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 青工
作者:急冻人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7916

【章首继续感谢网友火烤老母鸡、长衣飘飘、风的-韵律、芷江月影、什么玩意啊、951274927的打赏,日此厚赏,实在是深为感激!

感激支持本书的所有朋友,点击、收藏、推荐都是对本书最好的支持,本书所有的成绩,都属于你们,谢谢!】

郭逸铭还在感慨,那边舒雨菲抽泣着道:“这两年拦路抢劫、杀人的恶性案件越来越多。中文网今天听以前的同事们阐发说,国内虽然不再搞运动了,但前些年浮躁的人心却没有平静下来,人们很容易因为一点小事便躁动起来。并且以前武斗流失了很多枪械,许多人家都藏得有枪支、弹药,所以持枪犯法的案件层见叠出。上面对此意见很大,要求军队、公安加紧收拢遗失在民间的枪械弹药,并筹算对社会治安来一次完全的整顿,严令对犯法分子决不姑息,从严、从快、从重措置。”

从严、从快、从重?

郭逸铭眨巴着眼睛想了一阵,恍然大悟,该不会就是后世闻名的“严打”吧?原来持之以贯的严打,是这样开始的。

舒雨菲转述了她从以前同事那里了解的事情经过,不知道想到了什么,叹了一口气道:“其实,我倒觉得社会治安现在变坏,还是跟知青大批返城有关。68年到76年,每年都有上百万之情上山下乡。他们最开始的热情过去以后,普遍都对农村卑劣的条件和枯燥的生活感到厌恶,想逃回城市。好容易他们返城了,可这么几百上千万壮劳力回到城市,根本就腾不出那么多工作来安设他们,他们呢,觉适当初是为了响应国家号召当了知青,做出了牺牲,稍微差一点的工作都不肯做,当初的学业又在农村撂下了,技术要求高的工作又做不来,高不成低不就。好多人就天天混在大街上,和那些不三不四的人在一起。这些人血气方刚,年轻人又好面子,打斗斗殴的事情就屡见不鲜,纠结团伙偷盗抢劫的事情自然也就越来越多。”

郭逸铭对她这个阐发却是很认同,惊讶地看着她道:“想不到你还很能干嘛,这个阐发头头是道,很有些事理。”

“我不得干怎么每天给你整理那些文件?”舒雨菲白了他一眼,看看时间,“走了,虽然是市委市府组织欢迎宴,我们也别迟到。”

郭逸铭注意到,她口中说的是“我们”,而不是“你”,不觉露出了一丝笑容。

水磨石穿。

舒雨菲跟他这么久,经常接触到国外的信息,又去美国走了一圈,潜移默化中她的心态显然也产生了转变,从一个外人,慢慢把自己真正摆到了郭逸铭秘书的位置上。再也不是把自己看成一个联络人,而好像真的从心底认同了西部计算机公司员工这个身份。

他对这个转变很是高兴。

舒雨菲出去敲了隔壁房间的门,招呼几名警卫出来,又去通知了其他房间的公司随员。等他们都到了走廊准备解缆,这才回到房中帮他打开门,侧身让他先行,随后跟了上来。

“我这一年多都跟着你,对社会上的事也不太了解。不过我三弟就是返城知青,大哥顶了我爸的工作,二哥也内定了将来顶我妈的工作,就他欠好安设。街道办给他介绍过几份工作,不是去街道办工厂糊火柴盒,就是扫大街,他也嫌这些工作丢人,不肯去。天天在社会上飘着,留长头发、穿喇叭裤,整个人变得流里流气的。吸烟喝酒,处处打斗惹是生非,没钱了就向我爸我妈伸手,爸妈不知为他流了几多眼泪。我看啊,像他这样下去,早晚也会被公安逮进去!就可怜我爸我妈了,苦口婆心劝了他不知几多次,以前小弟很听话的,可没想到长大了……”

她落后郭逸铭半步,在他身边低声说道,语气中很是无奈。

郭逸铭还是第一次听她说起自己家事,对他人的家务事,他是无权过问的,所以也只是默默地听着。舒雨菲大概也是憋闷得久了,找不到处所宣泄,一改以前口风很紧的表示,嘴里絮絮叨叨,把家里的情况,事无巨细都说给了他听。

车到北京饭店,她的满腹牢骚才算宣泄干净,长出了一口气,对着郭逸铭笑道:“好了,话都说出来,心里也痛快了。老板,欠好意思,让你听这些家长里短的小事。”

“没有的事!你是我的身边人,能够把这些心里的不痛快说给我听,这是对我的信任。每个人家里都有本难念的经,这也是世之常情,有些事情好解决,有些则怎么也解决不了。不过像你家里这种情况,我看还是要尽快解决。你弟弟回城没两年,染上坏习惯不久,现在还好改。真等他变坏了,那就欠好办了。不是说‘江山易改,赋性难移’么,就要在他的坏毛病深入骨髓以前完全把他纠正过来!”

郭逸铭挥挥手让她不要在意,嘴里说着他的看法。两人谈谈说说,看到在市委方面等待在饭店门口迎接的接待人员,停下口,随着对方走进了饭店。

当晚的接风宴规格很高,市委市府主要领导,除一名副书记加入外事活动,一名副市长去外地视察工作,所有在家的领导都出席了,给了他很大的面子。

宴会上大家也是言笑晏晏,各自说着各种逸闻趣事,聊聊国际国内的热点新闻,就像普通老朋友聚会一样,没有劝酒、一切随意,宴会气氛很是融洽。

只在会后,一些无关的人先后散去,郭逸铭才被请到了一间豪华包厢内。

这间包厢不是上次梁书记接见他的那间,上次那间装修风格尽显庄重肃穆,官气十足。而这间包厢则取用了轻松自在之意,正中的油画上,闲云野鹤、青松翠柏,一派恬淡清静,包厢内的座椅也多为藤编,私人交往的含义清晰明显。

这就是身份转变的结果了。

上次他是有求于梁书记,对方就把自己摆在了高位,居高临下待他。而时移境迁,西部计算机的采购订单,成了国家一笔稳定的重要外汇收入。虽说不会呈现位置倒错、主客相异的情况,但郭逸铭至少也成了市委市府眼中的贵宾,对方自然不会摆出那一幅以势压人的排场。

事实也是这样,梁书记在和他见面时很是亲切,他的秘书也知情识趣地在旁说了两个小笑话,包厢内气氛轻松而热烈。

会谈中,梁书记很自然地提起了机场上,郭逸铭所暗示的公司新指示,对此暗示了一定的关切。

郭逸铭原本就要跟他谈这件事,也没什么忌讳,很爽快地说,公司决定研发一款微措置器,并且还是决定立足国内。合作也好、合资也好、授权生产也好,准备与国内企事业单位展开更进一步的深入交流,以达到共赢的目的。

梁书记大喜。

与西部计算机的合作,最早是在他的直接干预下展开的。事实也证明,对方不单带来了技术,也给国家创作发现了高额外汇收入,这个收入还在源源不竭、延续地为国家增加外汇储蓄。因此市委受到了上面的高度评价,由此受益的不可是他一个人,市委市府的相关领导、介入合作的行局部分,统统都受到内部表扬,一大批干部获得了提拔。

皆大欢喜的局面。

经由西部计算机的初度合作,大家对这个项目更加关切,并对后续合作布满了期待。

这次郭逸铭回来,又带来了新的合作项目,并且是国内向往、但亏弱的微措置器项目,又有钱赚,又能学到新工具,利国利民、于公于私都两全其美的好事,他怎么能不高兴。

梁书记立即就亮相,市委市府对这个项目高度重视,一定会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给与最大支持。

双方的会谈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结束,对这次谈话的内容都很满意。

郭逸铭兴致很高。

同样是获得市委支持,但这次他明显占据了主动。从梁书记的亮相判断,国内这次是要人给人、要物给物。只要他提出,市委方面城市尽量满足。显而易见,这次的合作,他由以前的隶属地位,站到了主导的位置。如果没有双方之前一年多的良好合作关系,为他在国内打下了扎实的根基,又如何能获得目前便当行事的好处。

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古人诚不欺我!

到了这个境界,就算是其他高科技外资进入国内,也只有落在他后面了。只要他规规矩矩做生意,他在国内高层心中的位置,便不会有丝毫摆荡。持久精心栽培的幼苗,如今终于生根抽芽,未来也势必绽放出美丽的花朵,结出丰硕的果实!

一步领先,步步领先,就在于此。

他的兴致很高昂,回到友谊宾馆之后,一时仍平息不下来,索性便将舒雨菲叫过来:“小舒,你一直在我身边,应该知道我们这次回国筹算的策划,这需要建更多的工厂。新的工厂,需要更多新的技术工人。我在想,国内实行的是分派制,工作由国家放置。所以我们想找一些高素质的工人,要么找不到,要么就只能去找那些退休的老师傅。

退休师傅能力高,这毋庸置疑。

可是我们不得把目光只放在眼下,还要看到将来。这些老师傅经验虽然丰富,但究竟结果年纪大了,一些重体力活也干不了。所以我们需要招收一些青工,给老师傅打打下手,当徒弟,也算是培养了我们自己未来的技术工人步队,不至于在老师傅们退下来的时候,呈现青黄不接的现象。”

舒雨菲很是理解。

西部计算机公司在国内的合资厂、研究所,有着一个其他企业都没有的特殊现象:人员年龄普遍偏大。

年龄最大的已经接近七十,最小的也在四十岁以上,研发人员、技术工人尽都如此。

研发人员还好,他们需要的是经验积累,四十多岁正是出功效的黄金时间,五十岁也还年富力强,六十、七十……,干一辈子也没问题。但对从事重体力活的工厂工人来说,五十岁就显得有些精力不济了。他们的手依然很稳,老眼也没有昏花,可他们的体力已经跟不上紧张的延续工作,三四个小时人就觉得疲倦,工作效率也开始随之降低。如果碰到紧急生产,需要连轴转,这份辛劳他们很难坚持下来。

郭逸铭对这些都看在眼里。

这些老工人现在还没到极限,但也快了。他要考虑到,未来这批老工人干不动了,厂里又不像其他工厂那样,有完备的人才储蓄支撑。老师傅们五年一退、五年一退,每退一次,厂里的生产能力就会受到一次重大冲击。靠老师傅们早期快速站稳脚跟,稳定产品质量可以,但显然不是久长之计。

“我们要招一批人,招一批青工,形成梯队式人才储蓄!”郭逸铭一锤定音。

“可哪里去找呢?国内工作都是国家包分派。虽然很多人对分派的工作不满意,但敢于作出变动的人却很少。老实天职、肯干、肯钻研的人才容易在某一方面取得功效,而这些老实天职的人,他们虽然也可能对现工作有怨言,但也没有丢下铁饭碗的勇气。敢来的,肯定是在原单位干得不如意的,这其中以顶撞领导、偷奸耍滑、混日子的居多。所以不是我们不想招青工,而是招不到好的青工。”舒雨菲熟知国内的企业现状,对郭逸铭招收青工的计划,其实不看好。

“原本我也是这样想的,国内已经稳定的工人步队,我们无机可趁。可听了你之前说的那些返城知青的情况,我却觉得这事并没那么难。”郭逸铭很有掌控地曲起手指算给她听,“返城知青对国家是个大负担,很头痛,可对我们却是一个巨大的人才库。

你听啊,他们原来是城市工人家庭身世,对工厂的纪律、工作环境很熟悉,学业虽然丢下了,但根柢还在,给他们一点时间重新充电,培养起来也比啥都不懂的人容易;他们现在普遍对国家分派的工作不满意,却无力改变现状。说他们不安现状,其实我觉得是因为国家为了紧急安设这一大批人,采纳了急就章的临时性办法,给他们的工作都是些什么街道工厂、糊纸盒这样没有前途的工作。

在这样一个环境下,别说他们,就是我城市感到绝望的。

假如这个时候,我们给他们一个向上的通道,你说他们愿意来吗?我想,人既然已经到了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境界,就是抱着搏一搏的心态,他们也会来试一试吧?”

舒雨菲给他这番话说动了。

返城知青的安设,对国家来说岂止是头痛,而是头痛欲裂!

几百万人啊,一窝蜂都回了城,全都吵着闹着要工作,到哪里去找那么多工作来安设他们。没体例,顶替的顶替,胡乱塞人的胡乱塞人,先不管工作合不合适、企业员工是否臃肿,先把这些小祖宗们的嘴给封上才是正事。

于是,就像她弟弟那样,给放置到街道办小厂去糊纸盒、扫马路的,大有人在。这些返城知青原来抱着美好的幻想,想着一回来就进工厂当一名光荣的工人,捧着铁饭碗、娶个贤惠的媳妇儿过上平稳的日子。结果获得这种敷衍塞责的应付,工作卑贱、工资微贱没有姑娘看得上,他们能不寒心吗?

喝酒打斗、在单位磨洋工说怪话,何尝不是他们对未来的一种绝望?

“老子就这样了,你们爱怎么就怎么吧!”

就是这种心态!

他们原本就看不到前途了,这个时候有一家外资企业招人,作为后备人才培训,工资高、未来有可成为企业技术骨干或是管理人员的可能,谁还管它是不是铁饭碗?

舒雨菲心动了。

“那……那个,”她的声音很小,眼巴巴地看着郭逸铭,一幅想要央求却又欠好意思的样子,还是首见,“我弟……我弟能进来工……”

说到最后,声音小得像蚊子飞,郭逸铭努力辨识,都听不清她说什么。

不过也不消继续往下听,就知道她想求什么。

求人,在舒雨菲可是一个稀罕事。

他也不想戏弄自己的左膀右臂,豪爽地说道:“我当什么事,没问题!不可是你弟弟,还有公司招收的那些科研人员、老技工师傅们,我记得他们几乎每家都有一、两个没有工作,待业在家的子弟,只要他们愿意,这次就统统都招进来!

与其去找那些不知根底的外人,怎么也要先解决咱们自己人的困难!

这些人都是我们内部子弟,老师傅们自己年纪大了,对自己子弟肯定也会拿出压箱底的功夫,悉心培养教导,不会搞什么留一手。并且一家人都在公司工作,顺着藤蔓就能找到壶,不怕他们闯祸,管理上也难度也小一些。

不过丑化我说在前头,进来了就是公司的人,公司是私人企业,只认制度不认人,你是知道的。国营工厂那些坏习气赶早给我收起来,否则别怪我到时候翻脸不认人,不给你留面子!”

“那是那是!”舒雨菲笑颜如花,一个劲地应允,“我弟进来了,该打该骂,我都没有怨言。只要他能变好,我们全家都感谢您!”

郭逸铭笑笑,没有把她话认真。

说真的,招收公司这些老技术人员、老师傅的子女进厂,他还另有深意,那就是通过他们的子弟,攥住这些研发人员的根子。

一家人都成为同一家企业员工,放在这个极端重视集体荣誉感的时代而言,那就等于是把自家的荣辱前途都投了进来,从此与企业血肉相连、生死与共。由此一来,他们对企业的凝聚力将大大上升,更具认同感。未来将这些子弟转到马尔丹分基地,说是人质也好,说是获得信任也好,公司对内部的控制力,将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一举数得啊!

..

</div>