跑了进来,将那少女拦住了。

韩明瑜向那少女喝问道:“你这大胆刁民,竟敢公然袭击本官,你可知这是大罪吗!!”

少女气呼呼的哼了一声,叫嚣道:“你这胆小鼠辈,就只会欺骗我们这些老百姓。说了一些谎话,你以为我爹相信你了,我就会信你们吗?去年你们这些当兵的说过会守住襄阳府,结果还没开打,你们就从光化军撤退了。这次岳家军收复这里,明明已经光复了,却又突然撤退,让我们遭殃受罪!你们还想骗我们到什么时候?”

她说着,眼泪不由的泛了出来,声音充满了哽咽。

韩明瑜叹了一口气,原来还是为这件事,他只好再次强调的说道:“我已经说过了,这次岳家军是绝不会撤离的。如果岳家军撤离了,我也会留下来,大不了就与城池共存亡好了。”

“你说得容易,信誓旦旦的样子,到时候最先逃跑的就是这样的胆小鬼!”少女依然不轻饶的叫道。

“我胆小鬼?你骂我什么?”韩明瑜有些生气了,愠怒的喝问道。他觉得这个女孩完全就在无理取闹。

“你就是胆小鬼,胆小鬼!你以为我会怕你吗?有本事你杀我们所有人!”少女哭着的喊道,语气一点没有减弱。

韩明瑜要不是见这女孩子有骨气,而且身子又单薄,真像上去教训她一下。他恨恨的哼了一声,忽然开始解开了自己的衣服。

少女见了这般,纵然脏兮兮的脸颊也一下子绯红了起来,立刻尖叫道:“你想干嘛?你这流氓,你这登徒子!爹,爹快来救我。”

这时,原本已经出去的那些乡绅、保长、族长们,听到了叫声,匆匆的又赶了回来。正好府院没了卫兵,他们冲进来也不见阻扰。当他们看到韩明瑜让士兵抓着少女,而且还在脱衣服的时候,都大惊失色了起来。

先前那老文士马上叫了道:“韩使君,你这是要作甚?”

韩明瑜没有说话,夏天本来穿得少,他一下子就把衣衫脱干净了,然后转过身来将自己后背给所有人看!

“我是胆小鬼?这两处刀伤,正是一年前我在泗州留下的。肩膀上的这一处刺伤,就是我在进攻郢州时候留下来的!”他语气充满了严厉说道。

少女看到韩明瑜背上那两道深深的沟壑,可以想到当初刀伤的严重,顿时一下子安静了下来,一声都不吭了。

那些去而复返的老人们见到这里,这才明白韩明瑜原来只是给少女看自己的伤口,心中又是安定下来又是充满敬意。

韩明瑜回过身来,认真的看着少女,说道:“我不是胆小鬼!我说话算数!如今我从一个小兵升任光化军制置使,就一定会把光化军建设的更好。不仅能够防御敌人,还能让每个老百姓都有吃的、有穿的、有住的。”

“这……”那中年文士尴尬了起来,忽然怒视着那少女,责备道,“小鱼,你败家的东西,还不向韩使君赔罪!”

少女小鱼心虚了起来,但是却还是强要面子,不肯开口。

那中年文士气急了,上前就要教训少女。

韩明瑜立刻喊了道:“老先生住手。其实,你们不相信官家是有原因的,这也不能全怪你们。我只希望你们能相信我,好好重建自己的家园。而我也会尽我的本份,治理好这个地方,不让你们再受任何的委屈和灾难。”

中年文士叹了一口气,郑重的向韩明瑜行了一礼,说道:“韩使君,老朽相信你,老朽也会尽全力让所有乡亲们都知道韩使君的用心。”

韩明瑜微微点了点头,说道:“大家齐心合力,不愁大事不成。”

他示意卫兵放开那少女,让中年文士将少女带走了。

少女走出衙门的时候,还回过头来看了韩明瑜一眼,只是脏兮兮的脸上看不出任何表情,也不知道她心里在想一些什么。

经过这一闹之后,天色已经朦胧黑了。

韩明瑜吩咐李旭中去找一下李书评和李旭中,看看他们募兵和训练的事情进行的怎么样了。他觉得只要招募了士兵,这些士兵也可以成为一股力量,来协助老百姓建设家园,这样也可以算是一种训练方式了。正所谓军民一家亲嘛。

李旭中出去之后,韩明瑜忽然突发奇想,觉得自己发明的蒸汽机这个时候可以大派用场。蒸汽机本来就是一种工业动力的改革,未必只能用在攻城武器的上面,还可以改造成蒸汽机车和蒸汽拉磨车等等。如今光化军的牲畜都被抢走了,正好可以让蒸汽机代替这些牲畜,来帮助老百姓耕地、种植和运输之类的。

他先回答了堂上,命人点起了油灯,然后赶紧绘制了一些图纸。

幸而他以前发明蒸汽投石机和连射弩的时候,对这些工程制图已经掌握了经验,而且对这些发明创造的原理也颇有熟悉,因此蒸汽机车的设计并不是很困难。他很快就将图纸绘制好了,并且还改进了蒸汽机的材料。

“嗯,如果发展的好,我倒是可以设置一个公共交通部门,制造一些蒸汽机公交车,解决人们出行的问题。当然这是后话了,还是先解决人们温饱才是要紧。”韩明瑜喃喃自语的说道。

绘制完毕蒸汽机车之后,他又在蒸汽机车上改造了一下,将其衍生成一个蒸汽起重机。这样在建房子、打桩地甚至翻田土时都能起到作用。正好现在很多老百姓的房屋被破坏了,这蒸汽起重机正好就派上用场。

他绘制完之后,李旭中还没有回来。不过却没有多担心什么,也许李旭中是去城外军营里面找李书评和李旭中了,那来回可是要半个时辰左右的时间了。

于是,他决定先去一趟科学院。

这个时候科学院的工匠们都在休息了,晚上也没什么活。他们最近最常做的事情,就是生产一些铁锹、锄头、木棒甚至瓷碗之类的生活用具,并且按照韩明瑜的吩咐,将这些用具以赊账的方式卖给老百姓,等一切安顿好了,老百姓们有钱了,再还清欠款就可以了。

当然,韩明瑜是没打算占老百姓什么便宜,一切赊账的账单上都是以成本价加上一定的人工费的价格,并不算贵。并且还在账单上白纸黑字的写明白,没有任何还款的期限,也绝不增加任何利益。

工匠们好歹都是在临安大城市里待过的,自己动手制造了一些火炉子、铁贴子、烧窑等等的大型工具,然后利用这些大型工具来生产一些产品。不过毕竟因为原材料匮乏,他们现在每天只能生产几十件而已,根本无法批量生产。

韩明瑜到来之后,将工匠们都集合了起来,然后将自己的新图纸交给他们看,让他们尽快按照图纸上的设计改造蒸汽机。

工匠们起初还以为很困难,后来才发现,直接将蒸汽投石机和蒸汽连弩拆开,在这些基础上来进行改造,一点都不难。只不过因为要拆了投石机和连射弩,所以军营之中又会少了武器。

韩明瑜对工匠们说:“没事,打仗的时候再组装起来,和平的时候就用来发展民生,搞搞建设。反正咱们现在什么都缺,就尽量多用途利用吧。”

工匠们只好应答了下来。

韩明瑜又说道:“诸位晚上有空,便马上开始行动吧。现在非常时期,只能让诸位多辛苦一些了。等光化军重建之后,你们可是头功。”

工匠们都哈哈笑了笑,然后纷纷说,一定尽心尽力。

韩明瑜从科学院出来之后,向自己的正堂走去。虽然天色已经黑了,可是现在不比战争时期,晚上还能与兵士们聚在一起侃大山。如今光化军正在处于建设时期,大家都忙得不行,自己有时间就多出一份力,尽量多解决一些难题。

刚刚回到正堂,就看到李旭中抱着一个大册子忙不迭的跑了进来。

韩明瑜站在正堂门口,问了道:“这是什么?”

李旭中说道:“韩相公,这是这半个月募兵司招募新兵的名单。”

韩明瑜一看这册子这么厚,只怕人数都有好几千人了。原本募兵司的办公地点也在制置使府内,只不过后来因为投兵混口饭吃的人太多了,每天都把制置使府外堵得水泄不通。所以大部分的时候,李书评和李旭中都是在城外军营办公,只有偶尔会到制置使府来整理一些文档。

“这半个月都没听李书评和李旭中有什么动静,竟然一下子招募了这么多士兵。”他叹了一口气,示意李旭中跟着自己一同进入正堂。

来到正堂之后,李旭中连忙将那大册子放在了桌案上,正在用袖子擦了一下额头上的汗水。

韩明瑜用袖子一边给自己扇风,一边翻开这个大册子,密密麻麻的毛笔字,还没细看眼睛就花了。这毛笔字应该是李书评写的,因为李旭中识字不多,可是李书评的字迹比鸡爪子只好那么一点点。

他叹了一口气,反正不过是一些名字、籍贯之类的记录,也用不着细看什么。

“一共招募了多少兵力??直接说吧,看着头疼!”韩明瑜问了道。

“高次长说,这半个月一共招募了八百五十七人,然后经过选拔和考核,又去掉了其中一百零一个人,现在就是七百多人了。不过高次长还说,每天来报名参军的人数都不少,所以现在还没确定最终的人数。”李旭中说了道。

韩明瑜微微点了点头,他忽然想到了,这个没期限的募兵也不是办法,倒不如办一个军校来培养士兵,每一期三个月,也就是每三个月才召开一次募兵,那岂不是更好了?不过回头又想,现在是因为老百姓没饭吃,所以才踊跃报名参军,等到光化军恢复过来之后,谁会没事当兵玩呀?

他深思了一下,军校这个事情只怕还得在延后一段时间了。

李旭中见韩明瑜没有说话,忽然提醒了道:“韩相公,其实在下有一些建议,不知道当讲不当讲?”

韩明瑜白了李旭中一眼,这书生还真是太过迂腐了一些,说道:“既然是建议,我自然是求之不得了。还不快快讲来。”

李旭中于是说道:“其实,募兵是要有规划才可以的,不能像这样乱招募呀。”

韩明瑜怔了怔,他自然知道做什么事情都是要讲究规划的,但是因为自己太忙了,所以一直以来都是全权交给李书评和李旭中来负责的。不过向来,李书评曾经是节度使府的府卫,李旭中以前只当过小都头,向来都是没有任何行伍募兵经验的了。

他拍了一下脑袋,说道:“哎呀,是呀。你且细细说来。”

李旭中进一步说了道:“眼下韩使君麾下的兵力欠缺,光化军又是要地,自然是需要扩充一番韩将军的兵力。虽然这个时候是扩兵的好机会,因为老百姓都想混一口安稳的饭吃。但是盲目的募兵,不仅会造成兵农失调,还会发生用兵无法养的局面。”

韩明瑜点了点头,他这时才觉得李旭中还真是一个人才。于是他连忙又问了道:“那该如何是好?”

“如今,韩使君应该量力而行。统计一下城中老百姓的人口,另外再计算一下粮草的用度,还要估测一下需要多少时间、用多少人力才能不影响农民的经营发展。”李旭中一五一十的说了道。

韩明瑜有些诧异,李旭中这小子是不是学过营销和统计学呀?

他再次点了点头,说道:“说的对,说的对。这样吧,你既然有这个心,不妨你花点时间拟定一个计划给我。”

李旭中立刻有些为难了起来,连忙说道:“韩使君,小的也只会在纸上谈兵呀,这……这样的大事,小的哪里能做得来呢?”

“不怕,现在正是用人之际,你做好有赏,做坏了我也不责怪你,好好表现。”韩明瑜鼓励的说了道。

李旭中没有办法,只得应了下来。

三天过后,李旭中便将一套详细的计划交给了韩明瑜。

韩明瑜看了这份计划,知道李旭中是前前后后做了实地考察,才得到了一些依据和线索。根据李旭中的计划,当务之急应该在接下来的十五天内,一共招募达到1500人的新兵,然后就停止募兵。这1500新兵在十月之前完成训练,训练期间也可以参加帮助老百姓建设家园的任务,做为额外的训练方式。

并且李旭中的计划还涉及到几个新意的地方,甚至连挑选新兵的要求、条件已经考核的标准都罗列出来了。

这份计划有些层次分明,理论充分,而且举例也很让人信服。

因此,韩明瑜立刻批准了下去,让李旭中将计划送到城外的兵营,交给李旭中和李书评,让他们两个人按照计划来执行。

而在这三天时间里,老百姓在那些有名望的老人鼓动下,渐渐开始积极了起来。既然制置使府每天提供粥和咸菜充饥,那他们总不能每天都睡在露天之下,还是要修葺一番自己的房屋。

</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