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齐军压境
作者:南管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4571

(请记住小说网的网址) (请记住小说网的网址)董震原本是北人,伪齐国建立的时候曾经还被刘豫封过官,后来因为看不惯刘豫横征暴敛、投靠金人做汉奸,所以在去年宋军北伐的时候投靠在了翟宗麾下。董家军的士兵基本上都是北人,论身体素质要别南人强壮一些,而且军中有不少骑兵编制,战斗力可谓不差。

只是董家军,或者说整个南宋目前的军队都急缺一样东西,那就是后勤物资。不单单是粮草,诸如兵器、盔甲、马料等等供应都是极为有限的。连年的征战让宋朝土地不断沦丧,导致生产力大幅下降,淮南地区甚至都传出劫人而食的惨剧。

在这样困乏的时候,尤其像董家军这样拥有不少骑兵部队,后勤供给的压力可见一斑。

这也是为什么董震要主动请缨调自己的部署来泗州驻扎大营的原因。只有把董家军放在最险要的位置,后方那些大相公老爷们才会不遗余力的保证物资不会中断。

韩明瑜还发现董家军除了有很多骑兵之外,辖下每个营的兵力也十分充足,几乎所有营都是满编五百人。这与北人南逃有很大的关系,许多北方汉人不愿屈服伪政权的统治,在宋军南撤的时跟着一起逃了过来。这些流民失去家园之后,便只能投军维生。

不过兵员充足,将领却不见得够用。在河南府战役结束之后,翟宗麾下许多伪齐投诚过来的军官见宋军大势已去,便都又开路逃跑了。

韩明瑜现在是前营准备将,自然也深刻了解一番前营的状况。

前营位于泗州北面,距离中军大营相隔约三里左右,麾下一共有十个队,步队七支,骑队两支,役队一支。

但是这十个队却只有六个押队军官,另外四个空缺的队暂时由其他押队兼管。前几天遇到的毕进就隶属于前营,韩明瑜这才明白为什么当初身为押队的毕进却带了一百多个骑兵,原来是一个人当两个人来用了。

他知道缺乏军官的问题很严峻,但如果能解决的话董震早就解决了。董家军的士兵大都是难民转换过来的,不可能直接就提拔一些人来当军官。董震之所以敢让自己做前营准备将,还是因为自己以前在普胜厢军担任过同级别的军职。

前营因为长期没有主帅,所以营里的状况很混杂。再加上中下级军官缺乏,让管理层几乎处于断面。这天傍晚,韩明瑜在对董家军了解差不多之后,便召开了第一次前营的军官会议,决定对前营进行果断的整治。

一方面整治的是六个押队的职责。

因为前营有四个队没有长官,这些押队为了表现自己能干,争相兼管这四个队,到头来这四个队究竟听谁都不清楚。更重要的一点是,六个押队一旦做错了事,都把责任往这四个队身上推,反正这四个队又没有长官。

韩明瑜在会议上直接下达了命令,两支骑队交给毕进带领,空缺的戊队交给甲队押队陈泰带领,剩下一支丁队和役队由自己亲自管理。虽然这样会让没有兼管到的押队不服气,但是却让所有押队都明确了自己的职责。

另一方面整治的军务。

以前只有在中军大营下达命令之后,前营才按照指令去执行任务,一旦没命令就不知所谓。韩明瑜知道泗州是前线大营,时刻都有可能爆发战事,伪齐军占据的郢州距离此地不过五十多里而已。为了保证对敌军动态的掌握,他规定每天轮流派出三支队伍渡过汉川进行侦查。同时在大营附近布下暗哨,严防敌人细作。

此外,为了解决士兵无所事事,韩明瑜还要求从明天开始,除了去汉川西面侦查的三支队伍、以及执行营防的两支队伍之外,其余五支队伍要进行操练。他决定明天早上亲自传授一套“洋操”给士兵,自己前世在大学军训的内容可从没忘记呢。

韩明瑜知道这些新手下在心里是不服自己这个新上司的。这六个押队以前经常在私底下议论,前营主帅的位置这么久都没填补上,董帅会不会从他们当中选一个来接替。可是现在好了,他们的希望都成泡影,心中自然很是不快。

因此在会议结束的时候,他故意把这件事强调了一番。

“我知道你们对我很不服气,不过董帅既然让我出任前营营帅,你们就必须遵从我的命令。我允许你们质疑的我命令,如果我的命令有错,我会虚心认错。但是我决不容许你们公然违抗我的命令,但凡无理取闹者,决不轻饶。”韩明瑜充满气势的说了道。

六个押队面面相觑了一眼,然后齐声说道:“谨遵营帅之令。”

韩明瑜知道他们说这番话只是做做场面,其内心之中依然有不满。他叹了一口气,最后又说了一句:“我希望你们清楚一点,现在是非常时期,齐狗的大军离我们不到五十里,如果我们不能团结一致,那就是拿弟兄们的性命当儿戏。请诸位珍重。”

韩明瑜很庆幸自己每天都安排人去侦查,因为在他来到董家军后的第五天,伪齐军在郢州集结的重兵,准备向鄂州发动进攻。不过这一动向,很快让他的侦察队探知了。从昨天开始,伪齐军正在汉川西岸的旷野上修葺二十座军营,看样子即将有五万大军进驻这里。

当然,他能料定伪齐军这次进攻鄂州是受了金兀术的指示,其目的并非是要拿下鄂州,而是制造一种大举南侵的假象,让宋军对陕川地区无暇顾及。

韩明瑜立刻派人将这个情报第一时间传给了董震。

董震早先就知道韩明瑜整顿了前营军务,每天都会派人前往汉川西岸巡查,他在得知这个消息之后,一边派人向鄂州请援,一边将韩明瑜叫到了中军大营。

这天正午,董震在中军帐里召开了部署会议。董家军的营级主将算上韩明瑜只有四个,空缺的中营由董震亲自统帅,此时在中军帐里也仅仅只有这四位营帅参与会议。

“伪齐军已经在汉川西岸集结了五万大军,这件事非同小可,我董家军位于泗州最前线,首当其冲会成为伪齐军的进攻目标,今天召集各位来,是希望能找到迎敌的对策。”董震快人快语,直截了当的就进入了主题。

“董帅,齐狗有五万大军,我等却三千不到,如果正面作战势必是以卵击石。末将以为,泗州不过是一个小县城,既不是鄂州门户,也不是地理要冲,此处完全没有坚守的意义。眼下不如我们撤回新沟,与平胜一厢会合,一同在汉川下游阻击齐狗。”说话的是左营准备将王文守。

王文守人如其名,最擅长的就是防守。他此时的分析并不是不对,泗州这里属于穷乡僻壤,就连这一段的汉川河流都是极为舒缓、河面宽阔,可谓是无险可守。而且更重要的一点是,泗州距离后方大部队太远,如果伪齐发动突袭,鄂州甚至来不及派出援军。

右营和后营两位营帅纷纷点头,对王文守的话表示赞同。

董震此时的神色蒙上几分忧虑,他当初请命驻守泗州可是向翟宗许下过承诺,有董家军在此必定能抵挡敌人渡过汉川。不过当时这么说,也只是为了保证董家军有足够的物资支持,毕竟泗州这里根本就不是最合适的战场。

如果现在自己就这么撤退了,该怎么向翟宗交代?

他忽然看了一眼韩明瑜,这个新任前营准备将此时似乎在发呆,双眼木讷的正盯着行军地图。他暗暗觉得有些奇怪,从这段时间韩明瑜整顿前营的手段来看,对方绝不是那种泛泛之辈,怎么现在思想开小差起来了?

“韩承节,你有什么提议吗?”他沉着声音问道。

“韩将军真是新官上任急于表现呀!我董家军不过二千五百人,汉川西岸那可是五万敌军,他们若一鼓作气强渡汉川,一天之内便能打到泗州。泗州不过穷乡僻壤,无险可守,敢问韩将军我们当如何坚守待援?”王文守语气带着几分嘲讽的说道。

在军旅之中相互之间大多是以军衔来称呼,韩明瑜是承节郎,称其为韩承节便是出于对他的客气。

“回董帅,末将确实有一个提议,不过末将担心说出来会被在座各位耻笑为不自量力。”韩明瑜立刻回过神来,总算论到自己说话了。

“哦?你且说来听听。”董震更是忍不住好奇起来。

“末将以为,我董家军应当坚守泗州,然后向鄂州请援。原因很简单,我大宋军队在襄阳新败,如果此时董家军不战而退,其一会让伪齐士气更焰,其二则让我鄂州大军士气更下,这一涨一消之间,只怕鄂州会真有危险!”韩明瑜恢复了一副严肃的模样,语气极为认真的说道。

王文守和其他两个营帅在听完韩明瑜的话之后,都露出了几分不屑。为将者用兵自然不能单单以侧面的影响为依据,更重要的还是要以实际情况为准则。

</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